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班近年來的就讀人數開始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會造成這樣的原因來自於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變遷所造成。父母親成長的年代普遍學歷皆維持在國高中畢業,即出來工作賺錢,但是當時的經濟環境正在起飛,即便是低階工作的薪資仍然能夠養活一家人。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工作性質的改變,讓父母親輩的發現光靠勞動力無法獲得高額的薪資,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依靠腦力。因此當我們這個世代開始進入學校就讀之後,父母親就希望我們未來能夠找到體面的工作,盡量栽培子女到碩士畢業。
碩士畢業後,大多數的人就會進入就業市場工作,鮮少有人會繼續升學讀博士,很大的原因在於讀博士的時間與未來薪資不能成正比,且很多非在職的博士生是沒有完整薪資收入的,依靠的是指導教授科技部研究案的助理薪資,相當微薄。面對此一問題,科技部長陳良基也表示:「科技部將比照國外大學把博士生視為職涯發展工作的階段,給予工作津貼」。博士班的段是高等教育學術研究最頂端的人才,但是報酬卻也是最少的,能夠進入博士班就讀代表著有一定的實力與研究精神,但是卻無法在博士班盡情發揮。
國內有些系所的教授會把博士生當成論文生產與計畫案申請書的機器,不斷的替教授發表論文,自己的畢業時程也不斷地延後,直到畢業年限到來,但這也同時拖延了博士班學生進入社會的黃金時間。不同於美國的博士班訓練,國外的教授會把博士班的學生嚴謹的學術訓練,挑選未來適合從事學術研究的人才,因此在美國只有57%學生能獲得博士學位,在人文科學方面則只有49%,相對於臺灣的博士班,只要繳學費有上課,能夠提出論文即可拿到博士學位,完全不關乎這樣的學生未來是不是能對學術有所貢獻。另外,國外的教授挑選適合的研究人才時會提供全額的獎學金讓學生免除後顧之憂,尤其是外國留學生,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不用擔心金錢問題,更可以在學校內好好的進行扎實的研究,並且為未來的人生規劃做準備。相較於臺灣,博士生必須要自己找尋金錢的來源,還要擔心未來是不是會失業,雙重壓力下使得博士班的報名人數逐年下降,有些教授雖然後提供一些薪資收入,但其微薄程度連三餐都有問題,遑論如何湊出學費與研究費。
博士是國家的頂尖人才,本應由國家挹注資金協助大學共同培育,而不是將責任完全交付由大學承擔。博士不同於大學與碩士,應該被視為個人研究生涯的起點,同時也是個人生涯的一部份,也就是說錄取成為博士生之後等於找到一份工作,而非繼續維持學生身份。科技部雖然提出給予博士班學生工作津貼,但是這在某些大學已經行之有年,以中正大學為例,學校去年開始向企業與校友募款,創立「嘉有機會」專戶,每個學期由院提名符合資格的博士生領取補助,但是名額卻只有1-2名,不到1%的人能夠領到,而提名篩選的資格卻以誰跟老師的研究案最多來決定,而非以學術成就。
臺灣有許多的大學靠自身的力量來支撐著學生的生活並給予補貼,但無法普及於所有的博士生。每個進入博士班的人都懷抱著對於學術研究的遠大理想,但無奈於現實只能擺盪在論文生產機器與金錢之間。科技部的政策立意良善,想要改善臺灣的高等教育環境,將博士生的培育納入國家政策當中,但是科技部如何實現?以及資金如何籌措,都將是政策實施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推薦閱讀:觀點投書:國中小學習評量,是解決升學壓力的特效藥或是安慰劑?)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
Y.C. 連台灣培養出來的博士,民進黨政府都當垃圾了,博士生算什麼人才啊,現在只有國外回來的博士才被當寶,不管你是國外什麼阿貓阿狗大學的博士
2018年10月14日00:11
王智弘 個人所知,實力都差不多,差在誰比較得教授緣。
2018年10月14日09:49
雄哥 政府當慚愧 ,國外碩博士 ,修習短 ,國內卻長又長 ,碩博士學生生活時間 ,又被國保 ,健保壓 , 學生悠遊修習 ,被教授當搖錢樹 。當政者該魄力 改革 。
2018年10月14日00:47
老夫子 阿扁御用 律師
顧立雄-現任
金管會/主委 是
Uber 幕後老闆
綠營政府全力
護航 完全不抓
任其 Uber 囂張
佔據全台灣!
柯P 裝聾作啞
無恥之徒/垃圾
2018年10月14日12:53
睞BN0888十年經驗教你穩定賽e事獲利 觀點投書:博士班學生是教師的資產?還是
2018年10月15日06: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