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庫存去化見曙光,成衣產業復甦可期?

TEJ 台灣經濟新報
更新於 02月14日14:30 • 發布於 01月23日09:00
庫存去化見曙光,成衣產業復甦可期

Photo by Freepik

前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歷經漫長的去庫存之路,美國成衣進口量成長率終於在2024年上半年回正,隨著需求量增加,整體成衣製造業營收營收跟著成長,但仍有個別公司受到產品屬性影響,復甦步調有所不同。

然受過去一年半的去庫存之苦,加上2024下半年美國消費力道轉弱,成衣廠商未來下單恐將趨於保守,以避免再次陷入高庫存之困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回顧2024上半年台灣成衣廠的表現

本文討論範圍係TEJ產業分類14C1之成衣製造業公司,共計10間上市櫃公司(儒鴻、聚陽、廣越、如興、光隆、台南、年興、南緯、銘旺實及嘉裕)與2家興櫃公發公司(振大環球及華歌爾)。

台灣成衣產業以外銷至美國為最大宗,因此台灣成衣產業表現深受美國市場景氣影響。從圖一可以發現,受疫情及航運塞港問題影響,美國成衣進口量在2020年僅有231.3億,創下美國近10年最低紀錄,然2021與2022年隨疫情趨緩大量訂單回補,創下美國近20年來進口量的新高,雖進口量大幅增加,但市場需求仍不夠熱絡,使得2022年第四季與2023年整年都陷入去庫存之苦,直到2024年上半年才逐漸恢復水位。

圖一、2015年至2024上半年美國成衣進口量(季度)

2015年至2024上半年美國成衣進口量

資料來源:美國商務部紡品OTEXA、TEJ整理

隨著2024年成衣產業庫存恢復正常水位,多數受惠下游品牌及通路訂單增加的台廠,營收方面也漸漸起色,從表二可以觀察到,2024上半年整體營收約為645億元,同比年增29億元,其中台南營收成長幅度為22%最為明顯,推測其基期低與美國成衣進口量回溫所致。

表一、2019年至2024H1成衣製造產業營收

終端產品類別 公司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H1 2024H1年增率 流行服飾與運動服飾 儒鴻 281 281 359 397 308 172 20 聚陽 270 249 289 321 325 163 8 台南 77 60 58 75 65 39 22 南緯 69 86 66 61 46 23 7 振大環球 53 46 68 77 52 23 -11 銘旺實 18 16 13 15 12 5 -17 羽絨服飾 廣越 163 122 130 201 166 65 -12 光隆 102 85 81 103 77 40 -4 牛仔服飾 如興 169 171 165 173 135 64 -4 年興 86 70 80 87 64 33 2 內著 華歌爾 31 27 26 27 28 13 -3 西服 嘉裕 14 10 13 14 15 4 -50 總計 3,352 3,243 3,369 3,573 3,316 644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TEJ財務資料庫

台廠成衣業者個別表現

流行與運動服飾復甦步調明顯,成長幅度仍待觀察

儒鴻、聚陽、台南與南緯以銷售流行服飾與運動服飾為主,美國服飾零售品牌GAP、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及瑞典跨國服飾品牌H&M,在歷經2022年與2023年庫存去化階段後,存貨週轉率於近期皆有所改善(詳見表二),進而帶動相關供應鏈之台廠營收表現。

表二、2020年至2024年GAP、Lululemon、H&M存貨週轉率

會計年度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GAP 1/31 4.75 3.71 3.32 4.29 4.57 Lululemon 1/31 3.39 2.99 2.74 2.5 3.03 H&M 11/30 2.45 2.52 2.6 3.08 - 單位:次,「-」代表撰文當下尚未有數據

資料來源:AlphaQuery、 TEJ整理

儒鴻與聚陽為本產業龍頭,營收規模與獲利表現皆顯著優於同業,截至2024年第三季之累計營收以雙位數成長中。針對流行與運動服飾之廠商個別討論:

