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長效「鮮」乳引發眾怒,食藥署允檢討,酪農、學者:校園應優先供應鮮乳,而非保久乳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4年06月18日18:27 • 發布於 2024年06月12日07:47 • 上下游News&Market

近日衛福部食藥署預告修正乳品標示草案,「長效乳」名稱可含「鮮乳」一詞,引發各界反彈,草案公布於政策平台僅一週,即有1197位民眾表達反對意見。此外,教育部推動校園供應國產牛乳,但卻優先採用保久乳而非鮮乳,也引發產學界負評。

酪農認為,食藥署與教育部政策否定酪農價值,更打壓國產鮮乳競爭力,今(12)日與立委共同向食藥署、教育部、農業部呼籲,應調整相關規範。農業部表示,後續會向食藥署提出酪農訴求,減少長效乳名稱爭議,亦會協助校園建立鮮乳配送冷鏈,力求孩童都能享用國產鮮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多位酪農北上,與立委向食藥署、教育部強調「鮮」乳一詞應謹慎使用,並供應給孩童。(攝影/孫維揚)

陳亭妃:鮮乳、長效乳、保久乳的標示不應混用

民進黨立法委員陳亭妃表示,過去台灣只有鮮乳與保久乳,現在食藥署預告「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中,卻出現「長效鮮乳」,其保存期限遠高於鮮乳,兩者的新鮮度也有明顯差異,但卻仍可含有「鮮」字,完全無益於消費者釐清差異,當大眾想要喝到最新鮮的國產鮮乳,「恐怕沒辦法與(進口乳)區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她強調,鮮乳、長效乳、保久乳的標示不應混用,若要標示長效乳,「就不該出現鮮字」。

另外針對校園供應學童飲用國產牛乳,陳亭妃亦質疑教育部以「保障孩童食安」為由,預計優先採用保久乳而非鮮乳,把台灣各方推動國產鮮乳的美意打折扣。

她指出,教育部理應教育孩童飲用最新鮮與營養的鮮奶,卻在供應牛乳上便宜行事,「有夠離譜」,呼籲教育部應要求校園供應鮮乳優先,當學校配送鮮乳有極高門檻等例外,再以國產保久乳取代。

陳亭妃直指長效乳加上「鮮」字毫無意義,食藥署應於修正草案把「鮮」字移除。(攝影/孫維揚)

蔡易餘、鍾佳濱:政府現行規範本末倒置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說明,台灣酪農產業為了凸顯優勢,多以鮮乳為主力乳製品,保久乳等僅是調節產銷,面對紐西蘭牛乳進口,理應持續強化國產鮮乳競爭力,然而食藥署預吿保存期限超過 14 天的牛乳,標示可加上「鮮」字;教育部明知嘉義縣的偏遠地區就有飲用鮮奶的實例,仍以供應保久乳為原則,「根本是否定酪農的努力」。

蔡易餘表示,食藥署與教育部若想協助提升台灣酪農競爭力,應更瞭解台灣酪農產業,現行政策規範為本末倒置,應提出更符合產業需求的意見。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舉例,目前大賣場牛乳標示混亂,有些常效乳標示為鮮乳,有些寫牛乳,顯示現在名詞混淆情況屢見不鮮。現在食藥署預告則獨創「長效鮮乳」新名詞,「這樣像話嗎?」

鍾佳濱強調,食藥署應考量台灣酪農,規定全程都要冷鏈運輸、符合特定加工條件的液態乳才可用「鮮乳」稱呼。

酪農:草案對酪農殺傷力甚鉅

包含中華民國酪農協會、中華民國乳業協會、地方酪農聯誼會等數十位酪農代表,於記者會現場向行政單位提出訴求。義美酪農聯誼會會長楊梅貴表示,台灣酪農為了符合「新鮮」原則,往往天未亮就至牧場工作,並於 24 小時內將鮮乳商品送至通路,「我們當然可以說我們新鮮!」現在食藥署預告的長效乳名詞,明顯易造成消費者混淆,將對酪農殺傷力甚鉅。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常務監事、中興大學獸醫系教授莊士德指出,台灣規定鮮乳從加熱、包裝、充填等都要全程在低溫 4℃ 環境,如此嚴格要求國產鮮乳品質,是產、官、學多年共營的成果。而進口長效乳就有可能在運銷過程中斷冷鏈,不符鮮乳定義。

