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是假的,區塊鏈是真的,」比特幣起頭的瘋狂炒幣活動,遲早都會落幕,但它的底層技術——區塊鏈,不但正在成真,而且將如網際網路,徹底顛覆當前的產業、社會。這個被視為將取代網路經濟的新技術,連習近平都不敢輕忽,與AI、物聯網,並列為中國最需強化的五大科技之一。現在的區塊鏈,就像90年代網路發展初期,商機勃勃,但也危機四伏。台灣準備好「上鏈」了嗎?區塊鏈該如何應用,才能打造出「去中心化」的美麗新世界?
區塊鏈(Blockchain)代言人比特幣,去年一年漲三倍,一枚比特幣一度近2萬美元,如今身價暴跌只剩三分之一。
如果你以為區塊鏈熱潮已經結束,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延伸閱讀:不懂技術沒關係!圖解告訴你區塊鏈可以這樣用)
我們尋著蜿蜒小路,來到海拔800公尺的南投竹山。
意想不到的區塊鏈實驗場
在這裡,沒有城市喧囂、也沒有瘋狂的比特幣炒家,民宿「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與回鄉創業的工程師黃俊毓,正默默地打造一個烏托邦實驗。
遠離投機,何培鈞(左二)夢想要靠區塊鏈重建竹山小鎮的經濟,幫助在地商家與農民。(邱劍英攝)
何培鈞大學時舉債千萬,整修老屋,打造出聞名海外的民宿,為沒落的小鎮帶來每年上萬的觀光客,成為地方創生的典範。
但有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何培鈞和團隊站在大街上拍照,雙手叉腰,英雄姿勢。
「就在這裡,」何培鈞站在竹山老車站前的大街說,「我看到旁邊的鎮民冷冷地看著我。我那瞬間發現,我帶來一車車的遊覽車、觀光客,其實對這塊土地一點幫助都沒有。我只幫到我自己。人潮、錢潮我都帶來了,但是我用最低的成本進口外面食材,小鎮的經濟沒有因此改善,觀光客來了又走,留下垃圾,人口一樣外流。」
何培鈞想讓觀光同時改善當地經濟、生態和文化的系統,黃俊毓建議他不如善用區塊鏈,記錄生產履歷,並發行社區代幣「光幣」(命名來自光點聚落)。
「光幣不只是貨幣,而是一種竹山貢獻值的概念,」黃俊毓解釋。
從竹山小鎮到PTT,都在實驗
目前已有五家竹山鎮的商店,加入光幣經濟體的測試,強調當地原料手工製作的泰元竹藝社是第一家。
泰元竹藝社創辦人林家宏拒絕外包中國製造,透過區塊鏈彰顯他的在地價值。(邱劍英攝)
創辦人林家宏拿出他得意的特產「竹牙刷」,這個產品從採竹子到加工,每個在地供應商的產銷流程,都記錄在區塊鏈上。觀光客用光幣買這支竹牙刷時,立刻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錢,多少給了當地加工廠、農民。(延伸閱讀:從醫院到養豬場,你不知道的人都在玩區塊鏈)
不同於許多區塊鏈新創的初次代幣發行(ICO),要大眾拿錢去買。竹山的光幣可靠在竹山鎮「打工換幣」,或參與鄉公所竹林復育等,對地方有貢獻的活動來取得,得到後可在竹山鎮當地使用。
這套預計在年底公開測試的區塊鏈計劃雖然小,已受到政府重視。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蘇文玲認為,光幣令人興奮的地方在於能把「社會價值貨幣化」,也能串接起地生態圈,希望複製到其他偏鄉。
不僅是實體社區,虛擬社區批踢踢(PTT)也搭上區塊鏈熱潮。
黃俊毓所屬的區塊鏈公司BiiLabs,正與PTT大神杜奕瑾合作,打算將網路論壇PTT,變成去中心化架構的社群論壇。解決流量一大、伺服器老是掛點,讓網民崩潰的噩夢。(延伸閱讀:區塊鏈救世主,拯救媒體與社群)
小辭典: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新的記帳方式。15世紀人類開始用「複式記帳法」來記帳,讓銀行裡的數字能夠被全世界的人信任,催生全球貿易、以及近代的資本主義。每個人的交易紀錄都存在銀行等中介機構,是中心化的體系。比特幣透過加密技術,用分散式帳本跳過中介銀行,讓所有參與者的電腦一起記帳、確認,成為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統。以太坊在比特幣的基礎上,再加上智慧合約的功能。智慧合約是用程式寫成的,依據合約,還可搭配金融交易,因此許多人透過它來發行自己的代幣。智慧合約還可用來記錄股權、資產所有權、醫療病歷、證書等,讓區塊鏈的發展有無限可能。
五兆商機,習近平看重
比特幣一直大跌,區塊鏈為什麼還這麼熱?