  • 儒鴻:主要產銷圓編彈性針織布與成衣,其研發難度使儒鴻保有獨特性與競爭力,再加上垂直整合布料織造、染整加工與成衣製造等技術,使儒鴻成為全球重要的機能衣服飾布料供應商。
  • 聚陽:聚陽主要產銷流行時尚服飾,受惠主要客戶Fast Retailing近年積極擴張海外版圖與GAP庫存去化得宜,以及下游客戶拉貨續旺,聚陽疫後的年度營收屢創新高,惟2024下半年成長幅度恐受到美國消費市場轉弱影響,成長幅度應逐漸收斂。
  • 銘旺實與振大環球:銘旺實與振大環球受限於營運規模較小,單位生產成本較高,使得價格競爭力不及其他同業,2024上半年,銘旺實同比衰退17%,振大環球同比則衰退11%,不過振大環球於2024第三季自結月營收開始呈現同比成長趨勢,自7月至9月皆有雙位數的單月營收成長率,銘旺實第三季營收則仍為持平表現,後續仍待觀察下游客戶回補狀況。

羽絨與保暖機能服飾尚未進入傳統旺季,庫存去化效益待顯

廣越與光隆之產品主要為羽絨服飾與保暖機能服飾相關,與流行服飾與運動服飾相比,營收表現更易受到氣候影響而波動。根據第三季自結月營收,廣越與光隆與同期呈現持平,顯示營運仍未明顯好轉,仍待後續觀察。

  • 廣越:以北美與歐洲為主要銷售地區,2024上半年營收65億元,較同比衰退12%,過去營收主要集中於第三季且約占全年度營收4成,單月營收主要集中於9月。
  • 光隆:以美國與日本為主要銷售地區,2024上半年營收40億元,較同比衰退4%,過去營收以第三季營收為主,約占全年度營收3成。

機能布料興起,牛仔服飾後市不甚樂觀

近年強調透氣與舒適的機能布料興起,對牛仔布料市場造成不小衝擊。從圖二來觀察知名牛仔服飾品牌Levi’s近年的存貨週轉率是明顯下降,相較於2014年前幾乎都有4次以上的水準,2023年幾乎腰斬只剩2次,Levi’s也為因應牛仔布料銷售下滑的趨勢,目前產品營收占比已有四成為非牛仔服飾,並積極研發機能性較高的丹寧與彈性布料。

  • 年興:受到主要客戶Levi’s的經營策略轉變以及原物料價格波動的影響,自2017年後營收表現呈現衰退,年興年營收百億的榮景自2017年後已不再顯,此市況導致連年虧損的年興已於2024年第一季關閉後龍廠。
  • 如興:因2015年開始虧損,亦採取組織重整計畫降低營運成本,牛仔服飾市場成長性不如過往,前景不甚樂觀。

圖二、Levi’s存貨週轉率與年興營收

資料來源:AlphaQuery、 TEJ整理

內著市場成長有限

華歌爾主要銷售女性內衣且以國內市場為主,依2023年公司年報所揭露,其市占率約為全省百貨公司之內衣市場42%。2024上半年營收為13億元,同比約持平。由於內衣市場成長空間有限,近年營收表現持平,但因佈局國內女性內衣通路已久,具寡占優勢,營運也相對穩定。

國防訂單結束後,西服市場的下一步

嘉裕西服曾於2020年9月拿下國防部空軍和海軍服裝訂單,3年訂單金額約21億元,為嘉裕西服歷年來搶下最大金額團體制服標案,然2024上半年因軍服標案結束後,營收大幅衰退50%,半年度營收僅4億元。繼嚴凱泰逝世後,其配偶顏陳莉蓮掌舵嘉裕西服,於2020年先是退出亞曼尼品牌之代理,並調整銷售產品組合,推出休閒服飾,近期跨足餐飲市場,推出咖啡品牌勺日,整體轉型效益尚未顯現,仍待後續觀察。

