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新生兒到來的同時,也別忘了幫寶寶「報戶口」!《媽媽寶寶》整理出新生兒報戶口懶人包,讓家長一次搞定報戶口、領補助等大小事!
寶寶出生後,需要在 60 天之內完成報戶口的申請,《戶籍法》指出,如果逾期未辦理,且經過戶政事務所多次提醒,應辦理人都沒有處理的話,原則上該戶政事務所的主任替寶寶取名登記,並處新臺幣 300 元以上、900 元以下罰鍰;經催告而仍不為申請者,則處新臺幣 900 元罰鍰。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如果逾期報戶口,不只會被處以罰鍰,可能失去生育獎勵金申請的資格,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在孩子出生後,抓緊時間處理孩子戶口事宜,可到戶政事務所或內政部網站登記。
2025 新生兒報戶口要帶什麼
申請人前往戶政事務所辦理,必須備妥以下文件,才能夠申辦:
1.戶口名簿:完成登記後會換發戶口名簿,規費每份30元。
2.新生兒出生證明書(正本):寶寶出生後,醫院會協助辦理新生兒的出生證明書,並在「新生兒姓名」的欄位,以正楷書寫新生兒的姓名。
3.申請人的身分證、印章:申請人可以是新生兒的爸媽、祖父母、戶長、同居人等。若是委託他人申請,需附上委託書與委託人的印章與身分證。
4.子女從姓約定書:須填上孩子從父姓或母姓,並且由新生兒父母於「約定人」的欄位簽名或蓋章即可。若已在出生證明書註明子女從姓約定,申辦時則不用附上此約定書。
2025 新生兒報戶口流程是什麼?
寶寶出生後,醫院會請家長辦理「出生證明書」,除了填上基本資料,在新生兒姓名欄位,通常會要求載明從父姓或母姓,這樣報戶口時就不用再寫「子女從姓約定書」,父母則須在約定人的欄位簽名或蓋章;另外也建議也可以一併申請副本,以便需要時使用。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戶政業務申辦須知」之「身分登記/出生登記」辦理須知,主要分成臨櫃申請與網路申請兩種,而臨櫃申請為新生兒報戶口要點如下:
臨櫃申請報戶口申請人?
至臨櫃申辦時,須符合以下資格:
報戶口申請人:
父親、母親、祖父、祖母、戶長、同居人、撫養人其中之一。
寶寶本人不需前往。
必須攜帶文件:
申請人的本人身分證、印章。
新生兒出生證明書。(正本)
戶口名簿(登記後會換發新的戶口名簿,此手續需負擔30元規費)。
子女從姓約定書(約定從父姓或母姓,出生證明上如果已經載明就不用再寫)
多久內需要辦理?
新生兒出生日起 60 日內,否則會罰款,並影響生育補助、生育獎勵等津貼。
到哪裡辦理?
攜帶以上資料及 30 元換發戶口名簿的工本費,到戶籍地任一戶政事務所辦理。
臨櫃申請在哪裡辦?
新生兒父或母的戶籍地縣市政府轄內,任一戶政事務所即可,同縣市可跨區申辦。另外,也可以在「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線上申辦。
( 若去臨櫃辦理新生兒報戶口,必攜帶文件千萬不要忘記! )
網路申請報戶口申請人?
現今,大多數人為求方便快速,會在網路上進行申辦,不過,網路申辦須提供「自然人憑證」才可以進行申請。「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提供24小時的申辦服務,申請人只要符合申辦資格(為新生兒之父或母,均需為在臺現有戶籍之國人〉,就能使用自然人憑證進行「線上申辦戶籍登記服務」的作業。
申請網站: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線上申辦出生登記
申請時間:24小時均開放申請人使用自然人憑證申辦。
線上報戶口申請人:僅有新生兒父或母可申請,且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新生兒之父母均需為在臺現有戶籍且具自然人憑證之國人。
新生兒限設籍與父或母同戶籍。
需在新生兒出生 60 天內才可線上辦理。
新生兒需在台出生。
申請文件:
自然人憑證。
線上申請版子女從姓約定書(分成一般未成年子女從姓約定書、需取得原住名身分之新生兒)。
戶政事務所完成案件處理時,將以 Email 電子郵件通知申請人。
換(補)領戶口名簿:戶長親自或委託他人至任一戶政事務所辦理。
網路申請注意事項
進行線上申請時,無需提供出生證明,至於子女從姓約定書,可由當事人拍照、掃描並上傳文件,戶政事務所受理後就會進行查證審核,無誤後會直接辦理登記。完成登記後,戶政事務所會寄出電子郵件通知申請人,民眾可依自己方便的時間,前往全國任一戶政事務所,辦理戶口名簿換發。
2025 新生兒報戶口,非婚生子女如何報戶口 ?
