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童書評》一起去探索藝術工作室裡的藝術進行式:評《我是藝術家》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10月12日02:28 • 發布於 10月12日03:00 • 楊筱琪

《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是美國作家朶蘿・葛洛芭絲(Doro Globus)繼《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後,再次與知名藝廊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 Gallery)攜手推出的續作。敝人非常幸運,在英文版甫發行時,就收到卓納藝廊的禮物,在最一開始便能先睹為快!

在《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書中,葛洛芭絲便有別於過去藝術童書的內容,為孩子們敘說關於策展過程的故事。在這次的《我是藝術家》裡,作者開頭則先是以問答的方式向讀者提問:藝術家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又如何工作呢?緊接著在翻開第二頁後,便向我們解答,原來藝術家是一群具有創意並樂於分享的人,每位藝術家的創作方式也都是獨一無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書中有一棟大大的跨頁工廠建築映入讀者眼簾,裡面充滿各式各樣藝術家的工作室,正是本書的核心重點。接著,上集故事中的藝術家維拉登場,帶領孩子、狗狗,和身為讀者的我們,開始參觀許許多多的藝術家工作室,展開一場奇幻的藝術之旅。

這些藝術工作室背後有什麼意義嗎?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又會為我們帶來什麼不同於美術館的收穫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藝術閣樓、創意空間,與藝術家工作室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我是藝術家》書中共出現了12間藝術家工作室,和多達20組藝術家。故事裡的每間工作室都各有特色,出現的每一組藝術家,其創作類型與理念也不盡相同。讀者們因此能在書中看見不同類型藝術創作所需的工具,各個藝術家的工作室,也如同他們的作品那樣,體現出各自獨有的風格,沒有人是一樣的!

圖源:小典藏

這些形形色色的藝術家工作室文化,有它迷人的歷史意義,更是形塑當代藝術的一股重要能量。他們最初在1960年代左右,興起於紐約曼哈頓下城區的蘇活(SOHO)與翠貝卡(Tribeca)一帶。過去這裡曾是工業區重鎮,有各種工廠,後來隨著美國製造業外移而沒落。

面對死寂荒廢的工廠,藝術家們看到了機會。低廉的租金、寬敞的空間、高挑的天花板、大窗戶與採光,都是吸引他們入駐這片廢棄前工業區的原因。這裡的建築空間最初並未規劃為住宅用途,大多沒廚房、浴室、電暖器,有的甚至還是完全原始的狀態。但藝術家們將這些地方改造得適宜居住,在那裡生活創作,偶爾還會進行私下的藝術買賣。紐約下城於是發展出以藝術群體為主的社區,這裡的藝術家工作室後也有了專屬於它的名詞:”Artist Lofts“。

Artist Lofts,單看字面可以單純地指藝術家住的閣樓公寓。隨著發展,現今它還意涵了保留建築原始特色的工業風格、寬敞開放、無隔間,以及用於設計與藝術創作的創意空間。儘管最初這些由藝術家自行改動的藝術工作室在當時並不合法,但它在日後卻變成了一種風尚,讓沒落的紐約下城起死回生。

雖然紐約下城的Artist Lofts已從高峰時期的上萬間,到現在只剩下數百來間,但像這樣將廢棄廠房再利用讓藝術群體進駐,將它們變成一間又一間藝術家工作室聚落的潮流,卻開始在世界各地蔓延開來,成了現在大家都很熟悉的藝術社區活化故事。在葛洛芭絲的《我是藝術家》裡,那些描繪得鉅細靡遺的藝術家工作室,便像是這股生命力的熱情寫照。

Artist Lofts(圖源:楊筱琪)

➤藝術.一場變動中的進行式

了解完藝術家工作室的歷史意義後,我們繼續跟著《我是藝術家》的故事走下去。翻開書頁,探訪一間又一間風格各異的藝術家工作室,包括人像畫家、錄像藝術家、木作雕刻師等等,你是否感覺到,這樣的藝術體驗跟去美術館很不一樣呢?

