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總是在意別人看法?精神科醫教「1招」停止內耗:試著轉換「第3視角」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2小時前 • Uho編輯部

你是很在意他人想法的人嗎?習慣追求別人的認同、習慣以他人的意見為主⋯若轉換「視角」或許能讓心情放鬆。韓國精神科醫師全美暻於《你比想像中強大》一書中,以臨床經驗結合親身實踐,分享「解放心理學」,幫助讀者跳脫自我折磨的內耗思考模式,找回建構強大內心的潛在力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當需要上台的時候,我都會非常緊張。也許是個性容易焦慮,對危機的感知也比較敏銳,我時常感受到壓力、能量也消耗得很快。只要接了演講,我就會開始擔心自己能否表現出色,站在眾人面前也使我緊繃不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習慣追求別人的認同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不要接演講活動,但人生在世,大概無法總是隨心所欲。過去在研究進修時,因為需要不停發表報告,每天都充滿了焦慮感。不過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焦慮其實再正常也不過。為什麼當時的焦慮再正常不過呢?我認為有3個主要原因。

  • 第1,當時的我醫學知識尚未充足,所以對於上台發表不太有信心。
  • 第2,那並非學術研討會的演講,而是會受到專業人士嚴格評論的場合
  • 第3,包括我在內,大多數與會的醫生都渴望得到「聰明又優秀」的讚譽,為此非常努力。

在聽到那些害怕演講的人談論過往經歷時,我發現大多數人都過度意識到自己正被「第3人稱」觀察的情況。優秀的他人正在放大檢視「第1人稱」——也就是自己,這種想法會使人失去自信、侷促不安。這裡提到的「第3人稱」觀察者,可能是家人、朋友、戀人或職場同事等任何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很多人習慣追求別人的認同,試圖讓自己迎合別人的期望,也對他人評價的客觀性深信不疑。但是,若一輩子都迎合第3人稱的視角來生活,自己的主體性就會漸漸消失,生活的標準、意義和目標不再由自己來定義,而是交付他人主宰。

你是否也過於看重觀察者的評價呢?試著在腦中回想一下身邊的觀察者,並試著回答下列的問題吧!

  • 他們是該領域的專家嗎?
  • 他們給予的評價或忠告,夠客觀、合理嗎?
  • 他們是真心希望你成長才給予建議的嗎?

如果你總是不自覺以第3人稱視角看待自己,那麼你可能從未思考過這些問題,或者對於這些問題很難肯定回答「是」。如果你已經養成優先考慮他人觀感的習慣,那麼此刻的你更需要對第3人稱視角的專業性和客觀性提出質疑。

不必過度在意「第3人稱視角」

之前每當要上台發表時,我總是自動轉換到第3人稱視角。然而,現在我更努力維持在第1人稱視角。「那些來聽演講的人當中,鮮少有人比我更瞭解主題,至少在那個場合中,我是全場最專業的!」我在腦中努力複述這些想法。

相對的,我也會做足演講的準備。與其單純花時間擔心、焦慮卻不付諸行動,我努力花更多時間在事前練習。聽眾不是為了評價我,也不是為了挑我毛病而來的,即使我在演講中無法表現得無懈可擊,對我的人生也不會帶來任何損害。我會不斷如此提醒自己。

為什麼我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個能力不足的講者呢?仔細思考後,我發現原因在於我常常觀看專業講師的影片,並且認為自己應該達到同樣水準,背負了沉重的壓力。我把他們流利的演說和老練的台風設為標準,認為自己望塵莫及而感到自責。

事實上,我是一名精神科醫師兼作家,如果單從演講這領域來看,我的程度可說是個業餘的打工仔。在領悟這一點後,我決定以一名作家的心態來準備演講。對我來說,台下的聽眾當中,只要有一個人能夠有所收穫,就是大成功。這麼思考後,我逐漸脫離了第3人稱的「觀察視角」,在第1人稱「主角視角」與第2人稱「觀眾視角」中找到了安身之處。

轉換視角能開拓視野

自由自在切換不同的視角吧!時而以「我」的角度,時而以「你」的角度,時而以「他」的角度來應對生活。試著以「我」的視角出發,以個人的幸福為優先;當親近的朋友感到疲憊時,站在對方的立場給予支持;涉及專業領域時,則仔細聆聽第3人的評價。

無法及時切換視角,可能會導致生活變得混亂不已。例如應該堅守自己的立場時,卻只顧慮對方的想法、過度回應他人的需求,就此虛擲時光;例如需要豎起同理的耳朵理解對方時,固執在第1人稱或第3人稱視角,只會讓對方感到難受;當他人對我們提出逆耳忠言時,選擇摀住耳朵、固守自己的立場,便會失去成長的機會。我們需要學習不過度迎合他人目光,並且保有客觀看待事物的能力。

為了練習轉換視角,首先需要能客觀看待身邊的人和各種情境。不妨試著深入分析自己以及他人的內在狀態吧!不要盲目迎合別人的需求,而是先思考為什麼他們提出這樣的需求。如果你的行為導致了某個結果,不妨試著更靈活分析可能的原因。此外,在社交情境和人際關係中,也別忘了用其他視角思考看看可能發生的狀況。

談到轉換視角,我們也可以從近來很火紅的戀愛實境節目略窺一二。來節目尋找對象的男女參賽者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會體驗到包含心動、悲傷、厭惡、敵意等各種情感。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體驗的多種情緒,在節目中被戲劇化呈現出來。

身為觀眾雖然看得很開心,但我也曾想過,參賽者們在賽後觀看自己的影片時,會不會後悔得直跺腳呢?畢竟他們參加節目的唯一目的就是「尋求真愛」,所以很容易過度投入於關係中。

例如,有些參賽者會過於沉浸在「第1人稱」視角,他們通常願意袒露自己的缺點,但就猶如在演獨角戲一般;而過於沉浸在「第2人稱」視角的參賽者,則很容易過度同理、寬待他人的錯誤。上述這兩類參賽者,都缺乏客觀看待整體狀況的第三人稱視角。

不過,偶爾會出現能靈活切換視角的參賽者,他們既可以充分體察他人,也能坦誠表達自己的情感;既能夠發現他人的潛在魅力,也能積極表現對他人的好感。

當你發現自己過於耽溺於自身感受,或者過於迎合他人、害怕迎上眾人目光時,請記住「轉換視角的力量」!只要培養出自由轉換視角的能力,眼前的視野將會截然不同。

(本文摘自/你比想像中強大:停止內耗,找回人生主控權的35個練習/蘋果屋)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Kang
    看清根本沒有人在意就會過很好
    2分鐘前
  • k
    右腳兩腳趾走路會麻痛,去部屏神經外科看診!術前哄開刀,術後變失智嘲笑凶惡,命也被玩掉了!自費上百萬開了五次刀,近二十次先進止痛手術,還裝了脊椎止滑夾及三根支架!術後腰背臀腿腳骨頭時刻都極度酸麻痛冰冷無力,超強止痛藥吃到腎臟都壞了還是得繼續吞,身心被病痛折磨的不成人樣!一生勞碌實在才會信了小人,沒想到人生才六十就要跟妻女永別!真心不想拖累她們但又捨不得,只怪我太容易相信人!
    13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