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存股人人都能做?台股19年投資達人上流哥:如果沒有選股能力不要存股!

Smart智富月刊
更新於 2019年12月31日07:30 • 發布於 2020年01月02日03:00 • 上流哥 更新時間:2019-12-31

我鼓勵大家在被動式投資過熱時,可以嘗試主動選股,我也要提醒大家,如果你沒有主動選股的能力就不要存股。大概是「存股」一詞最近被媒體廣為宣傳,有一位同學跑來問我,「某某股票可不可以當成存股票標的?」他說的這檔標的是我當時操盤基金的其中1檔持股,我不確定他是因為我的基金有買才想買,還是剛好選到一樣的標的。我告訴他,「沒有選股能力的人不要存股。」

存股票大致想法是主動式的選股但被動式的交易,選定幾檔績優股後,被動式的一直買進績優個股,不管短期波動,有點類似定期定額買法,不過,標的就只有少數幾檔個股。我覺得存股這一招遲早會出現問題,因為股市是動態的,你無法保證現在的好股票,以後是否還是好股票。況且,如果你有能力選股,那你就一定有能力可以長期打敗指數,那為何還要不管價格好壞地選擇存股?低買高賣不是賺更多?

以我在台股19年的經驗來說,很少有標的可以存股超過5年,即使是19年後的現在,這19年的數據都已經出來了,都很難回過頭去找出適合的存股標的,更何況是要你現在去存未來5年~10年的股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以前聽過一些存股標的,例如:中鋼(2002)、鴻海(2317)、華碩(2357)、宏達電(2498),很多人現在都存到掛了(當然也不見得是虧錢,但是績效可能會落後指數很多)。台積電(2330)是最近幾年才有人提,之前真的很少聽說過有人存台積電。市場熱的時候,大家都玩小型股,小型股才會漲啊,以前在大多頭時買台積電一點都不刺激。2011年,我買了台積電,當時股價約60元,我印象很深刻,全投信沒多少人有,公司同事還剛剛才賣光台積電,現在台積電已經300多元了,倒是幾乎投信所有基金都有了,這些人真的懂台積電嗎?

另外,2016年、2017年,電子股大多頭時,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那時候存金融股最對,但是,真的有多少人是從那時候就開始存金融股的?除了很難找到可以長期持有的股票之外,存股還有幾個問題點:

問題1》個股基本面的判斷非常困難
我很少看過散戶有個股基本面資訊的判斷能力,其實不要說散戶了,在投資界,我看過且稱得上是有個股判斷力的人也不多,多數是看漲說漲,看跌說跌,有可能業界有判斷力的人不比散戶多。假如你現在看到這句話,心裡回說,「對啊!別人都不研究,但是我懂啊!」我跟你保證,你99%是自以為懂。不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我舉個例子給你聽聽。電信股龍頭中華電(2412),從2010 年起漲,一直漲到2011年年中,評價從原本的10倍本益比,漲到20倍以上(詳見圖1)。

中華電的股價會上漲,主要原因是在「低利率」與「未來不確定性高」的環境下,公用事業股被當成抗通膨的好標的,但是沒有幾個人可以跟我講出這個上漲的真正主因。電信股就是因為這個題材所以才大漲,漲勢跟基本面變化沒有任何關係,不是獲利成長所帶動,也不是指數上漲所帶動,而是評價提升所帶動。但是散戶會講,中華電是因為基本面很穩、配息很好,是一家好公司,所以股價才會漲,可是這根本就完全搞錯上漲的原因。

而且,實際上電信股的風險比你想像中的大超多。雖然電信業是壟斷產業,而且每個月的營收穩定,但是,它被政府所控管,有可能會被強迫降價。不僅如此,一旦出現一些通訊革命,原本的主要獲利來源可能瞬間完蛋,例如:原本通訊獲利來源─簡訊費,在進入智慧型手機的年代後就迅速萎縮,現在大家幾乎都不傳簡訊了,而是用通訊App(例如Line)直接傳訊息、現在也不打電話了,而是直接用Line 的App 通話,也就收不到用戶的通話費了。

中華電那些年的獲利可能也因此下跌,2012年的獲利比2011年縮水了15.29%,2013年的獲利還在繼續往下掉,直到2014年才觸底,這是哪門子穩定獲利(詳見表1)?散戶是因為不懂才會以為它很安全吧?

