理財

台灣ADAS廠打入北美電動車供應鏈!這家公司月營收年增78%

優分析
更新於 2分鐘前 • 發布於 15小時前 • (Mina)-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4年12月23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為升電裝(2231-TW)旗下車內感測系統(CPD)艙內雷達已成功打入北美電動車與電動皮卡市場,還拓展至中國和東南亞的OEM供應鏈。同時,盲區偵測系統(BSD)與前向式防撞雷達(FCW)也切入中國和東南亞市場,並持續獲得國際車廠點數支持。不僅如此,隨著全球對智慧醫療與照護需求的上升,毫米波雷達在醫療應用上的發展前景也備受矚目,營運有望迎來大幅增長。

為升電裝:電動車感測布局再升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為升電裝(2231-TW)專注於汽車內裝開關和感測器,產品涵蓋胎壓偵測系統(TPM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其他汽車電子零件,精準鎖定了未來車用電子商機版圖。這些年來,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發展不斷加速,最近在技術上或者市場的布局,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早在2015年,為升就開始投入毫米波雷達的研發,陸續推出了像4D成像雷達、艙內雷達和轉向輔助雷達等產品。到了2022年,他們更進一步擴展到電流分流感測器,這項技術主要應用在電動車的電池管理系統、充電樁和儲能設備,為電動車產品線注入了全新的動能。

為升的感測技術還打入了全球多個市場:

📣 艙內雷達已經成功切入北美電動車、北美電動皮卡、中國和東南亞等OEM供應鏈。
📣 盲區偵測系統角雷達(BSD)已切入中國OEM和東南亞一階供應鏈。
📣 前向防撞雷達(FCW)已切入中國商用車OEM。
📣 全球前五大Tier 1乘用車與商用車業者正在與公司針對前雷達與角雷達進行密集測試,未來可望取得ODM訂單。

在TPMS方面,為升也抓住了歐盟法規帶來的機會。2024年起,歐盟將強制要求商用車配備TPMS,為升的球型TPMS設計不僅縮短了安裝時間,還通過了歐洲車隊系統測試,並成功打入歐洲知名輪胎廠的供應鏈,目前出貨量正在穩步成長。

此外,智慧安防領域表現出色,隨著歐美市場禁用中國企業產品,AI影像與熱像儀成為主要替代方案,目前已成功在歐美市場取得多筆ODM與OEM訂單。

核心產品驅動長期增長

隨著汽車智能化、智慧醫療和安防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為升在核心技術應用上持續突破,具備多重成長動能:

ADAS滲透率持續成長

ADAS的滲透率快速提升,正逐漸成為汽車行業的重要增長引擎。數據顯示,自駕車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2年的570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3,24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4%。這樣的趨勢為升的相關產品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毫米波雷達需求穩步上升

隨著其在全球車用雷達市場的重要性提高,為升的毫米波雷達產品已成功進入多家國際OEM供應鏈,未來還有望取得更多ODM訂單,成為公司長期成長的重要支柱。

智慧醫療與智能安防需求增加

隨著病患安全意識的提升,毫米波雷達在智慧醫療中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同時,歐美禁用中國企業產品的政策,進一步推動智能安防的替代需求增長,為升的AI影像和熱像儀產品已在歐美市場拿下多筆訂單,為未來業務發展注入新動能。

從最近的月營收和年增率(YoY)數據來看,為升的短期營運穩步回升,2024年表現預計將與2023年持平或略有成長。隨著毫米波雷達和TPMS產品的出貨持續放量,公司未來的成長值得關注。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展望2025年,隨著胎壓感測器(TPMS)、電裝元件及傳感元件出貨穩定增加,三大新產品從試產階段逐步擴展,營收成長前景值得期待。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毫米波雷達市場爆發,2032年規模預估突破1,900億美元

毫米波雷達(mmWave Radar)是一種使用24 GHz到81 GHz頻段的雷達技術,透過發射和接收毫米波信號,檢測物體的位置、速度和移動方向。它的解析度高、穩定性強,是目前應用廣泛的傳感技術之一。

這項技術的應用場景非常多元。24 GHz毫米波雷達主要用於智慧家庭和工業自動化,比如智慧開門系統和工業機器人;而60 GHz毫米波雷達則更聚焦於生命特徵感測,像是心跳和呼吸的監測。它甚至可以被整合進智慧音箱中,利用手勢或距離感測,實現更自然的人機互動。隨著技術的進步,毫米波雷達的用途還在不斷增加,未來發展非常值得期待。

隨著電動車智能化進程的加快,毫米波雷達已成為ADAS和自駕系統的重要傳感器。根據預測,全球車用雷達市場規模到2032年將超過1,900億美元,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 補充:毫米波雷達與其他感測器的比較
感測技術並非只有毫米波雷達。不同技術各有特點:
● 紅外線與超聲波雷達價格雖低,但探測距離有限。
● 攝影機可辨識物體大小與顏色,但容易受天氣影響。
● 光達精準度高,但受環境限制且成本高昂,一顆約需400美元,距離大規模普及仍有挑戰。
● 毫米波雷達雖不如光達精準,但價格適中且不易受環境影響,成為性能與成本的平衡選擇。
但是目前看來,單一技術難以滿足所有需求,因此實務上仍會多種感測技術搭配使用。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