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影評】《最後的情書》: 用文字的力量來書寫一封人生的情書。(微雷)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20年08月26日18:19 • Joy

《最後的情書》是以文青、純愛風見長的導演岩井俊二所執導的作品,雖然這部中文片名翻譯為《最後的情書》,但其實原文只有「ラスト・レター (Last Letter)」,也就是「最後的信」而已,並沒有單指情書,而這點也反映到整部電影,儘管本片以青春初戀為主軸發展,但實際上是利用各種不同天時地利人和來表達出書信來往的不可替性,更或者說──文字的力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最後的情書》看書信無可取代的力量

先前我在《仁醫》的文章中就有提到,我認為文字是最能夠將情感保存下來的方式之一,而《最後的情書》似乎也在透露著這樣的訊息,畢竟說到底,網路科技的普及,不要說寫信了,恐怕連自己提筆寫一些東西的時機都越來越少,而片中傳達的書信功能,從學生時代的情書、再到現在因為久未聯絡,只有對方地址,所以不得不以寫信的方式噓寒問暖,乃自於老人家為了學習英文,卻不懂通訊軟體而以傳統方式寫信等等,都一再顯現出書信的特別及無可取代之處。

岩井俊二電影《最後的情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而片中有一幕我很喜歡,那就是未咲的女兒鮎美,在針對代替她過世的媽媽回信給愛慕未咲的乙坂鏡史郎這件事做了一個註解:

「這樣感覺就像是在延續她的生命般,也許只要一直有人提到她,她就會永遠活著了吧。」

也許跟完整原句有誤差,但大意是如此。都說人的死亡有三次,第一次是肉體死亡時,第二次是葬禮,而最後一次則是當這世界再也沒人記得你時,那麼我想鮎美的這番話,恰好跟這個說法不謀而合。而這裡也能呼應到我之前說過的,什麼是能夠抵抗時間的衝擊與修正力,讓一切不會被忘記?不是大腦,正是文字啊。

岩井俊二電影《最後的情書》。

其實本片對於未咲結婚成家、當母親後,再到長年染病,甚至被家暴,最後自殺這些過程全是以他人口述的方式讓觀眾知道,完全沒有任何回憶畫面,且仔細觀察,片中的角色也都沒有表現出很悲傷、崩潰的情緒,反而更多的是帶著接受與放下的心態,看得出來導演就是想讓觀眾看到比較正面的東西,故也沒有安排特別煽情的片段,整片自然不做作,就像是日常般的寫照,也因此,縱使本片是以悲劇故事作為開頭,但整體的氛圍卻是溫暖中帶有希望的。

 

無需特別挑明,仍能感人至深的痛切情感

而本片我最喜愛的角色,就是飾演乙坂鏡史郎的福山雅治,這個角色在片中也是一個小說家,而他唯一一本出版過的小說就叫做《未咲》,裏頭記載著他和未咲間短暫的美好回憶,而未咲和他分手後造成他再也寫不出新書。如同我上一段所講,本片的角色情緒起伏看似都不大,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福山雅治卻將這個角色情感發揮到最豐富,透過他的眼神、他的滄桑,那種長年積累的愛慕及壓抑,電影沒有明講,卻能從他的臉上讀出幾度哀愁來,相當不容易。

未咲的妹妹在片中和乙坂說了一句:

「要是未咲當初是和你結婚就好了。」

岩井俊二電影《最後的情書》。

只見乙坂沉默不語,為什麼他和未咲沒有走到最後?反而是讓她嫁給一個斷送她美好人生的人?這些問題在他腦海中盤旋,不只他百思不解,連我們也是,可電影並沒有給我們答案,也沒有打算要去追究,彷彿就是要告訴我們往之不諫,來者可追的道理,畢竟,人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嚴格來說,《最後的情書》並不是傳統的愛情片,至少不是那種通俗的浪漫與夢幻,它丟給觀眾的是許多人生交錯的領悟,值得細細咀嚼,尤其最後本以為會以一個挑動觀眾情緒的高張力結局來收尾,結果沒有,藏在最後的竟是未咲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詞,看似平凡,卻呼應了整部電影,出乎意料的漂亮安排,也更加證明導演岩井俊二的不落俗套。

延伸閱讀: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