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生活,雖然有許多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但也有讓身為家長的我比較擔心的一點:飲食習慣。
美國人平均壽命約為 76 歲,根據統計,在已開發國家中墊底,其平均醫療支出卻又居冠。再觀察過重數據,這裡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每六個孩子也有一個過重。
我 10 年前讀 MBA 時,曾在美國中西部的某大藥廠暑期實習。當地過重的人口是我前所未見,至少半數的人是有不同程度的過重狀況,甚至近 2 成的人是嚴重過胖,連小朋友都不例外。
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對於兒童過重的議題一直很關注,除了在歐巴馬任期間成立了 Let’s Move! 的企劃來解決孩童過胖問題,她今(2023)年也成立了一間新公司 PLEZi Nutrition,致力於製作好吃但更健康的食物給孩子。
來到美國生活,有哪些飲食文化衝擊?
肥胖與過重,最大成因莫過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我剛到美國時,就被這邊的飲食份量給嚇壞了──這邊每道菜的份量大概是臺灣的 2-3 倍,中西餐館都一樣,有些兒童餐甚至是臺灣一個大人正餐的份量。一開始我還能克制地只吃一點點,剩下的打包回家,但時間久了,會對自己應該吃的份量產生「幻覺」,默默地開始越吃越多。
又例如,我以前曾與一位非常重視運動與當個「Fit 哥」的白人男性約會,結果發現他雖然滿嘴體脂肪、蛋白質等,卻幾乎從不喝水,天天把無糖可樂等碳酸汽水當水喝。他還告訴我:「水沒味道實在有夠難喝,還好有碳酸飲料可以替代。」
後來跟老公開始約會時,我打開他的冰箱也吃了一驚:整個冰箱裡竟然沒有任何生鮮食物,只有十幾盒的冷凍微波食品。他還很驕傲地認為,如此一來每餐幾分鐘就能製作,而且費用便宜、還便於計算卡路里。
雖然在我生活的加州,當地居民對飲食、體重等都相較美國其他地方注重許多,大部分人也都很重視運動,但小孩們的部分飲食習慣,還是讓在臺灣長大的媽媽我很開眼界,也每天都在學習如何找到平衡。
舉例來說,這裡的小朋友從小上暑期營隊、跟朋友們去餐廳、去同學家玩等,吃的都是薯條、炸雞、漢堡、披薩、洋芋片,以及爆米花、蛋糕和冰淇淋等甜食。在公園玩時,喜愛買冰淇淋車賣的冰棒;吃完炸物還會配樂事、多力多滋等洋芋片;舉辦生日會一定備齊各種點心、果汁與超大蛋糕……
最頭疼的莫過於甜食。大部分美國甜食都比亞洲製作的還甜,舉凡冰淇淋、蛋糕、果昔等,都是同樣的產品,但就是更甜,更別說那驚人的份量。許多小朋友從小就養成愛吃巧克力、自己吃一大份聖代的習慣。
我周遭一些老美朋友,每次想讓孩子乖的時候就會給甜食。但這會導致「食糖後興奮感」,小朋友吃很甜之後太嗨產生Sugar Rush,嗨完後又崩潰而Sugar Crash,情緒起伏極大,總讓我看得心驚膽跳。事實上,已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過多的糖份攝取不僅可能導致糖尿病,也會影響到情緒及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大城市的8 種健康飲食潮流
雖然前面分享了許多不健康的美國飲食習慣,但在許多大城市──例如洛杉磯、紐約、舊金山──就是不一樣的狀況了。這些城市有越來越多新興的健康飲食潮流,以下列舉幾種當紅趨勢:
- 有機飲食(Organic)
以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為目標,不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及基改等產品。美國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的興起,就是以提供眾多有機產品起家,後來做大後被亞馬遜買下。
- 植物性飲食(Plant-based diet)
以植物為基礎食物的飲食,如大量食用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堅果和種子。近幾年流行的植物肉(Impossible/Beyond Meat)、植物奶(燕麥奶、豆奶等)或植物優格(燕麥、杏仁、豆漿甚至椰奶優格),都屬於此一潮流。
- 純素主義(Vegan)和素食主義(Vegetarian)
兩者主要差異為吃全素或奶蛋素,共通點則是考量動物性產品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 減醣或生酮飲食(Low Carb or Keto Diet)
前者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後者則是高脂肪低碳飲食。低碳飲食能控制血糖及幫助減肥。
- 全食(Whole Food)
崇尚完整、最低限度精緻的食物,避免加工食品。
- 腸道健康(Gut Health)
推廣各種促進腸道健康的食品,像是益生菌、酵素、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等。
- 超級食物(Superfood)
推崇對人體健康有特別幫助、有更高營養價值的食物,例如:更高比例的抗氧化物、脂肪酸、高纖等。這個詞的背景較商業化,而非由傳統醫療體系所提倡,所以大家對於「超級食物」的具體定義也眾說紛紜。
- 斷食(Fasting)
藉由不同時間的禁食與進食,提高身體新陳代謝並助於減肥。
串流平台上有一些很受歡迎的紀錄片,像是關於植物性飲食的《茹素的力量》(The Game Changers),以及揭露食物中過度添加糖份的《惡食工廠》(Fed Up),都在討論飲食相關議題,引發眾多美國人討論。
矽谷這裡的超市,有機飲食、植物性產品、維他命、超級食物等的貨架都越來越大,周遭朋友們也都各自實行某種健康飲食習慣,就我觀察,目前以減醣、植物性飲食與間歇性斷食居多。
想吃得健康,並非人人都負擔得起
健康飲食之所以很難成為主流,除了口味相對沒那麼吸引人之外,它需要更多時間烹調與採買,食材成本也經常隨之高漲。
例如,有機食物的平均費用較非有機食物高出至少兩成,植物肉目前是動物性肉價格的兩倍。哈佛大學亦曾有研究顯示,相較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健康的飲食習慣每人年支出至少高 550 美金──這還是 8 年前的數據,未加上這幾年的通膨。
新興的健康飲食潮流成本較高,但親民的選擇通常又不是挺健康,造就了今日山姆叔叔的飲食危機。不知道會不會有朝一日,健康飲食能更平民化,讓美國人能就飲食與健康這些議題上,跟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腳步?
而在那之前,平民百姓如我們,只能先就飲食上有所自覺。不必盲目跟隨新興的飲食潮流,但至少能花點時間傾聽自己身體所需,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配方。
【延伸閱讀】
●美國社會的頭號殺手:肥胖──為什麼窮人愈來愈胖?因為他們根本吃不起新鮮食物
●美國同學:「我們還真沒什麼食物文化,方便就好。」──「美式」速食店遍佈全球,背後的「文化」是什麼?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Jim Wu 少吃油的就可以了
2023年09月05日11:43
Jennifer1 其實只是「習慣的養成」這個簡單的方法;
包括: 吃東西的份量,飲食组合,進食時間。
好的飲食習慣一旦養成,身體会自然排斥过甜过油口味过重,份量过多的飲食。
另外,Beyond Meat不建議吃!因為其成份有爭議!
不如吃豆製的素肉
2023年09月05日21:47
Tung🥳g 以目前當紅團體 一團很難加入G7的⋯
2023年09月05日11:14
王覺霆 這世界有地獄 台灣垃圾食物和健康食物都很貴,吃不起就等思。
2023年09月05日14:32
Kenny 不會自己買菜做嗎…
騙人沒在北美生活過?
2023年09月06日01:5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