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市府文化局自製台南四百年度大戲「風調雨順」,五日晚間在南瀛綠都心公園首演登場,呈現傳統與創新的結合,科儀與藝陣、家將與街舞、5G科技與虛實共演等,透過表演形式讓台南無形文化資產與世界交陪。
文化局說,「風調雨順」歷經一年籌備,靈感來自編劇蘇俊穎在善化慶安宮藻井看見風調雨順繪畫,靈機一動,擲筊獲媽祖應允展開大戲「風調雨順」企劃,號召出身台南且在國內藝術領域的傑出創作者,返鄉共同製作好戲。
經邀集眾多在地、全國各地優秀表演團隊,融合表演、音樂、視覺、互動科技等多重創作元素,共同打造這場精緻的自製大戲;製作團隊感謝神明護佑,讓大戲得以順利演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風調雨順」以祈福建醮法會的敘事線貫穿整個故事,將傳統的科儀與藝陣搬上舞台,包含豎燈篙、獻供、灑淨、斬命魔等,透過「豎燈篙」儀式,恭迎三界神祇前來賜福信眾。
由主演蘇大俠與少女阿蘭引領觀眾穿越古今,從演出讓觀眾體驗傳統做醮精華片段,欣賞科儀身段腳步,從宗教層面轉化到表演藝術,感受台南四百年來土地的風華璀璨。
文化局表示,「風調雨順」獲得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支持,首度運用5G科技技術結合表演,在代表台南的少女「阿蘭」身上,運用動作捕捉技術,將真人表演者的動作精準同步到3D虛擬人物上,打造出栩栩如生的虛擬角色;並且透過5G技術,讓虛擬角色與現實表演者共同演出,創造出更加沉浸式且具互動性的觀演體驗,希望透過這齣好戲,和來台參加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的國際團隊,一起感受台南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