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及京華城案遭羈押,並於1月1日正式請辭黨主席職務。隨後,民眾黨內部推舉立委黃國昌擔任代理黨主席,並啟動黨主席補選程序。此次選舉由前立委蔡壁如與黃國昌登記參選,兩人皆順利通過黨員連署門檻,成為民眾黨創黨五年來首度出現競爭的黨主席選舉。
在民眾黨主席上週六的補選中,代理主席黃國昌以8,903票、96.11%的得票率壓倒性勝出,擊敗對手蔡壁如,正式接掌黨務。黃國昌勝選後呼籲黨內同志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並強調:「希望在柯主席回來的那一天,讓他感到驕傲。」
提民眾黨「3+1進化論」,聚焦全民政黨路線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17)日也接受政論節目專訪,在提到未來的黨務發展方向,他提到,在補選期間,黨中央舉辦了兩場政見發表會,自己於會中聚焦三大主軸:第一,「世界需要什麼樣的台灣」;第二,「這樣的台灣需要怎樣的台灣民眾黨」;第三,「台灣民眾黨如何成為台灣人民需要的政黨」,朝向全民政黨的方向發展。
在最後一場政見發表會中,黃國昌提出「3+1進化論」,包括「溝通更強化、論述更深化、組織更活化」,至於最重要的「加一」,即是吸納更多人才。他坦言,目前黨內人力仍遠遠不足,從立法院黨團、地方議員、村里長,到中央與地方黨部的同仁,皆承擔龐大工作量,也必須進一步強化組織視角的寬度與廣度,吸引更多認同民眾黨理念的人才加入。
而針對民眾黨立委的2年條款,近期因黨主席補選,再次引起黨內外討論未來立委去留之際,黃國昌表示,「這些聲音我們都有聽到」但此時此刻並沒有去決定要怎麼處理2年條款,這是當初柯文哲對外招募人才所做的承諾,也牽涉黨內的制度,還有黨外撞擊。
擘劃民眾黨2026選戰:六都「提好提滿」,地方執政勢在必行
對於2026的選戰是否已有規劃,黃國昌強調,黨內未來路線與選舉策略將全面調整,並直指2026年地方選舉將是黨發展的關鍵戰役。他表示,民眾黨必須提早部署,不能等到2026年才開始討論佈局,而是要在2025年全面啟動規劃。
針對地方縣市首長與議員選舉,黃國昌明確指出,六都將「提好提滿」,確保戰力完整,而在其他縣市則會審慎評估,根據選區特性決定提名策略。他強調,民眾黨不會淪為「其他政黨的先修班」,對於可能選上後跳槽的候選人,寧可不提名,也不讓黨內資源遭到浪費。
黃國昌也透露,民眾黨不僅要鞏固在議會的監督角色,更要積極爭取地方執政機會,為黨內培養未來人才,「政黨要成長,一定要有地方執政的機會。」面對2026選戰,民眾黨勢必強化戰略布局,力求在地方政治版圖占有一席之地。
黃國昌執掌民眾黨,諸多挑戰和考驗交織
隨著黃國昌接任黨主席,民眾黨正面臨內外多重挑戰,他的領導風格與決策方向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如何整合黨內資源、化解派系矛盾,並在政策論述與選戰布局上展現清晰路線,也都關係到民眾黨的未來發展。
首先,黃國昌的主要任務便是重建黨內團結,在黨主席補選過程中,黨內裂痕浮上檯面,各派系之間的矛盾也讓外界對民眾黨的穩定性產生疑慮。如何促進內部合作、凝聚黨員向心力,將直接影響黨的長遠發展。
再來,提升公眾信任也是黃國昌不可忽視的挑戰。由於前主席柯文哲因財務問題遭調查,對民眾黨的形象造成衝擊,外界對黨內財務與決策透明度產生質疑。黃國昌上任後,如何強化黨內紀律、提升決策透明度,將是民眾黨重建公眾信任的關鍵。
此外,制定明確政策方向,確立民眾黨的核心價值,將是黃國昌接下來的重點任務。2026年地方選舉將是對民眾黨的一次重要考驗,如何擴大支持群體、在地方政治版圖中站穩腳步,將決定民眾黨未來在台灣政壇的影響力。不僅要在六都提名強棒,也須針對地方縣市提出更明確的選舉策略,以建立穩固的地方基礎。
隨著2026地方選舉的逼近,黃國昌的領導成效也將受到檢驗,他是否能成功帶領民眾黨整合內部、恢復公眾信心、明確政策方向,將決定民眾黨能否在未來選舉中突破重圍,甚至成為比肩藍綠的第三大黨。
蒲新聰 黃國昌馬上做兩件事:第一.趕快想辦法找人幫忙(柯文哲偷渡到國外逃命吧),否則會(終身坐牢)!第二.號召全台灣的支持者,圍擋癱瘓總統府,罷免總統....
02月17日10:1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