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指關節腫痛打字困難 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
一名23歲的上班族王小姐,最近幾個月發現一早起床手腳關節硬邦邦,白天上班打電腦時,雙手關節還出現莫名腫痛,吃止痛藥改善效果有限,後來晚上洗澡無法擰毛巾,連喝礦泉水時瓶蓋都轉不開,讓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就醫檢查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收治個案的高雄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王愷君醫師表示,初期先幫王小姐以口服藥治療,但症狀只有些微改善,並未獲得良好的控制,後來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介入治療,因考量王小姐正處於生育年齡,且近期有懷孕計畫,因此經討論後選擇適合懷孕哺乳的生物製劑進行治療,後來王小姐關節腫脹症狀獲得緩解,病情也獲得穩定控制,讓她工作及日常生活恢復到常軌。
免疫系統錯亂攻擊 關節破壞影響生活功能
王愷君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錯誤製造了會針對自身組織的抗體,造成關節慢性發炎。若沒有好好控制,軟骨跟硬骨就會被侵蝕及破壞,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受到影響。
王愷君醫師補充,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炎,關節會出現對稱性紅腫熱痛,患者起床時會有晨間僵硬現象,需要活動約半小時或一小時才能紓緩。除了關節症狀以外,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造成關節外的併發症產生,例如貧血、心血管疾病、肺部纖維化或乾眼症等。
▲王愷君醫師提醒,民眾若發現關節出現對稱性紅腫熱痛及晨間僵硬問題,且休息後仍無法緩解疼痛感,應盡快就醫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混淆 醫師教你三招辨認!
王愷君醫師說明,臨床上發現民眾常將類風濕性關節炎與退化性關節炎混淆,建議初期可依關節腫脹、好發位置及發炎速度來做為判斷。第一個是關節腫脹,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硬的結節,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是軟的滑膜;第二個是好發位置,類風濕性關節炎比較容易出現在近端的指間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則較常出現在遠端關節。此外兩者發炎速度也截然不同,退化性關節炎通常腫大的速度會遠慢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傳統藥物緩解效果不佳 可申請健保生物製劑治療
王愷君醫師說明,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目前會先使用傳統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或疾病修飾藥物為主,主要是用在症狀緩解及止痛,若效果不佳,就會申請使用新一代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生物製劑是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治病機轉進行精準打擊,簡單可理解成像標靶治療,醫師會整體評估患者狀況選擇適合的用藥治療。
王愷君醫師提醒,民眾若發現關節出現對稱性紅腫熱痛及晨間僵硬問題,且休息後仍無法緩解疼痛感,就要懷疑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徵兆,應盡快就醫檢查。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配合醫囑,定期回診追蹤,並規律用藥及配合適當的復健運動,在全面治療跟及追蹤下,患者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