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富士的X-T2已經讓小編覺得是一台非常專業的機種,那時真的以為富士就這樣了,最頂就是X-T系列,沒想到這兩年間他們往上做了中片幅的GFX系列、更高階的X-H1,往下還有XT20,我們才發現其實X系列的產品還可以變出很多花樣。
但X-T2的下一代還能怎樣?過去要加上垂直握把才能完成的那些特異功能,現在全部都可以在X-T3達成,而且它還能夠以每秒30張的速度連拍,同時還每張都能連續自動對焦。X-T3是壓倒性的存在,也是帶領富士走向下個世代的領頭羊。
富士近年的成長相信各位也是有目共睹,我想在相機市場裡面找不到第二家像富士一樣這麼照顧舊用戶的廠商了,不只韌體更新頻繁,更新內容也總是一大片,很多網友更新之後都常常覺得好像是換了一台新的相機,也難怪富士有一批忠實粉絲,除了喜愛它的發色以外,機身造型、操作與質感都有讓人難以忘懷的地方。
● 外觀介紹
X-T3首次使用背照式感光元件,解析度為2610萬的第四代X-Trans CMOS 4。同時過去最低感光度為ISO200,現在降低到ISO160。同時處理器也採用了X-Processor 4(你知道,就是處理速度更快、畫質更好之類的…)。
而在連拍速度的部分,X-T3不需要像X-T2裝垂直增能握把,才能夠達到每秒11張機械快門,X-T3本身就可以做到11fps。但更厲害的是電子快門可以達到每秒30張,而且張張都可以做到AF-C(測光會依照第一張),應該是目前APS-C連拍同時能AF-C的規格之最。
不過X-T3剛推出的時候有許多人期待會有機身防手震,看來富士還是想把這個特色留給X-H1。畢竟以規格來說X-T3是下個世代的機種,其實很多功能都比X-H1這台真旗艦強得多。
機身側面連接埠由上至下分別為3.5mm麥克風接孔、3.5mm耳機接孔、USB3.1 Type C、HDMI D型介面。
各位可以注意一下,X-T2的機身側面是沒有耳機接孔的,它座落在需要另購的垂直握把中,這次X-T3直接內建在機身中。
操作方式維持X-T系列一貫的風格,採用滾輪設計,每一格都是一級光圈,使用前後滾輪可以再做1/3或1/2級調整。
機背的操作區也與X-T2如出一徹。而螢幕則是3吋104萬點可觸控,X-T系列的螢幕可上下翻,也可以左右翻各位應該不用我多做介紹了吧~
機身連拍的設定要進選單內,CH高速連拍從8fps到30fps,低速連拍從3fps到5.7fps。
X-T3採用0.5吋、369萬點的OLED電子觀景窗,放大倍率為0.75x。而X-T3比較特別的是,你還能夠使用「動態取景器/運動觀景窗模式」,讓黑畫面時間變短(但會變成1.25倍裁切、1660萬畫素)。
而該電子觀景窗的刷新率在效能提升模式下可以達到每秒100次的更新率,而顯示延遲時間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達到千分之五秒的延遲,在觀景窗中看到畫面幾乎與肉眼所見會完全相同。對於電子觀景窗的刷新率要求,富士應該算是最早一批很在乎這個規格的廠商。
機背右側操作區。小編最喜歡後滾輪的設計,你可以直接往內按,在播放相片時會直接將相片放大至1:1來做對焦檢查,而滾動滾輪可以縮放,操作上相當直覺且簡單,而且最棒的地方是X-T2與X-T3的縮放相片都是「立即」,不會有任何一點拖泥帶水的時間,這是我非常喜歡X-T系列的地方。
記憶卡為雙SD卡槽,支援UHS-II、影片速度等級為V90的記憶卡。
使用的電池與過去相同,依照內部的數據,單顆電池續航力約為390張,或者是連續拍攝4K影片55分鐘。
測試的時候,我們手邊剛好有一台很新的Nikon的全幅無反光鏡相機,順便可以拿來做個很簡單的外觀比較:
體積基本上還是Nikon高一點、厚一點。
