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時尚

時尚界同悲!火吻巴黎聖母院 法國精品雙巨頭競相捐款助重建

BeautiMode
更新於 2019年04月22日01:59 • 發布於 2019年04月22日01:00 • BeautiMode

                        

(本文版權為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在法國時間4月15日晚間驚傳大火,尖塔和三分之二的屋頂燒毀坍塌,知名的玫瑰花窗也被燒毀,所幸聖母院的兩座鐘樓及主結構免於祝融,耶穌荊棘冠、聖路易祭袍等重要文物已被搶救出。消息傳出後,包括設計師Riccardo Tisci、Diane von Furstenberg、Clare Waight Keller等人,均透過社群媒體發文,表示深感難過。

大火發生後,親自前往現場勘災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誓言重建巴黎聖母院,法國精品集團開雲(Kering)執行長暨主席François-Henri Pinault率先宣布與父親透過家族的投資公司Artmeis共同捐贈一億歐元協助重建,LVMH集團執行長暨主席Bernard Arnault則是接著宣布要以家族和LVMH集團的名義共同捐出兩億歐元,法國道達爾石油集團(Total Group)執行長Patrick Pouyanné也在推特上宣布將捐助一億歐元。

而在LVMH集團於社群平台宣布捐款消息後,開雲也在社群平台發出了François-Henri Pinault的聲明表示,「巴黎聖母院的悲劇打擊所有法國人民,以及那些崇尚精神價值和關心歷史與文化的人們。面對這起不幸事件,我父親與我決定要捐出協助巴黎聖母院完整重建所需的資金,以盡速讓我們的珍貴遺產重現風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座落於塞納河中央的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巴黎聖母院在1991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1,300萬名遊客到此造訪,這座已有超過850年歷史的哥德式建築,從1163年開始,耗時百年建造,曾經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遭到破壞,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卻倖免於難,見證了許多重要事件。

巴黎聖母院門口的廣場上,有個測量巴黎距離法國各地里程的起測點「原點」(Point Zéro),也讓聖母院成為法國地理和歷史中心的象徵,因此有了「巴黎之心」的美名。

巴黎聖母院廣場上的「原點」。(圖/Shutterstock)

巴黎聖母院在文學、電影、藝術、時尚中,或為主角,或為配角,帶給作家、藝術家、電影人甚至是設計師無數的創作靈感,不少網友也在自己的社群平台,透過這些巴黎聖母院曾經出現的畫作及電影,緬懷這個「巴黎之心」。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畫家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受拿破侖之託,將這個重要時刻在巨型畫布上描繪下來,歷經兩、三年的時間,這幅高6.21公尺、寬9.79公尺的《拿破崙的加冕禮》(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終於完成。

《拿破崙的加冕禮》(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圖/Shutterstock)

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在1831年出版的小說《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其中的主要場景就是設定在巴黎聖母院,小說的法文原文名稱《Notre Dame de Paris》更是直接以此命名,書中對聖母院也有相當詳細的描述。這部小說促成了聖母院在19世紀的重大修繕工作,爾後更被多次改編為電影、動畫和音樂劇。

法國藝術家同時也是野獸派的代表畫家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由於工作室能直接眺望巴黎聖母院,因此他在1900年代初期,也創作了多幅以巴黎聖母院為主題的畫作。

850多年來,巴黎聖母院挺過了法國大革命的摧殘,安然度過了兩次世界大戰,也承載了全球無數人的各種回憶,這次慘遭祝融,儘管讓人心碎不捨,重建之路或許也將面對重重困難挑戰,但相信在各界慷慨解囊、鼎力獻計協助之下,必能重現昔日榮光。

資料來源:BBC、Notre Dame de Paris官網、Quartz、Washington Post、WWD

(本文版權為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刺客教條》古蹟場景變身服裝秀場 ApuJan用服裝凝結花瓣短暫卻絢爛的美麗瞬間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