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地震震不停!地震前、中、後,保命求平安這樣做!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4年04月23日15:25 • 發布於 2024年04月23日00:00
地震震不停!地震前、中、後,保命求平安這樣做!

台北時間 4 月 3 日上午 7 點 58 分,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 25.0 公里,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 7.2 的強震後,今(4/23)日凌晨 02:26 、 02:32 又相繼發生 6.0、6.3 強震,接著 05:31、08:04 又發生五級以上強震,期間大小餘震不斷,從清晨至中午前餘震已經近百,氣象署表示這3天可能會有餘震,請大家要隨時注意安全!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頻繁,地牛翻身時,你知道要怎麼保護自己嗎?平時如何進行地震防災準備呢?擁有防災知識,以後遇到災害也能冷靜面對,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4/23凌晨02:26、02:32發生6.0、6.3強震,接著05:31、08:04又發生五級以上強震,期間大小餘震不斷。(圖片來源/中央氣象署)

▲4/23凌晨兩點半短短六分鐘內發生6級以上強震,接著05:31、08:04又發生五級以上強震,期間大小餘震不斷,全臺有感。(圖片來源/中央氣象署)

【地震前】準備好緊急避難包,放置門口或玄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你家緊急避難包準備好沒?當地震發生後,建築物嚴重受損,就需要立即緊急撤離建築物,這時候緊急避難包就可以派上用場,立即取用前往避難場所,及時遠離災害。因此,居家內要隨時準備好緊急避難包!

原則上就是找一個質輕、容易取用物品的雙肩背包,再準備從住家出發到避難場所及避難初期可能會需要的物品,像是:緊急糧食飲水、禦寒保暖衣物、醫療及清潔用品等,如家裡有嬰幼兒,則放尿布、奶粉奶瓶、濕紙巾等物品。

準備時也可與家人共同討論,考量每個人的不同需求,每個人都應該要準備一個緊急避難包,備妥之後,在背包外標註更新日期,以提醒記得每半年檢查一次緊急避難包,除確保物品無損壞、遺漏或已屆使用期限需替換之情形。

緊急避難包建議放置於大門口或玄關附近等隨手可取得之處。以下所列項目提供參考:

緊急糧食飲水──

可準備飲用水、餅乾、巧克力、防災食品、真空速食食品等簡單的糧食;有嬰兒的家庭應另外準備奶粉、真空包裝或罐頭副食品等。

醫療及清潔品──

優碘、棉花棒、紗布等急救用品、溫度計、口罩、乾洗手、面紙、濕紙巾、衛生棉及醫藥(每日服用藥及常用藥等,要注意藥品保存時效及保存方式)等。

禦寒保暖衣物──

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手套(橡膠手套)、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如果有小型睡袋,在可背負範圍內,也可一併帶出。有嬰兒的家庭要記得帶尿布,嬰兒背帶最好也放在出門可隨手拿得到的地方,一併帶出。

貴重物品──

身分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其他合法證明重要證件影本、另需要少許現金,最好準備些零錢,因為可能會使用到公共電話或自動販賣機。

鞋子──

外出避難時,要記得穿上鞋子,以防路上碎石、玻璃刺傷。

其他──

其他可預先準備如哨子、防災地圖(可至內政部消防署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下載)、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電池、打火機、瑞士刀、行動電源、充電器材等,如果家中有寵物,寵物的飲食需求也需要另外考量採計,一併放入緊急避難包中。

緊急避難包

【地震中】保命 3 步驟:趴下、掩護、穩住

當地震發生時,請一定要記得保命 3 步驟:趴下、掩護、穩住。

當感覺到地震發生時,首先要趴下,以低姿勢進入桌子下方進行掩護,過程中一手保護頭頸部,一手握住桌腳。如果在不同場所,身邊沒有桌子掩護,也請記得不要慌張、急著往室外移動,搖晃過程中,很可能會被掉落的物品砸傷。擁有防災知識,遇到災害才能冷靜面對,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地震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護頭部、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避免受傷,如果是躲在牆角或柱子旁邊等地方避難時,要小心家具、電器、燈具、書櫃或貨架等。

地震辦公室篇

地震發生當下在室內時該怎麼避難呢?

1.優先保護自己:

地震搖晃時,應優先保護自己,千萬不要慌亂逃出戶外。

2.就近找掩蔽物:

如果就近有掩蔽物,請直接躲進去。例如桌下等。附近有牆壁也可以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但請注意牆壁上頭是否剛好有潛在危險掉落物。

3.進行避難時,小心掉落物:

如果是躲在牆角或柱子旁等地方進行避難時,同樣要小心附近的家具、電器、燈具、書櫃或貨架等。

4.保護頭部避免受傷:

地震時最重要就是保護頭頸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

5.隨桌子移動當屏障:

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以避免受傷。

6.趴下後不要再移動:

除非你的所在位置上方剛好有潛在掉落物、或物品已經開始掉落了,不然趴下後請不要再移動。如果頭頂上方真的不安全,才能嘗試在地震當下爬行。爬離高風險區域後馬上就地停下、掩蔽,直至地震停止。

7.別往上看以免受傷:

別往上看,以免被掉落的電燈、電扇或天花板等物品砸傷。因為日光燈可能會破掉,這個時候如果往上看,很容易被破片刺傷。

地震床上篇

地震發生當下在家中時,該如何應變呢?

