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跨日馬拉松式近20小時不斷電表決,立法院院會在今日(1月21日)下午1點32分,由立法院副院長、主席江啟臣敲下議事槌,三讀通過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共計刪減約2,075億元,刪減金額創史上新高,總預算歲出由原本編列的3兆多元降為約2兆9,248億元,歲入3兆1,534億元則是史上首次突破3兆大關。
立法院從1月17日起處理中央政府總預算,當天先處理「通案」部分,國民黨團與民眾黨團聯手表決共同提案,統刪各部會包括大陸地區旅費、國外旅費及出國訓練費、國內旅費、水電費、特別費等,均*不得流用;設施養護費、軍事裝備等統刪3%,一般事務費統刪10%,媒體政策及宣傳費統刪60%,最後要求總刪減數未達939億7,500萬元(約3%)另予補足,檢視過去24年的總預算,這項刪減數字已經超過歷年規模。
*不得流用:原則上同一科目經費可以流用(如:同樣編列在人事費之下的加班費和績效獎金),但跨科目之間不得改經費用途,即不得流用。根據《預算法》第63條規定,各機關之歲出分配預算,其計畫或業務科目之各用途別科目中有一科目之經費不足,而他科目有賸餘時,得辦理流用,流入和流出數額皆不得超過原預算數額20%。但不得流用為用人經費。此外,《預算法》第63條也規定,經立法院審議刪除或刪減之預算項目不得流用。故本次立法院通過「減列且不得流用」的預算案後,將使歲出預算總額下降,行政機關不得將該筆經費挪移作為其他用途。
20日院會開始處理超過700案的預算提案,分別來自8個委員會,進行漫長馬拉松表決,經歷近20小時的不斷電表決,合計刪除超過1,000億元,終於在今天清晨5點半完成所有提案二讀,下午1點開始三讀,並在半小時完成三讀程序,完成總預算審議。
行政院長卓榮泰從17日起三度在行政院召開記者會,從呼籲立法院理性審理預算到今天批評在野黨非理性刪除預算,火力一次比一次更猛烈,認為這將造成「行政部門重大窒礙難行」。2006年1月時任行政院長謝長廷因為總預算被刪除超過300億元,希望提出覆議,但不被時任總統陳水扁接受而請辭,當時行政院祕書長是卓榮泰,如今同樣面臨朝小野大困境,黨政人士研判,卓榮泰可能提出總預算覆議。
總預算案三讀通過後,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立法院審查後,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規模與2024年大致相符,是「為全體國人嚴格把關血汗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認為,刪除浮編的預算是「還錢於民」,藍白均強調此舉不會癱瘓政府。
超越扁政府時代,此次預算刪減比例創新高
今日下午三讀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記者會上表示,指定項目刪除,且集中刪減單一科目,又不得流用,「對各機關的影響,不能只以刪除總額占比來衡量,傷害非常嚴重」。針對凍結部分,卓榮泰則說,這將導致基層公務員業務執行困難,而且向立法院解凍預算曠日廢時,他質疑:「哪一個機關(預算)凍結70%後,還可以在年初時順利執行各項業務?」
《報導者》統計從2001年至今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歲入以及審議後的總額,這20多年間,刪減比例最高的是2006年民進黨籍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期間,刪減比例達2.27%,結算今年(2025)刪減的比例則達到6.63%,大幅超越扁政府時代而創下新高。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分析,如果只拿馬英九政府或蔡英文政府期間比較都不公平,因為執政黨與國會最大黨都是同一個政黨,上一次出現「分立政府」已經要追溯到陳水扁執政期間,當時在野黨監督力道大,刪減總預算比例也比近16年都還要高,直到今年才被賴清德上任後的第一個總預算案打破。
「即使朝野這麼對立,今年通過總預算的時間並非史上最晚,過去曾經有審到6月的紀錄,加上《預算法》保護,即使總預算未通過,預算仍可比照上一年度動支,只有新增計畫不行,中央政府不會有關門的疑慮,」蘇子喬說。
專長公共預算的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志宏則觀察,台灣歷來預算編列多半依循漸進預算原則(編列預算時根據前一年度的預算進行微調),今年亦無不同。他解釋,這是兼顧政治現實之下,「行政機關能夠快速、有效率通過下一年度政府總預算的方法。」
