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嬰幼兒接種卡介苗 留意出現不良反應

大愛新聞
發布於 16小時前

有蟹足腫體質,可能會遺傳,因此家長會擔心小朋友,打卡介苗會長出蟹足腫,會要求打針的地方不要在手臂上。只是,在中部,有一名10個月大的男嬰,這種情況可能不是蟹足腫,他在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施打處腫成小籠包大,而且還流出黃色膿汁,研判定應該是疫苗不良反應。醫師表示,少數的不良反應,讓家長很擔心,但還是要接種卡介苗,可以避免幼童發生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後,10個大小男嬰手臂上的膿包已經都結痂了,但看這張照片,4多月前他施打卡介苗疫苗後,施打處慢慢變大膿包。

小男嬰的媽媽:「7月分打完疫苗之後,過2個月,他的紅腫反應就是比別人都還要異常,一直到10月左右,就整個爆膿。」

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 馬瑞杉:「腫到像一個小籠包的大小,有流出黃色的膿汁,臨床上是懷疑,一個卡介苗接種之後的不良反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正常的情況下,寶寶施打卡介苗後,通常在施打處會有發紅、腫脹、結痂現象,平均三個多月後,結痂會脫落留下淡紅色小疤痕。

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 馬瑞杉:「這個膿瘍摸起來冷冷的,不會說熱熱的,紅腫的情形也不明顯,疾管署給我們最後的報告,確定是卡介苗菌。」

台灣屬於結核菌高風險國家,嬰幼兒卡介苗接種,能大幅降低兒童結核病死亡率,接種時間建議滿5到8個月之間。

大林慈院小兒科醫師 蘇稚庭:「家族有一些免疫抑制的病史的話,要請醫師評估後再施打,如果正在發燒或是嚴重感染的狀況,都不建議施打。」

施打卡介苗後,傷口保持乾燥清潔,通常三個月就會結痂,但如果腫脹持續,或是發燒狀況,還是要趕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