1.在客廳、餐廳、書房:

如果附近有桌子,盡可能躲在桌下(除了玻璃桌面的桌子以外,餐桌、書桌都可以),趴下、掩護、穩住,抓穩桌腳,保護自己。如果附近沒有桌子,應遠離玻璃窗、吊燈、吊扇、易倒塌的櫥櫃或冰箱以及可能移動的鋼琴等物品,保持低姿勢並以雙手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

2.在床上:

如果你正在床上,請轉身趴下並隨手拿起枕頭保護頭頸。並請繼續待在床上、保持警覺即可,直至地震結束確認安全為止。慌亂起身避難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危險。

地震在廁所

3.在廁所:

不要急著離開廁所!因為廁所空間較小,慌亂中急忙衝出,容易發生意外。地震強烈搖晃時,建議要把身體壓低,以手邊的物品(如臉盆、水桶)或直接以雙手保護頭頸部,並保持彎腰狀態直到地震搖晃停止。要注意牆上懸掛的鏡子以及儲櫃或置物架上的物品是否會掉落。

4.在浴室時:

不要急著離開浴缸!因為浴室有水氣,容易濕滑,慌亂中急忙衝出,容易發生意外。如果在泡澡的時候,可以放低頭部,低於浴缸邊緣,並用雙手或臉盆保護頭頸部。要注意牆上懸掛的鏡子以及儲櫃或置物架上的物品是否會掉落。

5.在廚房時:

(1)注意爐火

如果是正在瓦斯爐旁使用爐火,立即隨手關閉爐火,並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直到地震結束。如果不是順手即可關閉爐火,請先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保護自身安全,不要貿然衝去關閉爐火,以免受傷。

(2)注意傾倒的熱湯鍋或碗盤

要注意爐具或料理檯上的熱湯鍋傾倒,以免被燙傷或砸傷。同時也要注意其他碗盤杯具掉落碎裂造成的危害。

地震在廚房

地震發生當下當你在戶外時 ,該如何應變呢?

1.當人在戶外時:

地震時,戶外相對來說較為安全,可拿起隨身物品保護自身頭頸部,並靜待地震結束。千萬不要在地震時嘗試跑入戶內。

如果正在地震,而你雖然戶外但剛好經過建築旁、樹下、高架橋下等等,可拿起隨身物品保護自身頭頸部,並離開這些較高危險區域。如果你手上剛好有公事包或筆電包,請立刻舉起來保護頭部。隨時注意附近上方有無可能的掉落物、招牌、磁磚等,以免受傷。

地震在戶外

2.當人在行進的車輛上時:

行進間車輛可能不易發覺輕度地震,但高強度地震下,可能會導致翻車、出現車禍。在收到警示、或是發覺可能當下正發生地震時,請馬上安全減速,開啟警示燈,靠路邊空曠處停車,確認地震停止之後再繼續前進。停車時若能選擇,請避開建築旁、樹下、高架橋下等高風險地帶。

在火車、捷運上發生地震,請抓住固定把手與鋼條,並放低重心穩住自己。在車站等車時發生地震,請盡可能就地趴下、掩護、穩住,並拿起隨身物品保護自身頭頸部;若人潮眾多或不便趴下時,則盡可能放低重心蹲低,同樣要保護自身頭頸部。

地震在行進車輛
地震捷運

【地震後】善用安心 5 寶,自助收驚不求人

113 年 4 月 3 日上午 7 時 58 分,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 7.2 級強震,臺北市達 5 級震度,高架橋梁隨地震搖晃,路上車輛也劇烈搖晃、無法行駛。當時就在車廂內的小莉被嚇得臉色慘白、無法走路,接連幾日天天睡不著覺,甚至不敢獨自搭乘捷運……

發生重大災難和緊急事故後,無論受到傷害和損害的程度有多少,都會使人產生不安、恐懼、擔憂與悲傷的情緒,讓人失魂落魄,造成應變能力減低,影響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當市民朋友於災難發生時或發生後,災難場景與媒體資訊會對人產生負面壓力,市民朋友可善用「安心5寶:信(信仰)、運(運動)、同(同伴)、轉(轉移)、改(改觀),幫助自己梳理事件發生當下所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心情安定下來,有助於恢復心理健康與生活。

臺北市災難心理衛生安心服務團隊黃龍杰臨床心理師表示,「安心 5 寶」可以幫助民眾在困難時期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穩定:

「信」:保有信仰,透過信仰儀式,如禱告、拜拜、收驚等,安定心靈。

「運」:保持運動習慣,或透過按摩、刮痧等放鬆方式,平衡身心。

「同」:尋求同在,與親友或類似遭遇的人互相支持、陪伴,共同療傷。

「轉」:轉移焦點、調整生活重心,專心在日常事物與每一個當下。

「改」:尋求觀點的調整,重新尋找不同角度的詮釋方式。

衛生局表示,目前臺北市已設有中正、萬華、文山及北投等 4 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服務團隊聘有護理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社工與心輔員,可提供民眾即時關懷與心理支持。另為提高便利性,於 12 區設有 13 處「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提供心理諮商服務,由衛生局補助部分諮商費用,盼市民朋友於災變後就近「找得到、用得到」社區心理健康資源。

衛生局呼籲,市民朋友或身邊親友在災後若出現焦慮、失眠、麻木或疏離等心理反應,可撥打衛生福利部 24 小時 1925 安心專線,或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諮詢專線 (02)3393-7885(請幫幫我),將由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協助您;若症狀持續或惡化,建議尋求專業精神醫療協助,避免造成急性壓力反應或創傷後壓力疾患。若想了解最新心理衛生相關活動訊息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方網站、「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傾聽 each 來」 Facebook 粉絲專頁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Line 官方帳號查詢。

▲保持運動習慣,或透過按摩、刮痧等放鬆方式,可有效平衡身心。

▲保持運動習慣,或透過按摩、刮痧等放鬆方式,可有效平衡身心。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心理衛生科

圖片來源/photo-ac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