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身邊的人成加害者! 高齡長者遭「金融剝削」

華視新聞
更新於 10小時前 • 發布於 19小時前 • 華視

台灣處於高齡化社會,隨著年長者可能出現認知障礙,在資訊蓬勃發展、假資訊猖獗的時代,他們對外界提供的資訊不夠敏銳,容易成為有心人剝削的對象。我們採訪團隊找到兩名7、80歲的銀髮族,他們分別控訴銀行理專沒有經過本人同意,就擅自挪用自己的存款買基金,其中一人甚至慘賠好幾百萬元,疑似遇上「金融剝削」。其實所謂的金融剝削跟一般詐欺最大的差別,在於加害者多是身邊認識的人、或是長期往來的對象,像是親朋好友、信任多年的理專等等,而高齡長輩失去的不只是熬了大半輩子存起來的退休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橋梁也被摧毀。

當事人彭先生(化名):「你要給我解除(定存),你至少要讓我知道,要我去解約,結果我都不知道。」,當事人沈先生:「為什麼剩30幾萬,他(銀行理專)說你這個投資的,說我這個是寄(定存)的,他把我轉去投資型,還把我轉去保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律師梁恩泰:「他(銀行理專)為了業績,他只會跟你講這個獲利很好,他不會去提醒高齡長者說,這個是有高風險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杜怡靜,:「增加對這些金融剝削的抵抗力,我覺得反而是重要的。」

高齡金融剝削全台上演,退休翁控百萬定存遭挪用。當事人沈先生,:「有一次我要領100萬出來,他說要等要等差不多8天這樣,我說我寄(定存)銀行,什麼時候領都可以啊,為什麼要8天。」翻著資料回憶過往,高齡84歲的沈先生,控訴10多年前,疑似遇到金融剝削。

當事人沈先生:「後來我去問人,你就是那個理財專員,把你拿去投資,要拿那個投資證明也要契約書,也要契約也要我同意,都沒跟我說,當初存了500萬定存,沈先生表示想提領一部分資金,卻發現錢被挪去買基金與壽險,查看交易明細與一張張保單,報酬率已經出現赤字,拿我的錢去也沒有收據,要拿那個契約書,他拿投資也要我同意,他也沒問過我,我問說要拿回去剩多少,說剩30幾萬而已,剩下30幾萬,我說為什麼剩30幾萬,他說你這個投資的,說我這個是寄(定存)的,他把我轉去投資型,還把我轉去保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沈先生劍指交易程序有瑕疵,強調銀行沒有徵求他的同意,就將錢轉為其他用途,讓他相當不滿。律師梁恩泰:「後續銀行在辦理這些,像聯博的基金的購買,或者是巴黎人壽的壽險的購買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的文件,需要沈先生去簽立,可是沈先生這邊是說,完全都沒有這些文件,那這個會不會是,有心人士去偽造文書,還是什麼樣的情況,這個也是要釐清的,今天沈先生,蒐集了很多過去的存摺交易明細,會有助於我們去釐清當時的狀況,那蒐證把我們有的證據,都聚集起來之後,再來評估說,當時的狀況到底是,譬如說投資詐騙,還是說錢有被銀行的人員,或是其他人員挪用,還是說只是純粹的溝通不良,然後再來決定後續要,做什麼樣的法律行動。」

隨著投資理財商品越來越多,銀髮族在規劃退休金上,也產生不少糾紛事件。當事人彭太太(化名):「他把600萬,那個整數拿去存定存。」當事人彭先生(化名):「還有我賣一些股票和退休金,都有加在裡面,都全部去定存,錢我整疊拿去寄,我蓋章簽名,但是你要給我解除(定存),你至少要讓我知道,要我去解約,結果我都不知道,彭先生將賣房的錢與股票退休金,湊滿600萬元存進銀行。

然而彭太太基於信任,聽信理專推銷,擅自解除定存改買金融商品。當事人彭太太(化名):「他(理專)知道說他去存600萬,他(理專)就跟我說,放在定期的利息少,妳把它領出來買基金要賺比較快,我就太過耳朵輕(容易聽信別人的話),我就真的就相信他(理專),因為他(先生)的印章我拿得到,我就真的就是,沒有經過他(先生)的同意,我就把它領出來了就去買基金。」

當事人彭先生(化名):「他(理專)對她(彭太太)很好很客氣,去人家要排隊要領錢,她工資有時候要存在(銀行)裡面嘛,她都不用排隊,直接那個理專進去,她(彭太太)就給他(理專)借去(電腦),馬上電腦弄一弄她就出來了,給她這個優惠,所以很信任他,她就很感謝說也不用排隊,一去很快就好。」

