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展場布置設計的自然感花束。圖:Was Floral提供
俗話說的好:「水某歹照顧,美花難呵護。」花,不僅有季節性,氣候、運輸都影響到貨量,和鮮度。花市四季鮮明,各月主角輪番出場。春天的花種繁多,色彩嫵媚,阿娜多姿;夏天的花鮮豔飽滿,最難長久;秋天的大地色,絳紅復古、黃棕沉靜而仛寂;冬日蠟梅山茶仙客來杜鵑,各具態色。
中國人既然有農民曆,自然也要為各季花開爭妍的明星設個名錄,於是從傳說中的月令書《夏小正》,到明代程羽文編的《花曆》,遂為每個月的花季寫下書籤式的文字:「二月桃始夭,玉蘭解,紫荊繁,杏花飾靨,梨花溶,李花白。」「四月牡丹王,芍藥繁於階,麗春花,木香上升,杜鵑歸,荼靡香夢。」名花自然配美女,於是有好事者把二月杏花,配上楊玉環為花神;四月牡丹的花神,竟然是李白,氣質似乎顛覆我們的認知。
花市時尚櫥窗反映人事民俗,正月春節的百合、銀柳,二月情人節是玫瑰、洋桔梗的主場,三月清明節最熱門的當屬菊花、劍蘭,四月是火鶴,五月母親節的主角康乃馨,六月畢業季,玫瑰、百合、桔梗、太陽花、向日葵。七月暑假花種少、不耐高溫,花藝教學停課,企業換花暫停,花材耗損壓力高。因應淡季除卻促銷、降價以將耗損量極小化,有些大盤商以網路辦花藝比賽,眾家摩拳擦掌就等七夕情人節,怎奈疫情空運不及,種植成本高昂,以致往年有玫瑰天價之亂。
所見大部分花商兼賣進口、國產,小部分以國產為主。詢問承家業的「排骨葉材」,笑稱花卉都是自荷蘭、澳洲、紐西蘭、南非、越南、以色列、義大利、哥倫比亞、非洲、日本搭飛機而來。
進口班機固定周一、三、四送新貨,走一趟花市,就像看見全球貿易的轉盤、花田種植技術、農業改良的創新秀。美國的水藍繡球花、荷蘭的夢幻草粉、鮭魚粉夢幻草、東南亞出口的牡丹菊、哥倫比亞的康乃馨、自帶仙氣的紅粉新娘花是從南非來的,薄如蟬翼,素淨中有種放射出雍容華貴的煙火。
相較於日本、歐美國家習慣生活中有花,他們會因為獨居寂寞買花,因為拜訪朋友送花,台灣人寧可上館子也不願買束花,生日、節慶多半選擇買蛋糕、食物,甚至水果,花只不過是附屬品。尋常來這買花的多是開花店、花藝工作室或道場、佛寺需求,花商只能薄利多銷,或尋找新的進口來源以降低成本。
花市裡大多是經營三十年以上的老花商,少部分是二度就業的中高齡員工,顯示台灣花農年齡斷層嚴重,二代不接手只能選擇歇業,新手無土地可種,以致逐漸沒落,迫使必須大量進口。此外,濱江時期分為專賣葉材和花材,在需求量萎縮的現實壓力下,前幾年賣葉材的也加入花材,遇見一家父親專做葉材,第二代兄妹賣進口花,綿延五十年,已屬難得。
花市裡不乏臥虎藏龍的隱者,養花蒔草,賣自己種的花。圖:陳嘉英提供
店家個個開朗,笑面迎人,愛花之心溢於言表。他們亦是臥虎藏龍的隱者,除卻承繼家族事業,有本是花農出身者,有做過自助餐、量販店,因為兄長愛種花而汩汩流動的迷花習性,轉而入行者,說起養花經,獨有一番生命史,花之人文史。
陽明山自家種繡球花的專賣店老闆曹先生,自日治時期在竹子湖改良場試種蓬萊米成功說起,方知現今的蓬萊米博物館,是試種稻米原種田,這批蓬萊米被視為貢米,而後推廣至全台。原本接著要試種高麗菜、茶葉,因戰敗而停止,光復後,竹子湖方開始種高麗菜。
至於竹子湖後來以海芋聞名,竟與當地人整理蔣公陽明書屋花園,帶出劍蘭、海芋有關,沒有人料到這小小舉動,竟掀起熱鬧小農經濟。而日治時期保正從日本引進的繡球、小蒼蘭,因吸水性不佳,只適合造園而不宜切花,未大量種植。直到海芋因病蟲害而損,由歐洲進口繡球品種,當時僅曹先生和在拉拉山、八里的朋友三人種植,其後陸續有繡球觀光園打響賞花潮。
一旁的老闆娘笑著說田裡的事全然不管,曹先生對於三、四分地養花蒔草樂在其中,四月繡球花開,十月休眠;海芋、葉牡丹、水仙百合、百子蓮(愛情花),輪番綻放,自己欣賞也十分滿足。
康乃馨、流沙玫瑰、垂薑花,是女兒送給媽媽的生日花束。圖:陳嘉英提供
回程搭上204公車,司機一路像說書人般介紹台灣引進的第一輛汽車,源自鐵路飯店老闆,第一樁車禍是館前路上,台灣日日新報上記載:台灣人背著木屑緩緩而行,汽車按喇叭,躲閃不及而被撞暈,送往今台大醫院,三小時後甦醒。又說到台灣第一輛摩托車是1913年7 月由日本腳踏車行老闆引進,日日新報記載 他們一行四人約在圓山,往南旅遊,遇河扛起摩托車渡船的情景…..。
今天遇見的都是奇人,奇事。
一早在中油公司前的西藏喇嘛,原來是格魯祈願大法會;信義商圈大排長龍,原來是韓劇《歡迎來到王之國》中的男主角李俊昊;公車司機、花店老闆…都是達人!
今天看著學生買花,插花,送花,也是長見識開眼界。
當年寫小說的文采,化為花之美學;當年台下的她,引我認識花道:
拔掉葉子,離自然較遠,呈現現代感。
插花時訂一個最高點,其他花材對照8:5:3數量及距離比例。
西洋花與東洋花最明顯的差別,在前者講求對稱美,與建築相應重視均衡和諧秩序,花材豐富熱鬧;池坊流追求天地人,選季節花材,數量簡單而少,呈現安靜秀氣的不對稱。戰後歐美受日本花藝影響出現S型、流線型不對稱,現在流行草月流,1927(昭和二年))創立,宗旨是東西融合,堅持傳統、跳出常規、昇華境界,採用異材質 石頭、塑膠,達到「離相破執,明心見性」尋回本我。
透過臉書、網購平台,女孩賣自己的設計和美感創造,如舞者翩躚的手法,不多時躍然為一場場盛宴:
康乃馨、流沙玫瑰、垂薑花的花束,是女兒送給在彰化的媽媽生日禮物。
藍色陶盆的進口流沙玫瑰、夕霧、桔梗、荷蘭進口的繡球花寶塔、荑䓊,以及另一盆以倒地鈴、垂薑花、流沙玫瑰、桔梗裝飾的田園風,都是送往小巨蛋田馥甄演唱會。
這條路走得很辛苦,遠望有一天布置大型展覽場、百貨櫥窗的夢想,一步步在作品裡呈現,總會讓人們喜歡非主流的花藝,肯定堅持能賣自己想賣的花的理念。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