至於為何今年會成為朝野戰場?劉志宏認為,這是執政黨尚未習慣分立政府。過去8年就算執政黨和國會多數黨一致,預算也都刪了2、300億,今年在執政黨未取得國會多數的情況下,刪減比例上升將是未來4年的「新常態」。他也表示,總預算刪減後,「行政部門還是有資金可以去施政,沒有像他們(指執政黨)講的那麼嚴重。」
這次統刪達939億元,劉志宏認為,以統刪方式抑制歲出規模,優點是效率高,但缺點是可能誤砍一些重要項目,「比如說我們其實需要抗中保台啊,一刀砍下去讓買國防武器的設備不夠,麻煩就大了。」他認為,監督時應針對個別部會或個別預算事項處理。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政策部主任陳利益則表示,公督盟向來主張「統刪是立法院的陋習」,因為統刪並不是針對預算不合理的部分,只像是「立法院想製造省錢的假象」。
朝野對立之外,學界對總預算看法也分歧
今年總預算歲入突破3兆大關,原編列歲出也增加2,800億元,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認為,刪除浮編的預算是「還錢於民」,中央政府每年超收4,650億,就算現在刪了1,075億(不包含刪除挹注台電的1,000億元)也不會癱瘓政府。
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經立法院審查後,合計約為2兆9,248億9,555萬,與202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歲出規模大致相符,在野黨並沒有癱瘓國家,「如果不會治理國家就請下台」。
面對在野黨強勢刪除與凍結預算,卓榮泰連續兩日(20與21日)在記者會上強調,政府部門所有預算都依照計畫編定、執行,也有非常嚴謹的監督機制,每一項經費都有相對應的施政目標,「歲出預算增加的範圍,都是過去編列數額較少,或今年新增的計畫,假使今年總預算刪減或凍結高達4,872億元,將造成各項業務推動窒礙難行。」
卓榮泰逐一唸出今年增加預算用途,包括公共建設798億元、國防經費415億元、健保財務協助方案336億元、健康台灣深耕措施60億元、國家癌症防治計畫40億元、撥補住宅基金興辦社宅等200億元、國民年金136億元、國科會科學研究計畫126億元、以及2歲至未滿6歲幼兒照顧及服務經費49億元等。他強調,並非如在野黨所說,刪除2,000億元只是把浮編增加的預算砍掉。
2025年中央政府總歲出原列金額較2024年增加9.8%,到底歲出規模增加意味著什麼?學界看法也很分歧。
劉志宏認為,政府歲出擴張規模和經濟成長率無絕對關係。經濟好的時候,政府稅收增加、歲入增加,所以歲出也可以增加;經濟不好的時候,凱因斯學派也會建議擴大公共支出以改善經濟。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吳明孝也認為,今年原列歲出較高不一定是浮編,而是整體經濟狀況好,即便台灣政局好像很動盪,但股票一樣漲破萬點。陳利益則說,不能只看歲出是歷年來最高,也要考量歲入也是歷年最高,「代表政府認為他可以賺這麼多錢,才編列這樣(多)的歲出」,不能單純比較各年度的歲出,而是要連同歲入整體評估。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黃耀輝則持不同觀點。他主張,中央政府*經常門支出不應高於當年經濟成長率,資本門的支出(後代子孫也可以一起享用的建設)略高於經濟成長率則無妨,但當年度歲出增長幅度應以不高於當年度經濟成長率為原則。
*經常門:根據《預算法》第10條,歲出項目中,除了除增置或擴充、改良資產及增加投資為資本支出,應屬資本門外,其餘均為經常支出,應列經常門。資本門支出諸如購置土地或房屋、公共工程經費、購買設備、對國內、外民間企業的投資;經常門支出則包含購買耗材費用、人事費與水電費等等。
黃耀輝說,「以往幾年大概是經濟成長率4%、(總預算)歲出規模增加6%,這次是預估經濟成長率3%多、歲出規模增加9.8%,遠高於經濟成長率約3倍,確實會讓人有點疑問。」審議後的預算相較2024年法定歲出預算增長約1.02%、低於預估經濟成長率,黃耀輝認為屬於合理範圍。
至於審議後歲出預算增長率(1.02%)略低於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預估之2025年通膨率(CPI年增率)2.02%,黃耀輝說,「這可能導致實質支出減少一點,但差1%影響也沒那麼大。不過,如果未來行政院以此名義向立法院提案追加預算,也還算合理。」
爭議預算案有哪些?
