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坦承,在看紀錄片《搖滾師匠:細野晴臣》之前,我對這位據說與坂本龍一齊名的日本知名音樂家是不熟悉的,劇情介紹裡「曾為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小偷家族》擔任原聲帶作曲家」的內文,成了吸引我一窺究竟的主要原因, 畢竟身為是枝裕和的粉絲,與他合力打造金獎強片的幕後功臣,對電影具有畫龍點睛之效的配樂家,自然也會是我想要了解的對象。
先前也看過一些音樂家的紀錄片,不同於我之前看的《艾美懷絲》、《永遠愛你,惠妮!》,《搖滾師匠:細野晴臣》沒有前面兩片被紀錄者(艾美懷絲、惠妮休斯頓)如此曲折的人生可挖掘,相對來說可能缺少了一些張力,但反過來說,細野晴臣缺乏波瀾起伏的人生,卻能讓我們專注在他的音樂上,而他依然在世,更能為自己的故事發聲,讓紀錄片更添說服力。
導演佐渡岳利透過編年的手法,以工整的筆觸,讓我們即便不熟悉細野晴臣的觀眾,依然能透過影片了解他的生平、創作軌跡和人生態度,在攝影機底下我們看到一個年逾七旬依然充滿活力,穿搭、行止都像年輕人的快樂爺爺,他崇尚自由、不斷創新,經由影片裡他各個音樂會的呈現,我們宛如享受了一場華麗的聽覺饗宴。
然而看完本片,縱然導演讓我們對細野晴臣這個人的輪廓有個粗淺的了解,我卻沒有像之前看《艾美懷絲》、《永遠愛你,惠妮!》後,會想對細野晴臣做更多的挖深,我想導演的手法可能影響了我投入的深淺,並非細野晴臣的故事相對平淡,所以導演能呈現的也有限;而是做為他出道50年的紀錄片,要用90分鐘的長度來攤開人的一生,本質上要作到鉅細靡遺就不容易,所以重點式的節錄精華,成了導演的課題。但綜觀本片的剪接,他的結構並不嚴謹,我們看到很多訪談和珍貴畫面,卻像是新聞和音樂會的集錦,無法匯聚成一個更有力的職人魂,在視角選擇方面,如前所述,細野晴臣固然講述了很多自己對人生對音樂的想法,但作為觀眾想看到更多的,是同輩音樂家、後輩、歌迷對他的看法,電影裡雖然有呈現,但明顯比例失衡,讓人覺得這部紀錄片缺少了一些外部視角,而電影末段二度呈現歌迷對細野晴臣的讚嘆,雖然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卻無法成功轉嫁成我們的,讓人覺得多少可惜了些。如何在結構和視角上,做到一個更清楚明確的拿捏,我想不只是導演要拍下一部片,或是其他(有志)從事紀錄片工作的導演,都可以思考的問題。
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推薦指數:7分(滿分10分)
加入「yamMovie電影特區」LINE好友,隨時掌握熱門電影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