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是登山發生意外的最大原因之一,不可不慎。登山迷路怎麼辦?發生意外時如何自救或預防?
登山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豐富奧妙的戶外活動,提供了難忘的自然體驗和身體挑戰。然而,根據內政部消防署資料統計,民國109年山域意外事件當中,求援原因前三名依序為:迷路41%、創傷20.4%、疾病11%。可見迷路是登山發生意外的最大原因之一,不可不慎。登山迷路怎麼辦?發生意外時如何自救或預防?登山裝備檢查表你都檢查過了嗎?以下為您整理相關資訊。
登山迷路了怎麼辦?「往下走」恐致命,記下6自救原則保命
歷年來登山遇難的事件頻傳,其中對於地形的不熟悉,迷路失去方向也是造成意外的原因之一。搜救達人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第2大隊大隊長陳軍佑過去曾接受媒體訪問表示「記得別再用下意識的判斷『往下』(走)」,這可能會是致命關鍵。
陳軍佑表示,「迷走山區超過2天以上才被找到的人,他們最後被發現處幾乎沒有例外的都是在溪谷。」很多人迷路後下意識的想要「往下走」來到溪谷,誤以為循著溪流向下,最後就會平安回到「人間」,但事實上最後往往都是被懸崖、峭壁所阻隔,反而阻斷生機,也增加搜救困難度。
若不幸在山區迷路了,該怎麼自救?陽明山國家公園提供以下方法:
最忌驚慌失措、胡走亂闖,請先冷靜下來,保留體力。
辨明方向後退回原處重新確定正路或等待救援。
注意防濕、防風。
節省糧食、飲水,手機可改為每小時正點時開機5分鐘通話以節省電力。
若要移動位置以避風雨時,應沿路折斷一些小樹枝、綁草葉或堆疊石頭作為記號,同時讓搜救的人員可以循跡找到你。
若發生意外事故時,先找一個收發電訊較佳的位置,撥打110、112、119或通知有經驗的親友代為報案。求救時應清楚告知行走路線、目前可能位置、海拔高度、地形與特殊景觀等。
爬山時如何預防迷路?
了解登山迷路的自救應變方法很重要,但是若能做好登山前的前行規劃與準備,才能真正有效預防登山迷路的窘境。陽明山國家公園列出6點注意,教大家如何事前預防登山迷路:
登山行動中應隨時觀察周圍的風景及地形、地物以及前面的人所留下的腳印,同時應注意嚮導員留下的記號,或足以指引正確路徑的任何標誌。
遇岔路時應仔細辨認觀察,或等候隊伍確定正確路徑。
在沒走過的山區或濃密的芒草林、箭竹林,都應沿途留下記號,以便走錯路時可原路折回。
對一些容易誤認的獸徑、獵徑、林道、保線路、取水徑等,都應加以辨認。
最好避免單獨一人登山或脫隊。
行前若能購置指北針、省電的LED手電筒或手搖(手壓)發電的手電筒(有些多功能的機型具 有手機充電、收音機、閃光燈和哨音等功能)、(電池式)手機充電器、雨衣、禦寒衣物、打火機、口哨、萬能刀、GPS等攜帶備用,萬一迷路時,也比較能維護安全。
登山時受傷怎麼辦?5大常見登山意外急救指引
受傷
人為負傷或遭受傷害時,不論傷勢輕重,都要沉著,立即採取急救措施並請求支援。通常失血只要不超過1000CC是不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因此不用看到流血就驚慌失措。一般的外傷只要有適當的止血就不會有生命危險。落崖
失足落崖應心平眼快,即時手提最近樹幹、茅草、岩石等突起物以防繼續掉落並等待救援。失溫
當體溫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人體即已進入失溫狀態。症狀包含:感覺寒冷、皮膚蒼白、四肢冰冷、劇烈而無法控制的顫抖、言語含糊不清等。嚴重者可能心跳極慢,呼吸細微,即使呼吸及心跳停止,也不可認定患者已死亡,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
急救的原則:將患者帶離惡劣的低溫環境,移至溫暖的帳篷或山屋內。脫掉潮濕冰冷的衣物,以溫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識清醒,則可讓他喝一些熱而甜的飲料,若已不省人事,則讓他以復原姿勢躺著。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復甦術,並儘快送醫。
- 休克
休克症狀包含:感覺虛弱昏眩、焦慮不安、嘔吐、皮膚蒼白濕冷、呼吸淺而快、脈搏快而弱、甚至昏迷。
急救處理:
(1)使患者採平躺姿勢,頭部偏向一側,腳部以毛毯、木箱等物墊高。
(2)鬆開項部、胸部的衣物束縛。
(3)蓋毛毯保暖(不可使用熱水袋,避免因皮膚血管擴張使血液流向皮膚,使器官缺血嚴重)。
(4)依休克的不同原因加以處理,如出血者給予止血、骨折固定患肢以減輕疼痛。