非婚生子女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意外有了、交往時懷孕但後來分手或沒結婚,或者對方是有婦之夫,自己無意間成了帶球跑的小三 ! 無論如何,孩子生了就要登記, 即便未婚生子登記也是必要程序。
未婚生子如何報戶口?
1.未婚生子登記申請人
要幫非婚生子女辦理出生登記的對象(申請人),必須是母親、外祖父母、戶長、同居人或扶養人。
2.辦理未婚生子登記文件
申請前,申請人要確認有沒有攜帶到下列文件:
- 孩子的出生證明書(未婚生子出生證明一樣可以向生產醫院申請)
- 戶口名簿
- 申請人的國民身分證、印章(或簽名)
3.未婚生子登記地點
選擇戶籍地縣市政府所管轄內的任何戶政事務所。
未婚生子報男方戶口可以嗎?
男方可以認領小孩,與報戶口要準備好下列文件去戶政事務所辦理認領登記:
- 身分證
- 印章
- 戶口名簿
- 被認領人的戶口名簿(假設要認領的孩子已經有國民身分證,也一併攜帶)
- 生父母協同出具認領書
- 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約定書
- 子女從姓約定書
- 如果是生父單獨以認領書辦理登記的話,還需要額外提出可當做「親緣鑑定」的證明文件
外遇生子報戶口也行嗎?
想要把小三的孩子也放進自家戶口裡,可以依據上述同樣的方式與文件就行。
但是 ,外遇丈夫可以幫小三孩子報戶口,不用經過配偶同意,但這孩子就是外遇證據,而且很容易被發現,如果不想要吃上侵害配偶權的官司,建議還是先與配偶好好認錯商量後 ,再報戶口比較好。
2025 新生兒報戶口,報完戶口別忘「辦健保」
寶寶出生 2 個月內有就醫需求時,可以先使用父母的健保卡,但之後就不行。有些醫院會在寶寶出生後協助申請健保卡,如果沒有的話,也可在報完戶口後,一併替寶寶辦理健保卡。只要向戶政事務所索取填寫「健保投保申請單」,戶政事務所就會協助向健保署申請。建議只要幫新生兒報完戶口,完成出生登記,並取得姓名及身分證號碼就可以申請健保卡,保障孩子往後就醫的權益。流程如下
新生兒健保投保流程
臨櫃辦理
出生登記時,可以向窗口索取填寫「戶政事務所通報健保署跨機關服務」申請書,戶政事務所就會協助向健保署申請「依附投保」及「製作健保卡」。完成出生登記及健保依附通報作業,戶政事務所會轉交「證明單」,從申請日起14日內您可以用「證明單 + 戶口名簿影本」 陪同新生兒就醫
線上報戶口
若是線上報戶口,會直接通報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會通報至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電話撥打 0800-030-598 或 4128-678。申請後2個工作天得以至「全民健康保險內政部戶政司代辦健保卡申請進度查詢」查詢申辦進度, 約5至7個工作天即可收到新生兒健保卡。記得跟戶政人員索取「申請健保卡證明單」,如果寶寶需要就醫可以代替健保卡使用。
健保卡製作
先確認要轉到爸爸或媽媽名下
確認要辦理有照片 / 無照片的健保卡
有照片健保卡:通報後,掃描戶政事務所提供的證明單上的QRcode,上「健保卡相片上傳平台」上傳新生兒照片。
無照片健保卡:一週後會收到卡片,但就醫時要繳驗載有新生兒資料的戶口名簿影本(可拍照存在手機出示)、或其他可以證明身份的相關文件。
健保署就會依該相片製發健保卡,需要工本費 200 元
必攜帶文件
辦理時,需攜帶父母任一方的身分證正本、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以及孩子的照片(若辦理無照健保卡,則不需攜帶照片),照片規格為:近年內半身、正面、脫帽、未戴有色眼鏡、五官清晰、照片不得修改或合成等。
另外,新生兒健保卡也能無照!新生兒首張健保卡不一定要附有照片,但前往就醫時,若繳出沒有照片的健保卡,院方會為防止健保卡盜刷,而要求附上戶口名簿以核對身分,否則醫療單位有權利拒絕看診。
2025 新生兒報戶口補助,有哪些可以申請 ?
