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牛津與劍橋,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兩所英國最高學府,他們關係緊密卻又一時瑜亮,不僅要爭世界第一,還要搶我們這些觀光客的眼睛,牛津學術味濃有貴族風範,劍橋有康河有徐志摩,一個理性一個感性,就看人們喜好如何。
來到英國後,一直想找機會到劍橋看看,去感受徐志摩筆下康河的柔波,爾後終於找到閒暇時間得償夙願,劍橋也確實沒讓我失望,一幢幢哥德式古典建築,康河在其中蜿蜒而行,完美的體現劍橋的活潑與靈秀。有了對劍橋的好印象後,便一直想著什麼時候也去牛津走走,畢竟聽了好多有關兩所大學的比較,還是希望能親身走一趟。
來到牛津,不同於劍橋的輕快明亮,其予人感覺較為深沉厚重,學術氣息也更加濃郁,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除此之外,兩者也不乏文本所加諸的想像,劍橋有徐志摩《再別康橋》,牛津則有《哈利波特》和《愛麗絲夢遊仙境》等世界級巨作,有了這些文本的加持,走在大學城裡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其實劍橋大學本是從牛津開枝散葉的,或許正是離開牛津自立門戶的原因,便有了反牛津的傳統,除了學校排名爭鋒相對外,要知道兩所大學是不能同時申請的。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不管是行走在牛津還是劍橋總會有滿滿的既視感,人們能發現很多相似名稱的建築,比如嘆息橋,比如三一學院。至於牛津與劍橋哪個更好?數百年來人們總爭論不休,很多人說牛津適合文組,劍橋則偏重於理科,但我反倒認為就整體氛圍而言劍橋偏向感性,牛津則更側重理性。要問我更喜歡哪個?我會說取決於當日的天氣和心情,以及喜歡的是詩集或是電影。本次的大不列顛特派月報我們將前往牛津與劍橋,感受大不列顛的理性與感性。
理性牛津:霍格華茲與愛麗絲夢遊仙境
位於倫敦西北近郊的牛津,是世界最古老英語系大學「牛津大學」的所在地,整座城市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每一個都擁有傲人的輩份和歷史,漫步其中,老藤古磚和碎石小徑猶如回到中世紀。不只如此,這裡還孕育了許許多多的文學作品,從路易斯.卡羅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到家喻戶曉《哈利波特》電影的拍攝場景,都可見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
基督學院是來到牛津必訪的地方,也是哈利波特電影的取景地與靈感來源,尤其是裡頭的學院餐廳,電影就是依照此設置幾近100%還原,成為後來人們所熟知的霍格華茲餐廳。然而,可別以為這樣富麗堂皇的餐廳只是供觀光客參觀的景點。學院餐廳從16世紀就一直提供三餐給學院學生和教職員吃,直到現在依舊如此,也因此在11點到2點間是禁止遊客入內的。只能說每天都能在這樣的餐廳用餐,牛津的學生實在幸福得過分。
除了哈利波特外,基督學院也處處能發現《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蹤跡。學院餐廳大廳兩側的彩繪玻璃窗,就是為了紀念作者所繪製上去,這八片彩窗上繪有愛麗絲、紅心女王和吹號角的兔子等書中知名的角色。在其他窗戶周邊,還有一些最初激發作者創作出瘋狂帽客下午茶的元素。若覺得意猶未盡,走出學院,馬路斜對面還有家 Alice's Shop,店內販售的各式愛麗絲周邊肯定會讓粉絲們失心瘋。
最後要推薦的還有同樣位在基督學院對面的 G&D's Ice Cream Cafés,這是一家牛津當地起家的冰淇淋,只有在牛津才吃得到,口感非常濃郁,冰淇淋也是給的毫不吝嗇,私心推薦。
拉德克里夫廣場是牛津大學另一個值得一訪地點,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拉德克里夫圖書館,以及博德利圖書館等牛津特色建築全都聚集在這裡。博德利圖書館是牛津大學主要的圖書館,也是英國第二大的圖書館,僅次於大英圖書館;拉德克利夫圖書館則是牛津經典的明信片取景,為世界上最早的圓形圖書館,距今已有近260年歷史;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的穹頂則能俯瞰圖書館和整個牛津大學校區,將牛津的理性與古樸素雅一覽無遺。
感性劍橋:再別康橋與牛頓蘋果樹
劍橋的名字是由貫穿此地的康河(River Cam)而來,名字中的 Bridge 則是因為此地有眾多橋墩的關係,「劍橋大學」是英語系國家中第二古老的大學,第一想當然耳就是牛津大學了,但說到人才的輸出劍橋可絲毫不遜於老大哥,許多傳奇的科學、文學家,像是牛頓、達爾文和史蒂芬.霍金等都是從此地發跡。走在劍橋,哥德式建築給人莊嚴肅穆的印象,但康河在鎮中蜿蜒而行、在垂柳蔭下靜靜流淌,反而為這座小鎮增添了幾分活潑、幾分靈秀,而後徐志摩的到來更是讓此地多了一點詩意和浪漫。
國王學院是劍橋名氣最大的學院之一,其中的禮拜堂(Chapel)更是整個劍橋最標誌性的建築,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在使用,聖誕節時,BBC 也會轉播禮拜堂唱聖歌的畫面。再往更裡邊走,寫著《再別康橋》詩詞的紀念碑就緊緊偎在康河旁,徐志摩曾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可見這個地方帶給詩人多深的影響。而來到劍橋不可不做的就是康河撐篙,坐著小船一路經過一座座橋,從河上欣賞沿岸的風景,慢悠悠地度過午後時光。在這裡,你能看到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任何詩裡所描繪的一切都能親身見著。
收拾起感性的心情,來到名聲同樣顯赫,牛頓、培根和丁尼生都是校友的三一學院。三一學院是亨利八世1546年時所建立,學院正門上還有亨利八世的雕像,據說這個雕像的右手中一開始拿著的是權杖,後來因為學生惡作劇,而被換成木椅的腳,久而久之竟成為學院特色之一,充分展現出劍橋學生幽默叛逆的一面。
此外,學院還有牛頓蘋果樹,不過這可不是當初讓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那顆,而是從牛頓家鄉搬來的替代品,雖然並非本尊但也成為觀光客爭相拍照的景點。其他景點如沒用任何釘子搭成的數學橋、威尼斯同名嘆息橋、劍橋唯一非尖頂的圓頂聖墓教堂等,都很值得一訪。
牛津因其歷史而質樸大氣,劍橋因有康河而活潑靈秀,我想這就像古人所說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吧。或許,根本並不存在誰好誰不好的問題,兩者皆有不同的氣質與內涵,端看你是喜歡踩著磚石老路前行,還是喜歡與柔波青柳作伴。我會說,若有時間牛津與劍橋兩個都去,一次感受理性與感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