(5)患者口渴用濕棉籤擦嘴唇,不可直接喝飲料。
(6)每10分鐘檢查呼吸、脈搏一次、並立刻送醫處理。
- 氣喘
急救處理:
(1)先保持鎮定,以最舒服的姿勢坐好,維持緩慢和放鬆的呼吸方式。
(2)詢問患者是否攜帶隨身藥物,依醫生處方先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若效果不好,間隔5分鐘後再噴一次(最多噴三次),著未好轉需儘速就醫。
(3)也可口服隨身攜帶的藥物,約40分鐘才見效。
(4)給予氧氣使用改善缺氧現象。
登山裝備檢查表一覽,20類必帶裝備
雖然我們無法掌握多變的氣候以及意外,但是多一分準備,也就能多一分安全與保障。桃園市長青登山協會整理「登山裝備檢查表」,幫你檢視有無遺漏必帶裝備,如下表:
項目
裝備名稱
用 途 說 明
備 註
1
背包
(登頂小背包)
樣式不拘大小適中以裝得下所攜衣物為原則,盡量減輕重量非必要物品不帶,少一分重量少一分負擔。(衣物放背包 時一定先用塑膠袋包好以免受潮)。
登頂小背包有輕裝時行程要帶
2
背包套
下雨時套在背包外面防潮。
3
睡袋
高山夜晚寒冷‧羽絨睡袋保暖較佳
4
睡墊
鋁箔、充氣式或泡棉均可
5
保暖衣物
高海拔氣溫較低保暖衣物不可少以免受風寒,但也不要因為怕冷就帶太多衣物造成負擔。(請勿以平地標準衡量)
6
備換衣物
貼身衣物即可,不要帶很多以減輕重量
排汗衣、褲
7
雨衣
雨褲
兩截式(衣褲分開).它不但防水也有防風保暖的作用,請勿穿小飛俠單件披風式或輕便型雨衣。
8
手套
工作手套(麻紗)及保暖手套各一雙。
9
防曬帽
保暖帽
防風防曬用,一般鴨舌帽.圓形帽均可;毛線頭套或是一般可以保暖的帽子。
10
毛巾
頭巾
行進間擦汗用亦可當遮陽頭巾。
11
頭燈
備用電池
最好是頭戴式LED型,兩手可空出來行動較方便,夾式的也不錯,手持的手電筒不宜;電池一定要換新,備用電池不可忘。
12
餐具(碗筷)
膳食均不供應碗筷,請自備碗筷最好是鋼杯或鋁碗,吃飯、喝湯、喝茶全靠它。
13
食物(行動糧)
麵包、餅乾、巧克力、酸梅、水果、牛奶糖或其他高熱量食品。若需煮食熱食如麵條時,需攜帶個人爐頭與瓦斯。
14
飲用水
每人約1.5~2公升不要背太多,水很重到山莊或營地即可補充。
15
個人醫藥
平常個人服用藥品(請勿服用安眠藥或未經醫師許可之藥物)、擦勞滅。
16
衛生紙
垃圾袋
衛生紙請做好雨天防潮,個人垃圾請打包下山;上完廁所,衛生紙也請帶下山,以免山林「雪花」遍地。
17
身分證件
身分證、駕照或健保IC卡均可(需正本)(國家公園規定入山需查驗證件)
18
照相器材
手機
高山較耗電,要準備備用電池。
19
登山鞋
(雨鞋)
最好穿高統登山鞋可保護腳踝,以防扭傷;切忌穿著新鞋或借穿不合腳的鞋子
20
登山襪
不要穿棉質的運動襪,選購排汗快乾、彈性、防臭為佳。
以下項目視個人需要而攜帶:
項目 裝備名稱 用途說明 備註 1
登山杖
登山杖運用得宜可以減輕腿部的負擔及平衡感,當然也要視個人使用習慣最好是能伸縮調整的,使用時要注意不要傷到後面的人。
2
保溫瓶
耐熱水壺
小型的約500cc即可,晚上氣溫低,尤其凌晨攻頂時能喝溫熱的開水是很舒服的(可2~3人共用以減輕重量)。
注意重量太大型的不宜
3
備用眼鏡
(太陽眼鏡)
深度近視或戴隱形眼鏡者,請務必備用眼鏡,以備不時之需。
4
保養品
防曬乳、護唇膏。
5
其他
護膝、口罩、耳塞、綁腿、輕便型拖鞋、濕紙巾、牙刷、擋風板、水袋、露宿袋、個人爐炊具及瓦斯、打火機×2、行程資料、指北針、地圖、哨子。
資料來源:陽明山國家公園、桃園市長青協會、內政部消防署109年消防機關執行山域
延伸閱讀:
登山、飛機起降耳朵悶痛?快看看你是否有「這體質」!「2原因、2改善法、5風險群」一次看
登山後,為什麼會膝蓋痛、腰痛?原來是「上下坡動作」做錯了!物理治療師教你上下坡正確姿勢
負重登山、瑜伽、皮夾塞屁股口袋…骨科醫師:這「7個動作」可能造成髖關節病變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林勻熙
延伸閱讀:
周圍某大齡假蘋果說
他只是我的好朋友姊妹
好幾次一起單獨坐車出門
跟女友不在身邊的鮮肉搞曖昧
以為公司沒人知道
看不起她這樣矯情
敢做不敢當
在同事面前演戲
真的覺得很髒
2023年10月06日08:51
Debbie Chen🌟 不去爬山就好
2023年10月06日07:45
涓涓細流☄️ 迷路要在高處,才好找到。以前都以為要往低處走,是安全的路徑,原來是錯誤的觀念。
2023年10月06日06:39
宣 必備離線地圖
2023年10月06日06:17
黃紹恩 可以放火燒山,路就出來了
2023年10月06日06:1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