無論是生產或是育兒,政府都有提供不同類型的補助方案,但該如何申請,往往令許多新手爸媽感到困擾,提醒父母,報戶口的同時,能一併辦理的補助業務,只有「生育給付」與「生育獎勵金」;「育兒津貼」則不能在戶政事務所辦理,須前往新生兒戶籍所在地的區公所或鄉鎮公所申請。
生育給付
生育給付是就業保險給付項目,會依照媽媽職業的投保類型(勞保/國保/農保),而有不同的給付金額,必須在新生兒出生 5 年內提出申請,逾期將不予給付。金額方面,是被保險人生產或早產當月起,以前 6 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生一胎將一次給與生育給付 2 個月,若是生雙胞胎以上,生育給付按比例增加給付金額。
攜帶文件:
新生兒媽媽的國民身分證及印章(或簽名)與存摺影本。
辦理地點:
勞保、公保和國保只有媽媽可以申請,農保則是參與農保的被保險人(媽媽),或其配偶(爸爸)可申請。如果夫妻同為農保被保險人時,生育給付以 1 人請領為限,不得重複 。
生育補助
生育補助則是各縣市為鼓勵生育所發放的津貼,因此各縣市的補助方案不同,生育補助同樣可以在戶籍地任一戶政事務所辦理即可。新生兒出生日起 60 日內辦理,攜帶申請人身分證、印章、新生兒出生證明書正本、戶籍謄本正本,以及媽媽或爸爸的存簿影本辦理。
育兒津貼
家有 0 至 6 歲的幼兒皆可申請育兒津貼,2023 年開始,育兒津貼不再排富,每位家長都可請領。若家庭最近1年綜合所得稅稅率未達20%,且未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或托育補助,以及未使用公共或準公共化托育服務,即可攜帶父母的身分證、印章、戶籍謄本和郵局存摺,至新生兒戶籍地的區公所或教育部的申請網站申辦。育兒津貼怎麼申請?請參考:《2023育兒津貼最新金額,申請資格一次看》
申請表哪裡拿?
新生兒出生後申請人(父母雙方、監護人或實際照顧者)可至新生兒戶籍所在地的各鄉、鎮、市、區公所索取申請表。
必備文件有哪些?
記得帶申請人及新生兒身分證明文件(如戶口名簿)以及申請人其中一方的帳戶影本。
北北基生育獎勵金申請資格
新生兒出生後,可在出生 60 天內向台北市的戶政事務所辦理出生登記或出設戶籍登記,只要新生兒跟家長都有符合資格,就可領取生育獎勵金。生育獎勵金申請資格重點為,「只要新生兒的爸爸或媽媽其中一方,在新生兒出生日起前 10 個月至提出申請時,設籍在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即符合資格。
但提醒爸媽要注意,申請資格有規定要連續設籍在「北北基」滿 10 個月,若在規定的設籍時間裡,有將戶籍遷到北北基以外的縣市,就視為設籍中斷,不符合申請資格。因此家長們一定要仔細檢查申請的相關規範,才不會錯失一筆獎勵金。
北北基生育獎勵金申請方式
生育獎勵金可在戶政事務所單一窗口辦理,不過要提醒家長們,由於生育獎勵金的設計是要感謝母親生產辛勞,因此經費是規定匯進媽媽的帳戶中,申請時要特別注意攜帶的文件是否正確。申請應備文件和注意事項如下:
- 申請人(也就是新生兒母親)的身分證明文件、印章(或簽名)。
- 生育獎勵金申請表(可至助您好孕網站下載)。
- 如新生兒母親無法到場,可直接於生育獎勵金申請表上委託欄位填寫委託資料,或自行另附委託書。
- 新生兒母親存摺影本。
- 應於新生兒出生 60 日內申請生育獎勵金。
北北基生育獎勵金何時入帳?