每次我聽到散戶跟我講基本面,大多都是引述媒體的資訊跟結論居多,幾乎沒人有能力判斷資訊的對錯,或是市場上的利多、利空消息,對該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性,甚至是對有關公司競爭力的「五力分析」也沒有概念。誇張點的散戶可能連公司是賣什麼產品都不太清楚,衝著媒體上面的一個利多就想買。

之前有一件事情也很誇張,媒體報導A公司有大利多會出現,結果名字類似的a公司,股價居然也大漲。散戶居然會看到A公司的大利多,買到名字類似的a公司,真的是有夠扯。

我覺得這種純粹憑感覺下去挑選標的的方式,比較適合用來談戀愛,不要用這個方法挑股票。行為經濟學跟投資相關的心理學都證明,依照人類的直覺與本性投資,通常都會大失敗。反直覺跟違反人性的投資法,像是價值投資、反向操作,反而比較會成功。

問題2》股票的投資配置應該是投資組合
如果你只有存1檔、2檔股票,那麼就算你很懂基本面,也是冒了超大的波動風險。我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就算是你以為低風險的個股,風險也絕對比你想得要高。你把存股當成低風險,最後只會證明你根本就在狀況外。

就是因為個股的投資風險太大,所以投資股票一定要搞成投資組合,才能分散風險。當然投資組合也不只是分散風險的好處,個股間操作上也比較方便(因為教大家主動投資不是本書用意,這邊就不多提投資組合管理了)。萬一你存股的標的有台塑集團、中鋼等景氣循環股,再加上景氣在走長期下坡的股票,那報酬率可能會好一陣子不太好看,大幅落後指數(我舉這些個股當例子,是因為這些股票在前幾年都被認為是值得長期投資的績優股,沒想到才過幾年,目前看來獲利都已經轉差,同時媒體也不推薦了),投資報酬率還不如買指數型基金或採被動式操作來得高。

問題3》就算看好的股票也不表示低風險
我在投信待了9年,我的績效也不錯,加上我是偏穩健的價值投資派,照理說,我看好的股票應該很穩健的對吧?但是,實際上我看好的前幾大持股,常常會漲輸持股比較少的股票,我也常常踩到雷。難道說我買的時候沒有信心嗎?當然有,但是結果還是常常不如我的預期,這行再怎麼厲害,選10檔股票看錯3檔~4檔是很正常的事。

投資個股的變數太多,玩愈久就愈覺得個股投資風險高,分散投資部位絕對有必要。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雖然號稱集中投資,但是你仔細研究會發現,他投資的部位還是會有很多檔股票分散,最大持股也占比約20%以下,單壓1檔、2檔的風險真的太大了。

另外,我之前操作的基金,其持股裡面,有幾檔股票的持有時間較長,但是概估下來,平均也是持有1年~3年而已。雖然我也認為,我的持股相對其他台股已經比較穩定了,但是操作上,為了追求最大報酬、最低風險,還是不容易採用長期持有的操作,而且完全不賣。因此,如果你有信任的經理人,我會建議你直接去買他操盤的基金,而不是去挑他的前幾大持股來投資,你去買他的持股想要打敗他的績效,你覺得機率高嗎?

問題4》台灣股票內線交易程度超乎你的想像
股票玩久了的業內人士都會有一個感覺,常常會被公司弄到你怎麼玩都玩不贏大股東。大部分的個股,長期投資都是慘敗。很多大股東,本業不認真經營,專搞業外投資。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們,畢竟當你業內很辛苦的管理,卻還是很難賺到錢,但是隨便炒炒股票、賺賺內線,就可以有30%的獲利,你要玩哪一個?台灣司法在這方面的管理又不嚴,到目前也沒有幾家公司的老闆因為內線而被抓,最後真的判刑確定、被抓進去關的。

就我的經驗,從市場效率性來看就知道,這檔個股的內線交易情況嚴不嚴重。當市場太有效率,無論是利多或利空消息發布以後,股價都不太動就表示內線早就提早反映了。多數個股常常是你還在狀況外時,就突然大漲或大跌一個波段,等到利多或利空消息發布時,你才豁然開朗。此時再回頭看看起漲點或起跌點,你會發現原來內線起碼早你3個月就知道重大消息了。