撥補台電虧損1,000億全砍,電價面臨上漲壓力
立法院表決前,台電、台糖、台水和中油等4大國營事業工會共同發布聯合聲明指出,台電過去受到俄烏戰爭燃料大漲,過去3年4次調漲電價,但為了照顧民生,無法合理反映電價,在漲幅不足下,台電去年(2024)年底累計虧損超過新台幣4,200億元,財務進一步惡化,「希請立法院能給予台電預算必要支持。」
但立法院會藍白聯手確定將挹注台電的1,000億2萬元刪除,剩下去年使用追加預算挹注台電的1,000億元還掛在立法院議程上的協商項目中,只是能否闖關,甚至真正挹注台電虧損,經濟部也沒有把握。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在1月15日回應立委質詢時說:「如果沒有撥補,漲價舉債都是方向,但台電舉債空間非常有限,而電費調漲事關重大,經濟部需審密思考後續要怎麼因應。」電價費率審議會每年都在3月、9月開會,失去挹注虧損金後,電價可能有上漲壓力。學者們分析,以往政府補貼台電,得利最多的是企業用電大戶,電價未必不能漲。
黃耀輝主張:「撥補早就該刪,不然就等於拿全體納稅人的錢補貼用電大戶,並不符合公平原則。」他建議台電應設法改善財務結構,降低每度電的發電成本,邁向財務上的自給自足。
至於後續電價應如何調整?他建議電價費率審議會依法審查,並遵循使用者付費原則,在電價上如實反映台電成本。如果未來電價上漲,建議內政部提出社會救助方案,向立法院提追加預算補助弱勢家庭電費,「相信立法院也不會不同意。」黃耀輝也強調,電價上漲不應歸咎於撥補預算刪除,而應檢討經濟部的能源政策。
劉志宏也認為電價應該調漲,但他分析,如果最終電價上漲,企業成本將因此上升,或將成本反映在產品售價,進而引起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連鎖效應,影響層面較廣。
「我相信我們的通膨率那麼低,純粹是政府控制油價跟電價,如果不控制的話,通貨膨脹率可能高於2%。但這通膨水準,台灣人民大概不太能夠接受,」劉志宏說。
陳玉珍原提案刪除《公視》23億預算,引文化界反彈後最終刪2,300萬
文化部成了這次總預算審查的焦點,文化部長李遠就在社群媒體上寫下:「在無止盡的羞辱後,收下這個處處都是彈孔的預算書。原本以為我們已經搶救回什麼,其實,我們拿到的還是一份招降書。」並分享文化部新聞稿,詳述這次遭到刪除與凍結的預算。
上週國民黨立委陳玉珍以《聽海湧》「扭曲歷史」為由,提案刪除《公視》23億元預算,引爆文化工作者的不滿,多位導演甚至到立法院開記者會,導演協會更發出公開信,反擊陳玉珍的「要飯說」。也因為來自民間的龐大壓力,《公視》預算從全數刪除改為刪2,300萬元並凍結25%的預算、TaiwanPlus則是被大砍2.2億元、《中央社》被刪5%預算;另外以協助台灣文化內容走向國際的「匯聚台流文化黑潮計畫」也被提案刪除預算,陳玉珍提出的五案撤回其中兩案,並減少刪減額度,最終確定刪除4,000萬元。
文化部對此表達深切遺憾,認為黑潮計畫、《中央社》與TaiwanPlus國際頻道的預算,都是台灣文化在國際發聲的重要管道,這對於台灣為主題的展演活動將是一大打擊,此外,提案要求停止中正紀念堂停止轉型正義工作、國家人權博物館補助公民團體等活動預算也遭到刪除,這是大開民主倒車。
教育部主責的預算中,原本民眾黨團提案要凍結學前教育的69億元預算,理由是避免於平價教保市場已飽和地區增設公共化、準公共化幼兒園,教育部認為此舉將衝擊66萬名幼生以及3萬名教保人員,最終民眾黨團從凍結改為主決議,不刪也不凍結預算。
監察院遭大刪96%業務費,稱不排除提釋憲;總統府業務費也遭刪凍73%
監察院與總統府在司法與法制委員會中的預算,也在藍白聯手下大量刪除與凍結,監察院業務費刪減96%,總統府業務費約8億元被凍結73%。監察院在總預算三讀後召開記者會,監察院祕書長李俊俋表示,監察院今年度的業務費被立法院大幅刪減,另外一般行政、調查巡察及國際監察事務預算也被全數刪除,將使監察院大部分業務完全停擺,《憲法》賦予監察院的職能將難以為繼,因此不排除提出憲法訴訟,表達憲政機關立場。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下午則透過新聞稿表示,今年度總統府業務費預算,被刪除與凍結的比例高達73%,恐將導致總統府運作受阻,不符台灣社會福祉與期待,仍盼立法院理性監督、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讓政府得以順利施政,讓國家能夠穩定運作,讓各行各業都能安居樂業。