只要經過審核後,確定新生兒家長有符合申請資格,獎勵金就會於 10 日內匯入帳戶(但遇到 3 日以上國定連假順延)。至於育兒津貼的審核時間會拉比較長,是因為還得在財政部等相關資料庫做比對,如果有問題,家長們可電洽兒童戶籍地區公所社會課育兒津貼承辦人查詢辦理進度。
2025 新生兒報戶口,忘記辦理出生登記 ,怎麼辦 ?
民政局戶政科曾指出,若無法在期限內完成出生登記,可能有諸多原因,如:家人忘記、家庭問題等等。因此,超過60天內沒有完成登記,並發函催告後,戶政事務所會派員實地訪查,若發現個案家中需要協助,也會立即跨機關通報相關單位,提供家屬關懷並保障孩子的權益。值得注意的是,若為戶政事務所代為命名的孩子,將來想更改名字時,並不在更名次數(2次)的限制之內。
2025 新生兒報戶口常見Q&A
Q1:報戶口期限是幾天?逾期報戶口會怎麼樣?
A:未在新生兒出生60天內完成出生登記,且戶政事務所多次提醒仍未辦理者,會處以300至900元罰鍰,並交由戶政事務所代立寶寶姓名以作登記。
而且有些縣市(例如台北市)同樣會規定生育獎勵金應於新生兒出生之次日起六十日內申請完畢,逾期會失去申請補助的資格。
Q2:新生兒報戶口需要什麼證件?
A:臨櫃報戶口跟線上報戶口所需證件有所不同。
臨櫃報戶口需攜帶新生兒出生證明書正本、戶口名簿、申請人國民身分證、印章、子女從姓約定書。
線上報戶口需準備自然人憑證及子女從姓約定書,出生證明書會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將新生兒出生資料通報予戶政機關,待戶政事務所接獲通報並經確認後,始受理案件。
Q3:新生兒報戶口父母都要到嗎?
A:臨櫃報戶口可以不用雙方都到場,只要備妥申請文件,其中一人去申請即可。也可交由代理人攜帶委託書,以及受委託人的國民身分證和印章(或簽名)。另外,也有線上申請出生登記的方式,但僅限於符合上述文章說明之資格的父母可以申辦。
Q4:新生兒可以跟父母不同戶籍嗎?
A:新生兒報戶口一定要在父母其中一方的戶籍地。新生兒戶口要設在父母其中一方的戶籍下,因後續的育兒津貼等相關補助,都和父或母的設籍地有關。內政部也提醒,為落實戶籍管理,新生兒出生登記必須以居住事實為設籍依據。
假設爸爸戶籍地是台北市,媽媽是高雄市,只能將孩子設籍在台北市或高雄市。
Q5:報戶口一定要在戶籍地嗎?
A:是的!如果是臨櫃報戶口,一定要在戶籍地縣市政府所轄的任一戶政事務所辦理。
Q6:新生兒報戶口可以跨縣市嗎?
A:新生兒報戶口,只能在新生兒所在的戶籍地轄任依戶政事務所辦理,或到內政部網站線上辦理出生登記。
Q7:報戶口可以線上報嗎?
A:可以!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有開放線上申請出生登記。
Q8:新生兒不在台灣出生,怎麼報戶口?
A:寶寶在國外出生,想在台灣設籍,可以參考內政部移民署的台灣定居申請相關須知。
Q9:寶寶名字沒想好,可以之後再更換嗎?
A:新生兒報戶口需要填寫正確的新生兒姓名,建議要提早決定,以免未來想更換,會受到每人改名2次的限制。
Q10:若新生兒為無依兒童,要如何申報戶口?
A:無依兒童,得以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為申請人申請
Q11:新生兒報戶口可以請祖父母代辦嗎?
A:可以!祖父母為合法申請人,只要備妥申請資料,不需委託書即可前往戶政單位辦理。
Q12:沒替寶寶報戶口 ,會怎樣?
A:根據戶籍法規定,若逾期未替寶寶報戶口,將處以 300 元至 900 元罰鍰。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想讓孩子念某間學校該怎麼做?盤點遷戶口、設戶籍的時機
.剖腹產可申請保險理賠嗎?符合健保規定就賠,還要在保險生效日前懷孕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