因此,就算你有聽到內線,也得注意你到底是第幾層的內線,通常等到你聽到的時候內線都已經變成外線了。看看股價漲幅就知道了,當你聽到消息,股價也在半山腰時,表示你現在買,只是去幫更內線的抬轎。想要賺錢的話,就必須要有比你更蠢、更晚聽到內線的人幫你撐盤,這樣玩下去,到最後就變成是「最後一隻老鼠」的遊戲了。

我個人是很討厭這種內線交易,因此,我就不去玩我的資訊會處在劣勢的公司。最後我乾脆都玩大公司、好懂的、穩定的產業與公司,例如:民生消費產業的龍頭,這樣只需要每天看報紙或自己去消費就很好追蹤,然後我再看長期趨勢買進,用比較大的買進折價來降低風險。對我來說買這樣的公司,至少被弄的機率會比較低一點。

問題5》長期投資標的難尋
台股的市值有一半是電子業,電子業的業績波動大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講了。巴菲特也不偏好科技業(電子業在美國多稱科技業,兩者內容雖有差異,但股價走勢大致雷同,故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因為科技業常常會有1季、2季的基本面變化超大。

看看手機大廠宏達電、股王大立光(3008)就知道。宏達電可以在1年、2年內每股獲利預估值,從140元下修到20元不到、大立光的單季每股獲利,可以從原本預估的10元,翻倍變20元,甚至現在大立光已經是每季可以賺50元以上了。宏碁(2353)也是值得參考的個案,它之前也被當成穩定獲利的PC品牌好公司,不過,你現在應該知道,長期投資它其實風險很高了吧。公司過去每年的獲利都穩定成長,結果近幾年變虧損。

傳產股呢?很多傳產股都是原物料屬性,或景氣循環屬性,風險與波動其實也是很高。景氣循環可能會一次好個幾年,不過,如果你存股的時間是10年~20 年,你起碼還是會遇到3次5次波段是很慘的景氣低點。而且我保證,你在低點不會想買,都是在景氣好的時候才會開始想存那種股票,因此,你長期的勝率非常低。一開始就買在高點,必須攤平很多年才會有機會彌補第一次買在高點所犯的錯。

我常常看到很多報章雜誌在寫類似投資「穩定成長」的股票,或用簡單的方法選股,幾年賺了多少報酬率,但是,那些全部是用馬後炮選股才選得出來。不信?你把10年內的類似文章都看過一遍,用現在的股價回算,你就知道好股票,就算是穩定的標的,也幾乎是每年的看法都不一樣。雜誌每年推薦給你的好股票、穩定標的都不一樣,這樣算是哪門子穩定?

既然沒有哪檔股票的表現是長年穩定,那麼哪有標的可以讓你長期投資?或許有人會說,巴菲特喜歡買進股票長期投資,那是因為美股有很多長期品牌(編按:意指該品牌存在很久)的投資標的,例如:可口可樂、Nike、麥當勞、寶僑(P&G)等,然而就台股而言,不容易找到這類股票。

不是說台股比較差,只是台灣的上市股票很少像美股一樣,有這種長期穩定成長的消費型企業,除非你想存美股,那可能還找得到一些獲利穩定的好公司,台股就算了。而且,就算你買美股也難保你不會買到像是惠普(HP)、戴爾(Dell)等公司。這兩家公司雖然是PC產業的龍頭,當PC產業還在成長時,看起來還不錯,但是,當PC產業成熟後,獲利就會受市場競爭的影響而持續下滑,股價可能就會長期持續往下走。

我的經驗就是,個股風險遠比大家想得高(這邊指的是單壓個股,如果是長期分散投資,風險沒你想得高),因此,你要不就是採取被動式操作,例如:購買追蹤市場指數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來分散風險,要不就是靠選股與交易能力來賺錢,但前提是你要有選股能力。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對於投資個股來說,沒有簡單的方法。我看過雜誌提到的選股方法,不管簡不簡單,我都認為是錯的。雜誌喜歡寫這種東西,只是因為寫這種內容,雜誌會比較好賣。

況且,如果你真的可以挑到長期存股的標的,你的選股能力一定不錯!我稍微可以自稱有選股能力,但是,目前我挑不到台股可以放心存股的標的,我寧願叫你去存元大台灣50(0050),或是挑1檔比較好的基金!