百萬積蓄在10多年後全賠光,彭先生想討個說法,向銀行索取當初的解約文件,以及相關購買證明風險評估單,卻無功而返。當事人彭太太(化名):「資料都還留著,但是他們的資料,它保存了15年以後,他們的資料,所有的資料都銷毀掉了,我曾經有去,現在的那個理專是不同人了,但是他說,也有叫他現在的那個經理出來問,他說我們已經超過15年,你所有在這裡的資料,我們都沒辦法把它調給你了,他就這樣子講,他就這樣不理我們了。」

像這樣的金融消費爭議,全台為數不少,根據近10年累積的資料顯示,以保險業12萬件,占比將近90%最高,銀行與證券期貨加起來1成多,其中爭議事件當事人,以年齡45到54歲最多,6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占比則將近20%,辛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一旦不幸遇上金融剝削,恐怕血本無歸。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杜怡靜:「金融剝削其實,大概可以分成3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就是,高齡者身邊的人對他進行剝削,這種也是最多的,這種也最常發生在所謂失智者,需要被照顧的人的身上,再來就是第二種大家所謂的,所謂金融業的金融剝削,這種往往就是因為,他跟他有一定的信賴關係,他講什麼你都相信,久而久之,他會形同家人一樣,這種情形就很容易被利用,賣他不適當的商品,或者是挪用他的帳戶裡的存款,就很容易發生,再來第三種所謂金融剝削,就是現在所謂的詐騙,特別是投資詐騙,這也是一種金融剝削,金融剝削跟一般詐欺最大差異,主要是加害者,多數是身邊認識或長期往來的人,而長輩失去的不只是金錢,信任的橋梁也一夕崩塌,尤其退休規劃百百種,資產配置選擇多元,該怎麼做主要取決於生活態度。」

民眾林小姐:「錢我錢都分給兒子了,我自己沒有留,要不然會被別人拐。」民眾呂小姐:「把三餐顧好,我們的退休金也沒有說很多,是小孩子要買房子,能夠的話就是幫他付一點,自己就是留著自己夠用,不用讓小孩子擔心這樣就好了。」民眾許小姐:「我覺得就平常就好,也不用特別去浪費,因為錢也夠用了,就是夠用就好。」

萬物齊漲荷包吃緊的時代,要邁向高齡幸福目標,智慧理財很重要,基礎認知更是不能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杜怡靜:「高齡者不容易出門,所以可能就要到機構,然後進入他們的社區,去對他們進行所謂金融素養的培育,因為有金融素養,才能夠抵抗這些所謂的金融剝削,他們才了解這些,金融剝削的手法是什麼,那也提高他們的警覺性。」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教授鄭義:「60幾歲要退休,退休要存到多少錢,但是那一筆錢又是如何來繼續,能夠有獲利,能夠有好的風險控管,那又不至於會有太多損失的機會,所以這個是一條比較長的路,退休規劃師給你一些建議,說現在的話有哪一些投資工具,那這些投資工具的話,而它的報酬可以更好,當然你要承擔一些風險,你要對自己的風險忍耐度,有一定的了解,然而民眾將老本託付銀行,守護資金的重責大任,相關單位輕忽不得,防詐第一線必須做好做滿。」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金管會為了要防止,這個高齡的金融剝削,那我們就已經要求銀行公會,訂定一個銀行業,公平對待高齡客戶的自律規範,要去了解高齡客戶的需求,要去建立明確的,客戶服務的流程跟標準,那也要去設計適合的商品,跟提供適當的服務,那也要去讓這個行員,如何去跟高齡客戶溝通,然後去防範金融詐騙,跟其他的保護措施,金融業臨櫃關懷攔阻詐騙成效,近年有大幅上升的趨勢,2023年突破1萬多件,攔阻金額逼近80億元,縱使機構層層把關,但真的能遏止這場,人性貪婪的高齡金融剝削亂象嗎,尤其詐騙越來越猖獗,人與人之間出現誠信危機,2023年全台被騙走88.78億元,今年上半年更是超過100億,打詐力度必須加強。」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依照這個最新的打詐專法,那我們就是特別把它提高到這個,假設它的利益,這個獲得500萬以上的話,那就會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那如果假設它是所謂發起跟主持,這樣一個詐欺案件的,所謂主腦的話,那就會處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們期待說,透過這樣一個加重這樣刑責的,能夠讓這樣的詐欺案件,能夠盡量地減少。」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杜怡靜:「防止詐騙防止剝削人人有責,勇敢出來面對,你才有辦法去消除這些犯罪的人,或是消除這些現象,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有哪些手法,來預防後面的受害者發生。」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成了詐騙集團首要目標,要防止「奪命金」事件天天上演,除了強化防護機制,揭露詐騙手法曝光套路,懂得拆招,才能避免淪為待宰羔羊。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延伸閱讀】
◆ 【翻轉詐騙之島】高齡陷詐騙|華視新聞雜誌
◆ 韓長者貧窮率高達40.4% 連14年居OECD之首

加入華視LINE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