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安寧病人面臨吞嚥困難 北榮桃分院守護最後「食」光

桃園電子報
更新於 2024年09月30日07:48 • 發布於 2024年09月30日07:05 • 記者諶志明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國內研究發現,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有21.8%每周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12.8%經評估為吞嚥異常。也就是說,每10個高齡者中就有1個有吞嚥困難的問題。而在安寧病房中,由於疾病的進展,這種吞嚥困難更為普遍。病人往往因病情惡化,吞嚥功能逐漸衰退,導致進食時嗆咳、甚至無法進食。這不僅影響營養攝取,也限制了對美食的渴望。然而,對許多病人來說,食物不僅是滿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更是最後一段生命旅程中,追求一絲快樂和生活質感的象徵。

團隊透過不斷的努力,確保每一位病人都能在最後的時光裡,安全而有尊嚴地品味生命中的小確幸。圖:部桃提供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表示,在生命的最後旅程中,食物不僅是賴以維持的能量來源,更是一種寄託,寄託著人們對生活、對過去的記憶與情感。食物的滋味往往能喚醒深藏心底的溫暖,為病人帶來最後的安慰。在台灣,有相當比例的長者和末期病人面臨進食困難,如何協助他們安全、愉快地享受食物,成了醫護團隊的一大挑戰。安寧團隊正以愛和專業,幫助這些面臨生命末期的病人品味生命的最後時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潘爺爺的吞嚥功能逐漸改善,他終於可以品嚐他最愛的蛋糕。圖:部桃提供

北榮桃分院慈心病房護理長王怡萍表示,安寧團隊正是站在這個難題的前線。他們的使命是幫助病人從容面對進食困難,並且最大限度地維持病人對食物的熱情和愉悅。透過一系列專業的課程,如吞嚥評估、吞嚥訓練、食物質地的調整以及進食方式的指導,團隊全力守護病人的飲食樂趣,讓每位病人都能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擁有一個溫暖而有味道的「樂食光」。

王怡萍提及,一位接受北榮桃分院安寧團隊照顧的病人,單身的榮民潘爺爺。他罹患大腸癌並同時患有失智症,疾病的進展讓他幾乎失去語言能力,與外界的互動越來越少。然而,潘爺爺對於食物的熱愛卻始終不曾消退。對他來說,進食不僅是身體的需求,更是他與過去美好回憶的牽絆,喚起了他對過去生活的美好記憶。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王怡萍接著說明,由於疾病,潘爺爺在住院期間經歷了嚴重的吞嚥困難,進食時經常嗆咳,並引發吸入性肺炎。醫療團隊深知,隨著病情惡化,他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大。然而,團隊沒有因此放棄對他的照護。他們為潘爺爺量身打造了一個「個人化」的照護計劃,包括密集的吞嚥功能評估、針對性的功能訓練,並嘗試用各種方式來喚醒他對生活的熱情。團隊與他遊戲、讓他發聲,甚至使用他最愛的糕點香氣來刺激他的食慾,誘導他練習吞嚥。這樣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潘爺爺的吞嚥功能逐漸改善,他終於可以品嚐他最愛的蛋糕。那一刻,當他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時,團隊的每位成員都感到無比欣慰。潘爺爺的故事,正是安寧團隊如何以專業和耐心陪伴病人,讓生命的最後階段充滿尊嚴和溫暖的最佳見證。

王怡萍指出,安寧團隊的工作充滿挑戰。進食困難是許多末期病人的共同困境,而如何平衡病人的生理需求與心理渴望,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既能保持營養,又能享受食物的愉悅,是一門高難度的藝術。團隊成員不僅需要精通吞嚥功能的評估與訓練,還必須能夠敏銳地察覺病人的需求、選擇合適的食物質地,並根據病情調整進食方式。這樣的照護需要極高的專業知識和對生命的敬重。在這個過程中,團隊成員始終堅持一個信念,「食物不僅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更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權利」。即使病人已經到了生命的末期,這個權利也不應該被剝奪。團隊透過不斷的努力,確保每一位病人都能在最後的時光裡,安全而有尊嚴地品味生命中的小確幸。

北榮桃園分院院長彭家勛表示,在安寧病房裡,食物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樑,是病人面對死亡時的一絲慰藉。對於像潘爺爺這樣的病人,食物不僅是口腹之欲,更是生命故事的一部分。該院安寧團隊用專業的技能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守護著這些病人最後的味覺記憶,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程,依然能夠感受到溫暖與關愛。

北榮桃園分院安寧團隊成員說,「我們很高興能夠幫助潘爺爺實現人生終點的心願—安全、愉快地享受食物的樂趣。」,這段充滿愛心和溫度的故事提醒他們,在面對巨大挑戰時,只要不放棄,生命中的每個片刻都可以成為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安寧團隊的付出和努力,不僅守護了病人的身體,更守護了他們心中那份對生活的熱愛。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