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思覺失調致憂鬱/懶散 運動/交友改善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小時前 • 發布於 20小時前

醫師鄭琬霖表示,引入運動計畫治療方案,慢性精神病友3個月後有了明顯的變化及改善。(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40多歲女子阿惠罹患思覺失調症,長期復健及藥物治療,幻聽與妄想大幅改善,但負性症狀卻成為恢復正常生活的一大阻礙,透過運動找到動力,醫療團隊並依其情況制定個人化運動處方,1個月後血糖控制變好,在醫師建議下減少血糖藥物劑量,逐步恢復健康。

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鄭琬霖表示,包含思覺失調症、情緒障礙症(憂鬱或躁鬱)等,會使這些族群的大腦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即使病情有所改善,仍然會面臨殘餘的認知症狀而影響生活,也導致功能退化比一般人快許多。

以思覺失調症為例,根據美國2006年腦影像學的研究顯示,病人在發病10年後,腦體積會比一般人少,這代表著腦部的某些功能區塊逐漸喪失原有的功能。在症狀殘餘期,仍會受負性症狀影響,導致思考內容變得比較貧乏、興趣與動機都減少,常被照顧者誤解為懶散。除思覺失調症外,嚴重的憂鬱或躁鬱症也有類似情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鄭琬霖表示,奇美醫樹林院區日間病房自2024年5月開始嘗試引入有實證基礎的運動治療方案,包括超慢跑和間歇運動,對精神症狀、睡眠的改善有莫大助益。同時,日間病房的運動活動也結合同儕支持的力量,不僅提高運動動機,還能改善社交技巧,對於減少孤獨感及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推行運動治療方案3個月後,許多病友在身體疾病方面都有了明顯變化。奇美醫樹林院區日間病房共有50名病友,至少3位因此降低血糖藥劑量,也有2位血壓控制有明顯改善。病友們也紛紛表示,「運動後,白天精神變好,情緒也好了起來,更可以一覺到天亮。」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