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長平觀察:從鄧小平到習近平,強人政治的時間膠囊

德國之聲
更新於 08月24日08:00 • 發布於 08月24日08:00 • 長平

(德國之聲中文網)施泰因豪澤(Norbert Steinhauser)曾是德國腓特烈港一家博物館的館長。他回憶說,二戰之後,家人出門散步的時候,母親總是緊緊攥住父親的手,怕他因為習慣而舉起來行納粹禮,喊出“希特勒萬歲”(Heil Hitler)。

美國歷史學者魯斯·本-吉亞特(Ruth Ben-Ghiat)在她2020年出版的著作《強人:從墨索裡尼到現在》對此現象解釋說:政治強人並不會隨著他們的統治結束而消失,敬禮和稱頌會在人民的身體裡留下痕跡,成為他們的肌肉記憶而難以磨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本周四(8月22日)適逢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人們留意到,中共對此進行了高調紀念。當日,中共中央舉行座談會,習近平發表講話,稱頌鄧小平“功勳彪炳史冊、永勵後人”。在此前後,官方喉舌《求是》雜志、《人民日報》和《解放日報》等都發表紀念文章。

歷史的專制詛咒

海外輿論對此進行了各種猜想和分析。有人認為,這表明習近平試圖回到毛澤東時代的政策破產了,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難以為繼,不得不重拾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旗幟。還有人猜想,體制內改革派政變成功,架空了習近平,重返鄧小平道路。另有分析認為,習近平企圖借光鄧小平,給自己貼上“改革家”的歷史標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這些討論中,我儼然看到人們對強人政治的肌肉記憶。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習近平,中國人遭遇的強人政治統治時間遠遠長過當年的意大利人和德國人,因此更難擺脫。強人政治已經成為歷史留給未來的時間膠囊,其中記錄和傳承著一個民族的專制詛咒。

魯斯·本-吉亞特認為,政治強人利用三種時間框架和民眾心理來建構自己的專制權力,那就是烏托邦幻想、懷舊情緒與危機時刻。

在習近平的支持者眼裡,毛澤東時代是一個烏托邦幻想:沒有貪污腐敗,社會公平,人民有造反的自由。盡管毛澤東時代的政治口號是“砸爛舊世界”,但是並不妨礙人們想象通過它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習近平的批評者看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中國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理想社會,改革開放從那時興起一直延續到習近平2012年掌權之前。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習近平要是能夠帶領中國回到鄧小平道路就好了。

危險的懷舊情緒

八十年代的確是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經歷了從“土改”到“文革”一系列中共政治災難之後的中國人覺醒和抗爭的年代。一方面,我們要看到鄧小平出於將奪權鬥爭正當化的需要否定“文革”、開放國門和引進外資,讓中國有了珍貴而短暫的融入現代文明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正是鄧小平的強人政治葬送了這樣的機會,通過反反復復的“嚴打”和“鎮壓”阻斷了中國走向自由民主的可能,而且用他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為今天的中國定下了基調。

無論是期待習近平幡然醒悟,還是猜想他被更強大的政治對手打翻在地,對鄧小平時代的懷舊情緒都是危險的。中國需要往前走,而不是回到過去;中國人值得擁有可以自己掌控的民主自由,而不是留戀一個一手舉著改革開放旗幟、一手揮舞著嗜血屠刀的獨裁者。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5
  • 德國之聲直接改名叫cnn之聲就好了😂😂
    08月24日22:23
  • Vincent Shan
    西方所稱的民主政治制度,其實真正的重點應該是在於監督政府的權利,而不是政黨政治本身。 因為政黨政治流露的弊端非常的明顯,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所以演變到現在,判斷一個人的是非,只在於他的顏色和政治立場,與他的品德操守無關,所以政黨政治並不等同於真正的民主,所以中國的政治之路缺乏的是人民對政府監督的能力 但是西方所謂的民主制度,也就是政黨政治,最後都流於財閥和意識形態的控制,這一點更可悲😡
    08月25日06:09
  • Yin Yen Yun
    烏托邦幻想來形容柯屁也很貼切🫵😁
    08月24日23:56
  • ChienMing
    不好就丟掉 一堆黃帝一個接一個 帝王術就那些 軟弱的人民產出黃帝
    08月24日14:12
  • neo
    網友觀察:從綠蛆到自願慰安婦,1450犯賤的時間膠囊
    08月24日10:3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