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xAI推出標榜「地表最聰明AI」的聊天機器人Grok 3,直接挑戰OpenAI、DeepSeek的模型,全球生成式AI進入戰國時代,但台灣國科會「可信任AI對話引擎」TAIDE,進度則相當緩慢。專家認為,台灣資源有限、繁體中文素材不足,難以和大型通用模型比拼,未來應朝向特殊專業領域發展,或是在台灣的強項中,加入AI應用。
面對DeepSeek、Grok 3陸續亮相,甚至DeepSeek還不斷更新,強化漏洞,不少專家憂心,台灣類似的產品何時會出現?以目前免費提供企業或專家下載使用的國科會「可信任AI對話引擎」TAIDE來說,日前才剛更新,但參數量80億,與DeepSeek V3有6710億參數相比,差距甚遠。
國研院副院長林俊良直言,台灣資源有限,不可能別人做什麼都要跟進,「錢就這麼多」,所以他認為,台灣可以找一些特殊領域,深入發展,建立比較深入的推論,例如農業,台灣是亞熱帶區域,植物生長環境跟歐美國家高緯度的植物不同,就可以發展出專屬於這個區域所需要的內容,讓同樣在這個區域的人都可使用,正確性更高。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也指出,大型語言模型需要花費相當大的算力,但卻還沒有獲利模式,而TAIDE鎖定在繁體中文,但使用繁體中文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資料量也少,「某種程度來說,這可能是台灣最弱的一個點」;她建議,台灣應該在強項中加入AI,會是比較聰明的戰略。她說:『(原音)像我們半導體企業,他是不是可以應用AI來為他現在可能是在製程或者是在研發、甚至於他在銷售、在內部知識管理上面,是不是可以讓他更有生產力,我們要看的是這一點,就是把AI拿來我的企業裡面來使用,來為我現在的營運加分。』
國網中心副主任姚志民則指出,TAIDE的優勢在於他擁有台灣的主體意識,且繁中的資料都是被確保正確的,當初也設定了五大任務,中翻英、英翻中、摘要、寫信、文章撰寫,其實跟其他語言模型相比,TAIDE的表現不會比較差。
對於TAIDE能否設置一個網頁,讓一般民眾都可使用,姚志民說,若是開放了,等於全世界都能免費來使用,這樣得設置許多電腦,台灣資源與算力都是有限的,無法與國際企業相比;他認為,以B2B的方式,讓需要的企業下載,拿去建立一些好的應用模型跟服務,是比較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