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畫刊107年10月第609期
旅遊環境「微整型」
文/李竟嘉 攝影/林俊耀、林煒凱、楊子磊
大稻埕這些年成為遊玩台北的熱門景點,為了讓遊客走逛此地更加舒適,街區人士及北市府為老街做了「微整型」,像是友善行人的迪化街徒步區、更易清楚辨識的行人指標、地下道變身藝術走廊等,從捷運大橋頭站一路走向迪化街,都能有全新體驗。
▲在地街區發起打造的藝術廊道,走在地下街也能感受文化氣息。(攝影/林煒凱)
改善軟硬體 呈現街道特色
導覽是認識這個百年街廓的最佳捷徑,參加台北霞海城隍廟每月舉辦的免費古蹟巡禮導覽,有機會跟著文史工作者莊永明的腳步探訪大稻埕。這20年來,他帶領大家認識老街區,不斷挖掘出美麗的驚喜。
和莊永明相同,被大稻埕之美深深吸引、努力奉獻的人很多,受到莊永明影響因而追隨的人也很多,提供大稻埕不同文化導覽的機構也不少,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讓百年風華能夠不斷地傳承下去。而要讓歷史老街接軌國際,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從打造友善旅遊環境開始。
為了讓來訪的遊客更容易辨識街道特色和遊訪路線,除了改善硬體建設,軟體也得全面跟上。
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游添明表示,土生土長的他重新回到故鄉,得到許多在地人的幫助,看到大家齊心為街區努力,深感不能置身事外。
他致力將大稻埕的巷弄文化推向國際,於是該協會與創作家大黑白的積木王國合作,於迪化街的巷弄間設置以樂高打造的職人巷、歌謠巷等特色路牌,以呈現巷弄特色。
▲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打造的樂高路牌,展現大稻埕巷弄間的代表特色。(攝影/林煒凱)
此外,該協會也以「茶米露」為據點,串聯街區定期舉辦讀書會,讓各店家能夠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共同推進改變的可能。
先前由捷運大橋頭站出站後,前往北街的動線指示不甚明確,狹長的地下道雖然直通北街出口,但因高度略顯壓迫,許多遊客不愛前往。為改善此狀況,URS329稻舍負責人葉守倫提出打造藝術廊道,美化地下道,讓行經地下道不只是走過,還能欣賞與大稻埕相關的藝術作品。而行走於路面上的民眾,則可透過繪有票選奪冠的十連棟地磚,快速找到前往街區的方向。果然,推出後大受歡迎,也增添更多驚喜和期待。
這些政府和民間協力推動建設的成功案例,讓大稻埕不只是歷史城區,還能帶來全新的觀光人潮。
▲以大稻埕具代表性的十連棟意象設計而成的指路標記。(攝影/林煒凱)
遊客中心 互動玩變裝
最近走在大稻埕的街道上,不時會發現穿著旗袍的觀光客在老街屋前拍照,時光彷彿回到過去。
不同於其他的遊客中心,設於URS44的大稻埕遊客中心,空間不大卻處處是巧思。除了必備的觀光地圖及旅遊諮詢服務,若看到遊客全聚集在一處,就知道一定有好玩的事等你探尋。
▲URS44大稻埕遊客中心是旅人的補給站。(攝影/林俊耀)
遊客中心內有一道釘滿各式復古懷舊服裝的牆面,供遊客租借旗袍或學生服,瞬間化身為舊時仕紳或淑女,在館內拍照打卡,成了來大稻埕不可錯過的熱門話題。
台北市觀光傳播局長陳思宇也實際體驗變裝,穿上旗袍,感受新舊文化洗禮。她說,像她這樣的中間世代就像是一顆鈕扣,扣起老一輩及年輕一輩的連結。現階段要做的,是將新的行銷觀念、年輕人喜歡的潮流訊息帶入街區,讓老傳統能夠在不失風格下,變換新裝並與世界接軌。
▲URS44大稻埕遊客中心提供租借旗袍,讓遊客玩變裝。(攝影/林俊耀)
尤其大稻埕曾是歷史的門戶,從前的人們經由北門進入台北城,現在則要透過北門重新看見台北的歷史,並與捷運大橋頭站、大稻埕碼頭三點串聯,提升整體旅遊深度,讓舊地重遊的遊客每次都能重新愛上大稻埕。這時URS44大稻埕遊客中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僅提供旅遊資訊,還要將在地特色藉由互動的方式呈現,讓遊客能在此補充旅遊養分。
週日限定 徒步街區恣意遊
迪化街適合漫遊,能安心遊走於此,是旅人的期望。現在週日來到迪化街的南街,終於可漫步在徒步區好好欣賞街區景色。商圈店家建議設規畫徒步區好幾年了,因為多數業者已由批發漸轉為零售,日常進貨補貨的時間若能集中在平日,週日便能提供安全無車的逛街空間,讓遊客多待一會兒,對提振商圈經濟,有非常正向的幫助。
彙整了民間各方意見,北市府開始於南街試辦週日限定的行人徒步區。
這段期間,路上看到的不再是爭道的車輛,也少了自行車的橫衝直撞,取而代之的,是能小憩的洋傘以及座位區,更有許多藝術家把握這段悠閒時光,在街邊一隅進行藝術創作。這樣的閒適感,讓大家更樂於週日前往迪化街,感受難得的恬靜愜意。
以徒步區為中心四處走逛,用心感受就能看見商家和北市府的用心,每走一步都會遇見驚喜。準備好來一趟大稻埕之旅了嗎?更多的美好等著你來發掘。
▲週日漫步於迪化街,十分愜意。(攝影/楊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