食藥署應在名詞標示更明確區分不同性質的液態乳;教育部則應先以食農教育為本,讓孩童喝到最新鮮與營養的鮮奶,並非為了保障食安,規定學校只供應保久乳。

學者:長效乳營養成分破壞多,不應等同於鮮奶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徐濟泰指出,ESL牛奶未達完全滅菌,但加工製程已接近保久乳,保存期限才會拉長。這亦表示被破壞的營養成分也比鮮乳多,不應等同於鮮奶。他肯定食藥署預計允許業者用「長效」、「ESL」等標註牛乳製程,卻無法理解後面執意加上「鮮」字,導致長效乳又會跟鮮乳混淆,「不曉得目的在哪?」

徐濟泰舉例,紐西蘭、澳洲等先進國家供應 ESL 牛乳時,多以「Long Life」等辭彙稱呼,並不會加上「Fresh」等詞,認為台灣標示長效乳,食藥署預告標示方法「有點過頭」。不要讓長效乳品名加上鮮字,才能呈現不同液態乳的特質。

另外鮮乳是加工程度最少、營養價值最高的液態乳品,徐濟泰指出,若希望孩童飲用優質的液態乳,供應鮮乳是最佳選擇,但讓他們從小習慣飲用保久乳,不論對酪農產業或是小孩健康「幫助都不大」。

他並提及,嘉義縣等地方政府自主推行校園供應鮮乳多年,並未發生重大食安問題,農業部近年也積極提升畜牧業冷鏈,「教育部不用太過保守」,應與農業部合作,讓孩童優先喝鮮奶。

食藥署:草案將納入產業建議,教育部:有冷鏈支撐才供應鮮乳

針對立委與產業代表的訴求,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聲明,目前長效乳標示為草案預告期,會蒐集酪農產業意見,納入長效乳標示規範的參考。但他也指出,當初農業部給予標示的意見時,並未明確表達出產業的訴求,才造成現行草案引發反彈聲浪。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則聲明,當初跟農業部討論校園供應牛乳時,認為若無法在配送鮮乳時確保全程冷鏈,基於孩童食安,應以供應保久乳優先。但若農業部能克服冷鏈問題,讓鮮乳能從產地到校園都於冷藏環境,則會優先鼓勵校園供應鮮乳。

她並強調,不論是鮮乳或是保久乳,都會要求校園使用國產牛乳而非進口牛乳。

對此,產業界認為,教育部應先確立優先供應鮮乳的原則,再由農業部克服冷鏈問題,保久乳僅能是特例,戴淑芬則表示,校園供應鮮乳或保久乳給孩童,將交由校方自行考量後決定。

林金富表示,長效乳標示仍在草案預告階段,會再將酪農意見納入規定中。(攝影/孫維揚)

農業部:標示不建議有「鮮」字,協助校園冷鏈供應鮮奶

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說明,當初彙整鮮乳標示的專家意見供食藥署參考時,確實有「含鮮」與「不含鮮」兩種方案,但也強調基於產業立場,建議長效乳不要加上「鮮」字。而食藥署預告草案後,選擇標示仍有「鮮」字,才引起酪農業反彈。他表明,之後與食藥署溝通時,會更明確替產業表達心聲,減少長效乳標示爭議。

針對校園供應鮮乳疑慮,李宜謙坦言,當初農業部與教育部並未詳細討論配送問題,才會決定優先供應保久乳。但他舉例,不少地方政府自主推行校園供應鮮乳,並透過保冷袋、老師自主採購等多元模式,讓偏鄉學校也能享用鮮奶,「配送鮮奶的食安應該沒有疑慮」。

農業部也願意跟產業端、團膳業者、校園多方討論,完善鮮乳產地到校園全程冷鏈,兼顧孩童飲用鮮奶的營養與安全。

(衛福部預告修正草案內容公告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預告期內民眾可點此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食藥署預告,保存期限 30 天以上可稱「長效鮮乳」,酪農界大反彈:變相鼓勵進口

什麼才是鮮乳?美澳以殺菌溫度、時間制訂鮮乳、長效乳標準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