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咨詢公司安永(EY)本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外國在德國的投資降至2013年最低水平。美國企業依然是德國最重要的投資者,而來自中國的投資有所下降。
報告寫道,盡管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投資過去長期保持穩定,但2022年中國項目減少。盡管如此,安永也指出,當中國企業在歐洲進行投資時,多數投資主要是在德國。在總共222個中國投資項目中,有85個在德國進行;其次是法國,共32個項目。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本周發布的統計也得出類似結果。盡管受到戰爭和能源危機影響,2022年外國企業在德國投資項目數量仍保持穩定。美國仍然是投資最多的國家,瑞士和英國分列第二第三,中國則滑落到第四名。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項目數量跌至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根據安永今年2月發布的另一份報告,德國企業正失去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這篇題為“中國在歐洲的企業收購”的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對德國和歐洲企業的收購數量正在減少。2022年,中國在歐洲進行了139筆收購或投資,2021年時則為155筆。這139筆投資的估計價值為43億美元(約合40億歐元),與2021年相比幾乎下降三分之二。
不再受中國投資者青睞?
據安永統計的數據,2022年中國在德國的收購從35筆下降至26筆,投資金額也從20億美元(約合18.7億歐元)降至近2.9億美元。
相比之下,2022年美國在德國收購了242家公司,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排名第二的英國則收購了128家。中國在投資國家排名中位居第12。報告指出,2021年時,中國在這份排名中位列第9,而2016年時中國曾是德國第4大投資國。
與2016年創紀錄的這一年相比,中國的謹慎程度尤為明顯。當時,安永統計了309起中國投資者對歐洲公司的收購或持股交易案,總價值達860億歐元。七年前,在德國最大的交易是中國美的集團收購奧格斯堡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單筆收購金額便高達47億美元。 此後,這些數字幾乎持續下降,目前中國在德國的收購案寥寥可數。根據安永的數據,去年僅有26起中國投資者對德國公司的收購或投資。EY的數據表明,來自中國的買家現在已經避免進行政治上有爭議的大規模收購。
2022年中國買家在歐洲最大的投資是無錫錫產微芯收購了全球第二大移動基站射頻半導體企業荷蘭安譜隆(Ampleon)。
在德國較大的交易則是華東醫藥投資控股公司對海德堡制藥公司Heidelberg Pharma的股權投資,以及艾邁斯歐司朗(ams OSRAM)將其數字照明系統歐洲和亞洲業務出售給英飛特電子(Inventronics)。
中國為何減少收購和投資?
報告撰寫人、安永審計事務所德語區中國業務部門負責人孫軼表示:“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收購交易數量在過去幾年一直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 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新冠疫情,中國商務人士長時間無法出差。另一方面,對於中國而言,在歐洲的擴張已經明顯失去了重要性。
孫軼進一步解釋道,中國企業在許多歐洲國家的特定領域的收購交易案中面臨相當大的政治阻力,例如基礎設施。她表示:“因此,中國投資者現在開始仔細審視潛在收購目標,以避免引發政府和公眾對這些敏感議題的討論。”
孫軼也指出,中美之間緊張的政治關系也抑制了交易活動:“如果潛在的收購目標在美國擁有生產設施或研發中心,潛在的中國買家通常不會受邀參與,因為他們擔心會被美國相關部門拒絕。”
根據安永的數據,2022年,中國投資者在歐洲對高科技公司在的收購首次超越了傳統工業領域。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投資者最感興趣的是醫療保健行業,歐洲生物技術、制藥和醫療技術領域的17筆交易中,有9筆發生在德國。而英國再次成為中國企業最青睞的投資目的國。
盡管投資下降,但孫軼認為中國企業對德國仍然非常感興趣。她在報告中指出:“近年來發生的多數交易都很成功。在此背景下,中德兩國現在在許多層面上建立了緊密而有彈性的聯系。” 她認為今年將有更多中國公司在歐洲尋找收購對象。“然而,交易的數量仍將明顯低於繁榮時期。”
根據安永5月11日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中國海外投資概覽》,今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在歐洲宣布的並購金額為9.5億美元,同比下降39%;宣布的交易數量32宗,同比下降24%,主要投向英國(房地產、酒店與建造業)和德國(先進制造與運輸業),兩國的交易金額佔中企在歐洲宣布的並購總額的86%。
(安永、德新社、法新社)
© 2023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