郭雅慧並指出,有立委將總統國務機要費與總統府憲兵211營區水電費混為一談,但兩者的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不同、編列於完全不同的預算科目,在預算書中也記載在不同頁面,卻都在立法院審查過程中遭到刪減與凍結,影響甚鉅,她希望立委能對預算內容有正確認知。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吳明孝認為,日前綠營針對國會調查權提出過覆議跟釋憲,但釋憲並不是只能針對法案,預算案其實也可以提出覆議跟釋憲。吳明孝指出,國民黨之前的許多提案要把機關的業務費刪到只剩下1元,這很明顯就會讓該機關陷入癱瘓無法運作。
他指出,雖然最後三讀結果並非如先前提案,改成刪除某幾項或是凍結部分預算,但若把不同項目的預算整體來看,可能還是會得出癱瘓行政機關的結論,「像是某單位的印表機跟墨水匣沒有被砍,但是電費被砍了,那還是印不出紙來。」
宏都拉斯蝦農困境,外交部預算刪4億;潛艦國造預算凍結50%,海測通過才能動支
今日外交部預算案表決前,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強調,外交部的工作就是要保護國家、保護自由民主、也維護台美關係,呼籲立法院支持外交部的預算。
國民黨立委廖先翔提案,宏都拉斯與我國斷交後與中國建交,但中國卻不履行承諾購買宏都拉斯白蝦,造成當地蝦農陷困境,故刪除外交部「加強多邊與雙邊合作——國際合作與關懷」共4億元預算(占該項目預算約4%),提案通過。廖先翔14日發文說明,他認為宏都拉斯應該非常想和中華民國復交,但外交部毫無作為,故提案刪除。
國防部「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預算共20億元,國民黨團原本要凍結18億元僅通過2億元,經過協調後,立法院最後凍結50%共10億元。解凍條件是要等海鯤號潛艦海測通過後,向院會進行專案報告,經院會同意後才能動支。
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今日表示,潛艦國造是台灣用戰略型武器捍衛自己國家決心的展現,凍結對國際履約督導、技術合作以及所有潛艦後續的作為,都造成非常大的隱憂。此外,國防部業務費也遭凍結30%,也要到立法院院會報告後才能動支,文宣費則被統刪60%,這些都對第一線兵力不公平。
黨產會預算遭砍90%,民團控藍白「以民主摧毀民主」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原本提出「黨產處理業務」共1,173.3萬,遭國民黨提案通過刪除90%的預算並全數刪除政策宣導費用。此外,內政部補助給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的轉型正義賠償費,也遭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提案並通過刪除1億元經費(約占該項預算2.9%)。
黨產會昨日表示,此次預算審查結果,將使相關業務全面停擺,直接癱瘓黨產會核心業務運作,全面阻斷釐清不當黨產及促進轉型正義的進程,對民主政治基石造成毀滅性打擊。
陳文成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等33個民間團體日前就發出聲明,抗議國民黨、民眾黨正在國會「以民主摧毀民主」,透過刪凍不當黨產委員會、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等轉型正義相關預算,阻斷不當黨產歸還全民、消解轉型正義推展,摧毀台灣民主根基。