成衣廠海外擴廠計畫

自政府於1987年開放民眾到海外投資,業界開始外移設廠以降低成本,「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外銷第三地」的全球化模式逐步建立。台灣成衣製造商多以代工為主,缺乏自營品牌,下游廠商大多是通路商與品牌商,在台廠不具議價能力時,控管成本以維持獲利能力顯得格外重要,而生產基地的選擇,主要考量國家政策、勞力成本、運輸成本及地緣政治等因素。

表三為2022全球成衣主要出口國之出口值,以中國為全球最大成衣出口國,2022年出口值為1,824億美元,占全球約31.7%,受到美中貿易供應鏈外移之影響,成長率低於全球平均僅有3.6%。孟加拉、越南、印度與印尼,雖然僅占全球出口比例7.9%、6.1%、3.1%與1.7%,但皆仍以高於全球平均成長率快速成長中,尤其孟加拉出口值成長率為27.6%。

表三、2022年全球成衣主要出口國之出口值

出口值 占全球出口比例 成長率 中國 1,824 31.7% 3.6% 孟加拉 457 7.9% 27.6% 越南 353 6.1% 15.3% 土耳其 199 3.5% 6.3% 印度 176 3.1% 9.2% 印尼 101 1.7% 7.8% 全球合計 5,777 100% 5.3%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WTO、TEJ整理

印尼成為下個紡織重鎮

印尼人口約2.8億人,人口數全球排名第四,且每年以0.7%的幅度成長中,其中勞動年齡(15-64歲)約占68%,年輕勞動力充沛再加上政府計劃支持,使印尼紡織工業持續發展,成為印尼最重要的製造業之一。印尼政府視紡織與服裝為「工業4.0」的重點產業,推動加工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藉此吸引外資進駐。

以台成衣廠各家擴廠計畫來看,印尼明顯受到重視:

  • 儒鴻:規劃三年三階段投資52.7億元擴廠,一期已於2023年底量產、二期廠於2024年9月產能全開,第三期則尚在評估當中。
  • 聚陽:除了在印尼外,亦投資孟加拉廠區與貼近美國市場之薩爾瓦多廠區,預計於2025上半年與2024第四季開始量產,整體新產能有望使2025年產能提升8%-10%。
  • 台南:印尼廠正處於籌建階段,預計於2025第一季投產。
  • 光隆:現有在印尼一期廠的產線約6條,二期廠預計於2025下半年完工量產,產能約8-10條,屆時將使印尼倍增,後續舉債支應可能性高。

綜觀成衣業的生產基地分布,主要以東南亞為主,而近期有擴廠計畫的儒鴻、聚陽、光隆與台南則不約而同選擇於印尼擴大投資,可見當地具備的產業發展潛力。

結論

走過全球疫情與航運塞港因素後,庫存回補去化終見盡頭,2024上半年的終端市場消費需求慢慢顯現,成衣產業整體營收也漸漸回穩,但受到過去庫存去化的困境及美國消費力道預期下滑趨勢,成衣廠未來下單量恐趨保守,仍須關注下游庫存回補的延續性,未來仍須保守看待。

訂閱 TEJ E-JOURNAL 了解更多文章內容!

想獲得更多資訊?-TCRI看門狗_產經事件資料庫

TEJ 產經事件資料庫,收錄包含各大產業新聞事件及其轉載之研調機構產銷資料、政府機構公開資訊…等相關產業資訊。針對市場上產業及總體經濟相關之事件彙總整理,可用於觀察近期產業發展近況。不僅有效蒐集並分類了各類影響產業的重大事件,還將這些事件與關鍵字詞進行精確標註,讓使用者能輕鬆掌握與自身業務相關的事件動態,進而迅速作出營運判斷。

產經事件

延伸閱讀

https://www.tejwin.com/?post_type=insight&p=31897&preview=true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