問題6》不論股價高低都買,會提高風險
除了我前面講的幾點之外,存股還有一個問題。許多投資人認為,存股就可以不用管價格的高低,可以定期定額買,這是錯誤的觀念。個股不能不管股價就定期定額買!因為從股票的角度來看,同一家公司不一樣的價格,就等於是不同東西了,而個股的價格波動太大,如果不管價格高低全部都買,是會出問題的。

以玉山金(2884)為例,股價從今年(2019年)年初到現在11月,漲了50%左右(含除權與配息),你覺得年初存玉山金,跟現在存玉山金是一樣的嗎?不一樣吧!

不僅如此,如果從長期買股的角度來看,假設某家公司,本來的EPS是1元、股價是15元、本益比為15倍,3年後EPS提升到1.5元,股價是25元,本益比約17倍。這種以獲利帶動股價提升的標的,你一直買下去看起來是OK。但是,短期大漲只是漲評價,獲利沒跟上,這樣股價的上漲就比較虛,後面回檔的話,一旦沒有獲利支撐就很容易跌回去。

如果某公司本來EPS是1元、股價是15元、本益比是15倍,3年後提升到EPS是1.5元、股價是45元、本益比變30倍。這種公司確實還是不錯,但是評價也貴了不少。

基本上,定期定額買個股在價格這邊,是會違反價值投資邏輯的。當你買的東西愈來愈貴(這裡的貴是指本益比,不是股價)時,從價值投資的邏輯來看,你應該愈買愈少,甚至停手不買。因為對於投資來說,價格非常重要,好公司買到爛價格,你有可能會虧錢;反之,就算你買爛公司但買在很漂亮的低價,你賺錢機率反而高。因此,如果是我的話,當股票太貴的時候我會減碼。我不像同業會去買好公司,我喜歡買好股票(編按:指股價比較有吸引力的公司)。

問題7》存股標的都是聽達人建議,並非自己挖掘
如果你是聽著市面上的理財達人說要存股,例如說存金融股,結果下波景氣下滑或是再次金融海嘯,金融股又首當其衝,出現明顯跌幅,這時候市面上存股的老師那麼多,每個人的講法都不相同,有人覺得金融股不能存了,有人堅持說要度過低潮、要繼續存下去,你該怎麼辦?丟骰子決定是要賣還是要繼續存嗎?一開始的標的都不是你選的,你後續就不會知道怎麼處理股票。現在股市一路往上,景氣也算是在高檔,你買錯股票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但是,如果指數開始往下,買錯股票可能會讓你損失不少心血。

再來,10年前也很少聽見「存股」的說法,目前市面上的存股達人有經歷過幾個景氣循環?可以跟你證明這個方法可以在20年~30年以上,經歷不同的波動還可以存活嗎?現在有效的方法不表示未來也有效。我聽過的存股方法與存股標的,我也不認為是個好方法、好標的。因此,如果你喜歡這個邏輯,也沒有被我說服,我建議你小小嘗試就好,放小部位在存股,等到這波景氣下去再上來,你的存股還沒有出問題,再考慮多配置一些。

最後提一下,近期大家最喜歡存的金融股。許多人都覺得存金融股很安全,但是,我覺得金融業的風險沒你想得低,你覺得風險低根本是無知。

我從2009年開始操盤基金,就是大部位買進金融股,比重從30%到50%都有!因此我肯定最能理解大家想存金融股的原因,不外乎金融股評價比較低、金融股配息率比較高、金融股的業績比較穩定、金融股是社會大眾都會需要的一個重要產業,以後也不太可能會消失,公股行庫一定不會倒等。既然金融股這麼好,那存金融股不就好棒棒?

不過,請各位冷靜想想,存金融股是何時開始熱的?是不是在這1年、2年間?2009年到2019年這10年,算是個大多頭,因此某一套策略在這10年很有用,並不表示未來也會很有用。如果這10年你買了某某股,抱了10年,賺了100%,聽起來還不錯,但是你忽略了機會成本。同樣的情況,你去買元大台灣50(0050),你可以賺200%。這時候你還會覺得買某某股好棒棒嗎?

這是機會成本的觀念。拿2009年9月1日~2019年10月25日這段期間來看,元大台灣50漲了151%,台灣金融指數約漲了130%。既然同一時期,金融指數的漲幅輸給元大台灣50,那為什麼不存元大台灣50就好呢?