凍結預算送院會才能解凍,遭質疑為實質刪減預算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在總預算三讀後表示,藍白審議預算創下五大惡例,包括史上最高刪減和凍結額度,凍結等於實質刪減;延宕總預算付委審查最長的拖延時間,從9月送進來到11月多才付委,嚴重壓縮委員會討論時程;踐踏委員中心主義,結論送到院會被推翻;沒有討論直接表決,藍白跟之前國會調查權和《憲法訴訟法》時的做法如出一轍;黑箱提案,前一刻才發下提案,下一刻馬上要表決。
這次有2,000多億預算被凍結,每一案的解凍條件不同,有的只須送書面報告到所屬的委員會,有的要在3個月內向所屬委員會專案報告,有的則要送院會。吳思瑤認為,送到委員會解凍是立法院數十年來的慣例,這是因為委員會比院會更專業。要求預算案送到院會才能解凍,可能在程序委員會就會被擋案排不進來,就算排到院會還要看報告事項,在野黨可以透過表決延宕程序,造成實質無法送案解凍。
陳利益指出,過去凍結案常見的都是委員會專題報告後始得動支,但這次都還要委員會同意;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很多案還要院會同意才能解凍。依照目前決議,很擔心下個會期沒有時間排那麼多解凍案,「如果拖到今年年末才解凍,行政機關只剩下1、2個月可能無法執行預算,執行率就會低落;如果到年底還無法解凍,就是實質刪減。」
他並強調,立法院各委員會在3個月的預算會期裡仔細審預算,最後總共刪除了67億元,但這三天(17日、20日、21日)的院會就刪除跟凍結了各委員會2,000多億元。極短時間審議預算,也造成許多過去很少發生的議場亂象,例如昨晚教育文化委員會審議Taiwan Plus的預算就「鬧雙胞」,國民黨想要刪1億元,民眾黨想刪2億元,遭民進黨立委質疑後,主席要求國、眾兩黨協調,最後國民黨撤案,通過刪除2億元。而過去雖也有二讀會前才提出的案子,但沒有像這次這麼多,甚至多到昨天早上內政委員會一度休息1小時來確認,因為國民黨和民眾黨一邊撤案又一邊提案,議事人員根本來不及宣讀新案。
陳利益表示,公督盟長期訴求國會的公開透明跟即時性,這幾天所有關係著百工百業的預算提案是從不同委員辦公室流出的檔案或翻拍照片,民眾無法從立法院官方網站得到相對公正客觀的資訊。這次立法院徹夜審理預算,許多民眾相當關心審議進度,卻只能透過立院議事轉播系統聽法案。他希望,立法院將來能即時公開正在審議的法案,「台灣人民不是不關心政治,而是要關心的時候沒有官方管道,很難自己做判斷。」
學者觀點:民意讓爭議法案撤案,建議執政黨與在野黨協商對話
面對朝野對立日趨激烈,蘇子喬認為,當執政黨與國會最大黨不同形成「分立政府」時,監督力道本來就會比較強,美國也是經常發生類似狀況,民進黨組閣時已經錯過與第三大黨合作的機會,如今更難有合作空間;這次雖然是在野黨強力監督總預算,但也發生很多提案荒腔走板的問題,甚至有不少爭議提案提早撤案,顯示民意仍有強大影響力,只是在目前朝野對立的狀態下,行政院很難順利運作,短期內政治紛擾不會解決。
劉志宏認為,過去8年民進黨政府在一致政府狀態下,「可能習慣在總預算上為所欲為,也就是編列後(立法院)頂多稍微砍一下,所以今年執政黨可能一時不是很習慣預算被砍,而且砍得這麼多。」 他建議執政黨要調整心態,「要試著和在野黨協商,不然未來4年會一直在爭吵中度過,這也不是國家之福。」
曾郁文 參考一下去年的總預算金額2兆8818億元
今年砍完還有2兆九千多億
11小時前
柏 整天只會靠腰喊窮,做事確又沒半撇真敢講
9小時前
Meng 嗯,所以去年薪水跟今年薪水相同的人,就都要活不下去了???
公務預算有多少錢都拿來養酬庸、大內宣、買等報廢的疫苗和雞蛋?
大內宣果然有用,40%不就都信了?
9小時前
Ming.L 砍得好 不要讓我們的錢被污走
9小時前
009 不會執政就下臺
9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