Nikon Z系列的握把深度相對來說比較厚實,X-T系列的握把一直都做的比較淺。小編認為X-Pro或X-E系列可以做的淺沒關係,但X-T這樣的旗艦/類旗艦機種,應該可以把手把做得再更深一點。
但換個角度來想,X-H1或GFX 50S的握把深度就做得很深,所以或許X-T系列的握把設計其實都是產品規劃的一環,並不是沒有深思熟慮過。
最後,X-T3重量539g,體積為13.3 x 9.3 x 5.9cm。整體重量與操作性跟X-T2幾無二致。
● 對焦能力
X-T3的感光元件上頭總共有216萬個相位檢測像素,覆蓋率約為100%的畫面。而實際你可以選擇的對焦點為425點。而這次也針對富士在弱光對焦能力不足的弱點改進,把原先最低對焦亮度從-1EV提升至-3EV,雖然不算最先進,但至少逐步趕上了主流規格。
對焦模式單一點區廣角/跟蹤機型X-T3X-T2X-T3X-T2X-T3X-T2對焦的範圍1個點多個點100%畫面85%畫面可使用點數425/117325/911179111791可選擇範圍6種大小5種大小3種大小無法選擇範圍內容1點9/25/49點117點91點(全部)可否移動可可無法
X-T3對焦模式分為單一點、區、廣角/跟蹤、全部四種。而所謂的「全部」就是你可以直接在選擇對焦點時切換另外三種。
以下是三種對焦區域模式的對焦點選擇畫面:
廣角/追蹤
單一點
區
雖然負責對焦的「像素」覆蓋了近100%的畫面,但實際上你能選擇的對焦點覆蓋是水平91%、垂直94.5%左右。但不知道各位X-T2用戶(或潛在用戶)有沒有注意到,X-T3與X-T2對焦點的差異?
X-T2的對焦點中,如果你選擇「區」的話,你只有中間的那塊可以移動:
就是中間對焦點比較大的那一塊,你只能在那個範圍內移動。但X-T3是全部的點都可以,不會只有限制在中間區域。同時對焦點數當然也比較多。
▶ 眼部/臉部自動偵測對焦的特性
其實眼部/臉部自動偵測對焦(或者是Sony稱的「眼控對焦」、Nikon的「自動AF區域臉部偵測」、Canon的「眼睛對焦」)在X-T2就已經有了,不過小編在那時就已經測試過,其實還不是很穩定、很成熟的一個功能,所以在那時建議各位使用單點去選會比較可靠。
但X-T3宣稱大幅改善了眼部與臉部偵測自動對焦的性能,我們來看看實際表現狀況如何:
重點整理:
- 臉部/眼部自動偵測對焦可以同時搭配AF-C使用
- 可單選臉部或眼部,也可以同時選擇,也可以選左眼或右眼
- 選擇臉部/眼部的標準是靠近相機的優先
- 無法選擇哪一張臉,如果動搖桿就會取消自動偵測功能,回到對焦點
- 轉頭之後會直接回復原先的對焦模式
基本上,追蹤的框線移動是很靈敏的,如果偵測不到這一張臉,框線會直接換到下一張臉。小編覺得X-T3的人臉/眼部自動偵測對焦還滿靈敏。
如果要就小編目前近期使用到的無反光鏡相機,還是不得不說Sony的最泛用,也可以同時使用AF-C;Fujifilm的這個功能也相當棒,但臉的距離沒有辦法像Sony的這麼遠,但它同時也可以眼部自動偵測搭配AF-C使用,拍人像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功能。而Nikon Z7/Z6雖然也可以AF-C,但僅有臉部,沒有眼部,所以近拍或大光圈時會有困難;而Canon EOS R雖然有眼睛對焦但僅限於AF-S。各家都有好壞,但富士的X-T3已經做得很不錯!值得鼓勵!
▶ 單次對焦速度
由於剛開始跟恆昶借相機時,因為正要去員工旅遊,所以我就只借了一顆XF 18-135mm f/3.5-5.6。這顆鏡頭的對焦速度與畫質都不是頂級,但如果你用的是更高階的恆定光圈變焦鏡頭,表現應該會比這個速度更快。而小編認為這則影片的表現已經很棒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