和作為公共展示場所的美術館相比,藝術家的工作室除了創作的氣息外,還有著他們平日生活的軌跡。那裡同時出現作品、創作工具,以及各類私人物品,使得公共展示空間與個人私密空間的界線逐漸模糊,多了隨興的日常氛圍。參觀者還可以在這些工作室與創作者親身對話,感受直接又充滿親切的藝術交流。

藝術工作室所呈現的景色,也不同於美術館或藝廊中的展覽。因為展覽通常是經由策展團隊的精心安排,才呈現在世人眼前,但在藝術家的工作室裡,已完成的作品、進行中的作品、新想法的初稿、牆面或黑板上的計劃進程,都在在散發著藝術孕育與茁壯的過程。藝術在這裡是處於進行中、隨時充滿變動的狀態。

圖源:小典藏

看到這裡,你是否想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像書中那樣,去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嗎?答案是當然可以囉!

今日在許多地方,都有這種聚集藝術工作室的廠房,這些廠房通常會經過整治,有的還會配有各種專門設備,長期出租給藝術家。也有的是藝術駐村單位,開放給藝術家們在特定的一段時間進駐創作。這些地方其實離我們一點都不遙遠,即便他們不像天天開放的美術館,但每年也都會在特定的日子舉辦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s)活動,並歡迎大眾的到來。

最後,作為曾經管理過藝術家工作室的藝文工作者,我為自己曾經站在那樣的位置,陪伴許多藝術家見證藝術誕生的過程而感到幸運。葛洛芭絲的這本《我是藝術家》也因此讓我格外感動。感謝她再次說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藝術故事,把那些時常被我們忽略,卻非常貼近我們生活的藝文場館故事,生動有趣地帶給大家!●

參觀藝術家工作室時,遇到的參與式藝術活動(圖源:楊筱琪)

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
I Am an Artist
作者:朶蘿.葛洛芭絲(Doro Globus)
繪者:蘿絲.布雷克(Rose Blake)
譯者:宋珮
出版:小典藏出版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朶蘿.葛洛芭絲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曾在藝術畫廊和出版領域工作,因此對藝術家的工作有深入的了解。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不遺餘力的和孩子們分享更多關於藝術和博物館的知識。

繪者簡介:蘿絲.布雷克

蘿絲.布雷克是插畫家,也是藝術家,時常在倫敦運河旁的鐵路拱門裡進行繪畫和創作。

現任金斯頓大學的客座講師。她喜歡游泳、唱歌和濃濃的甘草糖。

閱讀通信 vol.303》在這間酒吧看書,不會有人覺得你很奇怪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楊筱琪(專欄作家)
    2024-10-12 11:00 我是藝術家, 藝術工作室, 繪本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Maitreya
    你會傻到為了一個搞復健的淪為昂撒 倭寇 猶太3個人類禍害的炮灰? 民進黨可以代表中國的道統 法統 血脈? 1895年以前 台灣沒有半隻倭寇 在此之前 小日本 鬼子統治過台灣?小日本從誰的手上搶奪台灣?當然是中國 倭寇狗族竊占台灣50年 殘殺40萬台灣人 凌辱慰安婦 將台灣掠奪殆盡 二戰結束小日本無條件投降 將台灣歸還給誰 當然是中國 這些都是歷史事實 什麼叫做中國沒有統治過台灣?總有人拼命想隻手遮天 抹滅歷史 踐踏台灣人的智商 台灣不需要盎撒倭寇的走狗 就是美國這個人類禍害把台海變成地獄 延長兵役一年 蔡英文 民進黨有這麼偉大? 民進黨的死忠支持者都是些什麼人 小日本 鬼子荼毒台灣50年 這個人類禍害 早該滅了 最可惡的是 留下一堆倭寇孽畜 小日本 鬼子的狗血繼續掠奪禍害台灣 舉世皆知美國的毀滅 台灣計畫 極力複製烏克蘭模式 要把台灣變成墳場 要把台灣人推出去當炮灰 究竟是誰在配合美國推動毀滅台灣計畫 正港ㄟ台灣人 身上可沒有小日本 鬼子的狗血 土地公是中國人 媽祖 玄天上帝 關公 清水祖師 城隍爺都是中國人 小日本 鬼子的狗血拜的是倭寇狗神 可不過中秋節 重陽節
    10月19日04:21
  • 天佑
    寶貝,穿個好衣服。也好入眠。情緒會更好! 點擊開啟shopee.tw/ka2zdco_o9 https://tw.shp.ee/zYswcB9 進來看看。
    10月13日03: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