「比特幣是場騙局,區塊鏈才是真的,」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一語道破。
智庫顧能(Gartner)估計,全球區塊鏈在2025年將有1700億美元(約5.1兆台幣)的商機,是台灣去年半導體產值的20倍。
2030年邁入成熟期前,年成長率近60%。
這個被視為將取代現行網路經濟的新技術,就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不敢輕忽。
雖然中國在去年9月禁止ICO投資,但今年6月,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大會上,將區塊鏈、AI、物聯網等科技,並列為五大需加速突破應用的目標。中國扶持自己的區塊鏈底層技術NEO,打算跟目前全球最普及的以太坊分庭抗禮。
「區塊鏈還處在很早期的發展,就像是1990年代網路剛普及的時候,百廢待舉。也因為這樣,機會太多了,」創辦無名小站及群募平台FlyingV的林弘全興奮地說,「我過去二十年,沒看過這麼有潛力的科技。」(延伸閱讀:只顧追比特幣?別低估了區塊鏈)
《經濟學人》將區塊鏈稱為下一代的網際網路。沒有搭上這一波網路熱潮的台灣,能不能搭上這班嶄新列車,引發關注。
物聯網上鏈,台灣最有機會
林弘全直言,目前區塊鏈還處於網際網路www未決定、主流技術不明、底層架構互相競爭的階段。除了以太坊、NEO之外,還有很多新技術起來。他共同創辦的BiiLabs,推廣的是另一個底層技術:IOTA。
IOTA被稱為第三代區塊鏈,交易速度快、不用手續費,適合大量小額交易的機器溝通,因此被認為最適合用在物聯網。
總部在歐洲的IOTA基金會,已與台北市政府合作。首席工程師葛雷夫(Edward Greve)今年移居台北設立研發中心。他對台灣寄予厚望,因為台灣硬體技術成熟,最有機會成為「物聯網上鏈」的基地。(延伸閱讀:不懂技術沒關係!圖解告訴你區塊鏈可以這樣用)
IOTA上最大的一筆資料就是來自台灣,偵測PM2.5空污的「空氣盒子」。全台1200個盒子資料,過去上傳雲端,集中儲存在中研院主機。但現在已全數移到IOTA,每個盒子就是分散式資料庫,省下伺服器成本。
林弘全(右)歷經早年網路崛起的無名小站、FlyingV,現在與朱宜振(左)、黃敬群(中)聯手創辦分散式帳本新創公司BiiLabs,要取代網路。(邱劍英攝)
「炒幣」熱錢湧入,泡沫浮現
不過,想創造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改善當前社會問題的夢想家們,現在正被淘金者包圍。(延伸閱讀:八年級生改變世界!區塊鏈大神們,該如何打敗投機?)
湧入台灣的不僅是工程師,也有一波一波全球流竄、擋也擋不住的熱錢。「這場科技革命像達康(.com)網路熱潮一樣,正走向泡沫,」經歷過網路泡沫時代的林弘全觀察。
「現在只要掛著區塊鏈招牌,隨便都能撈個幾千萬美元!」專門投資區塊鏈及金融科技的源鉑資本創辦人胡一天說。
據CoinMarketCap統計,光去年,全球就發了1400種加密貨幣,總市值是前年底的20倍。
今年5月,受前交通部長葉匡時與大陸學者朱嘉明所創「陽明山未來學社」邀請,自稱是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萊特(Craig Wright)來到台灣。
當天,萊特嘴上叼著一根牙籤走入記者會場,他不耐煩回應,《天下》記者詢問「你是不是中本聰?」卻不斷推銷他主導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延伸閱讀:他自稱比特幣之父 「中本聰」登台,卻掀起加密貨幣詐騙疑雲?)
自稱是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萊特(Craig Wright,圖右)來到台灣。(黃明堂攝)
記者會上另一個「亂入」者,是中國的「比特幣黃金」(Bitcoin Gold)創辦人廖翔,兩人一個講英文、一個講北京話,在記者會上演唇槍舌戰。
民進黨執政後,陸客來台減少五成。但這場區塊鏈大會,到處都是操著標準大陸口音的陸客。包括廖翔在內,這些中國ICO的發幣者、投資人,在大陸一聲令下禁止後,紛紛以台灣為中繼站。
原本,全球幣圈六成的資金就來自中國大陸,這些資金部份湧入,造就台灣幣圈的奇景。
小辭典:什麼是ICO(初次代幣發行)?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縮寫,類似股票市場IPO(上市),由公司公開募資,投資人無國界和年齡限制。由於各國法規限制,現行區塊鏈企業發行的代幣(token或coin),以功能性代幣(utility token)為主,購買代幣的投資人拿到的不是公司股份,而是一種可用來購買平台服務、產品的代幣。為了吸引購買,持有代幣通常享有打折、預購等優惠。
胡一天解釋,比特幣過去幾年從100漲到高峰2萬美元,數百倍的資產膨脹,造就了第一批加密貨幣富翁。(延伸閱讀:暴漲暴跌有如搭雲霄飛車 6張圖看懂比特幣)
「你可以說資本浮濫、也可以說泡沫。事實上,現在很多混水摸魚的區塊鏈項目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這產業還有一大筆燒不完的錢,」他分析。
「直銷、坊間課程、非法吸金……,太多了。我就怕這個產業在還沒出來之前,就先被搞爛,」倡議自律組織的立法委員許毓仁直言。
「幣圈現在實在太亂了,這對鏈圈(專注在區塊鏈技術者)的人來說,是個很不健康的影響,」台灣新創奧丁丁創辦人王俊凱說。
多位專家建議,泡沫中,要辨別項目的虛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析「區塊鏈是否真正解決舊商業模式的痛點。」(責任編輯:洪家寧)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請天下雜誌651期《區塊鏈 是夢想還是騙局》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阿 澤 用虛擬錢幣換真鈔跟用真鈔換虛擬錢幣,各位看倌各自了解,真真假假如幻似真,炒作?吸金?...
2018年07月05日09:4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