再來,我也相信官股銀行不會倒。不過,官股銀行不會倒,跟買官股股票不會大虧錢,根本就是兩碼子的事。你是買股票,不是買銀行債券,當發生金融海嘯或景氣惡化,讓銀行業、壽險業大虧錢時,最後政府為了維持金融秩序,一定會出手支撐金融股,但是,那個方法是,政府增資入股。

假設你擁有的官股金控股,現在股價20元,如果大盤的價位只剩一半,例如從1萬點變成5,000點後,可能官股金控股的股價只剩10元,甚至更低,這時候銀行業或壽險業會因為虧損太多而出現資本不足的問題,所以需要大增資,那麼股價肯定在這波恐慌下,再大殺一波,殺完股價可能只剩5元。在政府增資入股後,你的持股又被官股稀釋掉很多。

銀行雖然不會倒,但存金融股風險其實很高
雖然說銀行確實不會倒,但是,這一整波下來,你大概虧到只剩原本的10%~30%。你的資金如果虧到剩下1成、2成,那跟虧光也沒差很多了;你虧到剩3成,你也是笑不出來了。上一波金融海嘯,美國金融股就是這樣,台灣有些銀行也差點變成這樣,例如:台新金(2887)、新光金(2888)。你不要說下一波金融海嘯一定不會發生,我可沒這個信心。你可以用不會倒這點來買債,但是用這點來買股,顯示你對股票根本沒什麼概念。

除此之外,存金融股的人還犯了持股沒分散的大忌。存金融股的人既然自以為很安全,還會去買債券分散嗎?不會!全部資產都壓在金融股,不覺得這樣賭很大嗎?存金融股的現金股利也不是掛保證,你今年市值1,000萬元的金融股,配50萬元現金回來,當景氣一往下,銀行馬上可能就配不出現金了。近期就有很明顯的案例了,例如: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等金融股,去年(2018年)投資部位大虧,就影響到今年(2019年)的配息。

然後居然有人存股還開槓桿。他們心想,反正金融股配息5%,借錢只要3%,來回還賺2個百分點!散戶真是聰明,那萬一景氣崩盤,股價對折,公司配不出利息的時候,你覺得銀行會跟你說,3%利息可以幫你減免?不可能!你欠的債還在,你欠的利息不可以遲,你死定了啊!散戶就是往往這麼神操作,不搞死自己不罷休。

然後有些存股個案感覺很棒,但是我看下來發現,即使那個人不用存股,存錢也有差不多的績效。假設存股累積到1,000萬元,他沒存股光存錢應該也達到700萬元,只是剛好碰到10年大多頭,他有投資股票罷了!你應該學習的是人家存錢的功力,存股那塊沒存到股票掛掉,都只是運氣好!更何況官股金融股真的那麼安穩嗎?以前做DRAM、面板的那些公司,官股銀行在裡面占的比重都超大,因為得負責扶持產業,尤其是國家政策所支持的產業。聽說近期的南向政策、離岸風電,又全部是官股銀行埋單,偶爾有什麼聯貸案違約爆發,官股銀行一定也都有「中獎」。這樣你還覺得投資官股金融股很安全嗎?(本文摘自《上流哥:這年頭存錢比投資更重要》第5章)

博客來購買連結

小檔案_上流哥

本名李憲彥,1977年生,在操盤公募基金9年後於2019年3月決定離開職場,是一位退役的基金經理人,目前是FB粉絲團「上流哥投資理財粉絲團」版主。

上流哥崇尚價值型投資,喜歡買進股價有吸引力的股票,股齡長達19年,歷經過3次股災(2000年網路泡沫、2003年SARS和2008年金融海嘯)仍屹立不搖。他的投資績效平均每年贏過大盤5.97個百分點,現有資產超過2,000萬元,是一位出色的投資高手。

【Facebook粉絲團】上流哥投資理財粉絲團

延伸閱讀
投資績效每年贏大盤6%,累積2千萬資產,上流哥: 19年實證,價值投資可戰勝大盤!
小資族靠存零股 養出金雞母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 Smart智富月刊 的文章

價值投資3步驟 滾出大財富
Smart智富月刊
留言 2
  • 莫小華
    這篇很實在
    2020年01月02日08:53
  • 信坪
    實用文,受教了!!
    2020年01月02日06:0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