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是一部台灣犯罪的劇情片。一開始描述陳桂林槍殺黑道老大,並在其喪禮中又再次槍殺幹部,在他離開現場時,露出一張得意的笑臉。後來,他成為一名在逃通緝犯,躲躲藏藏藏了四年,卻從地下醫生張貴卿口中,得知他的奶奶病逝,這使他下定決心停止逃亡的生活。
當時,陳桂林與張貴卿坐在路邊攤的椅子上,張貴卿交還奶奶的遺物,並問他:「所以你要躲來躲去的,要躲到什麼時候呢?」
陳桂林若有所思地回應:「我本來很擔心,擔心有一天我上了新聞,我奶奶會很難過,現在她走了,我要幹一票大的,讓道上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誰。」
就在此時,張貴卿拿出 X 光片,並告知他已肺癌末期,生命只剩下半年,勸他:「與其像一隻死在暗角的老鼠,倒不如光明正大一點。人死留名,至少換來一點尊嚴。」
陳桂林聽出了她的言下之意,並說:「你要我去自首?」然後他戴上帽子冷冷地說:「趕緊幫我找個肺。」,便轉身離開路邊攤。
(猜你想看: 你也受困於「假自尊」嗎?《低谷醫生》治癒語錄:今天的你要好好的,才能幫助明天的自己)
圖片|《周處除三害》劇照
後來,陳桂林真的來到警局自首,但警察卻沒有一眼認出他,甚至還要求他跟一般民眾排隊。這使陳桂林誤以為自己連自首的資格都沒有,於是他開始計畫大幹一票。
接著,他將自己的病情,告知黑道小弟金毛。金毛擔心地詢問:「台南有個神醫,不然我們明天去看一下啊?」
陳桂林卻回:「我不是怕死,是怕死了沒人記得。」面對死期將至的他,決心要成為「周處除三害」的周處,除掉全台排名前兩名的通緝犯,在這世界上留下自己存在的證明。
你是否也曾像陳桂林一樣,承受著「不被記得」的痛苦嗎?有時,這樣的痛苦比死還要難受,因為自己彷彿不曾存在過。
追求價值,反而讓人更感到痛苦
回溯成長的歲月裡,父母能否理解與回應孩子的感受與想法,對其自尊的建立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如果你的父母親,總是忽略你的情緒與需求,你可能會越來越認為自己沒有存在的意義。如果你的父母親,總是否定你的付出,你可能會越來越認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孩子會透過保持良好的課業成績,來獲得父母的注意與肯定。長大之後,他們會自然而然地追求工作中的成就感,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然而,大衛‧伯恩斯醫學博士在《找回失去的快樂:認知療癒自救寶典》告訴我們:
「根據成就來衡量你的價值,會帶來自我挫敗。」
他指出這種信念雖然會使我們大受激勵,變得更加積極地投入創造性活動當中,但它會有「上癮」問題,就像吸食海洛因、酒精或安眠藥一樣,出現耐受性現象時,你會需要越來越高劑量的「興奮劑」,好讓自己感到亢奮,然而這樣的興奮感也會很快就消失了。
這可以稱之為「工作上癮」或「成功上癮」。當我們無法在工作上持續的成功,或者維持優異的表現時,會讓我們感受到挫敗與痛苦。
就像是陳桂林原以為自己是鼎鼎大名的槍擊要犯,但當他到警察局自首時,竟然沒人認出他,而且布告欄上的通緝犯名單,他竟然只排第三,自己的半張臉還被其他紙張遮住。這強化了他想擊殺前兩名通緝犯的動機,以證明自己的價值。
然而,當我們費盡心力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價值時,往往是一種低自尊的展現。
(同場加映:《可憐的東西》電影解析:女性主義視角下的挑戰與反抗)
圖片|《周處除三害》劇照
從「認知治療」分析四條通往健康自尊的路徑
如果,我們的價值不是來自於工作上的成就或他人的認可,那我們的自尊要從何而來呢?
大衛‧伯恩斯在《找回失去的快樂:認知療癒自救寶典》介紹了四條途徑通往自尊的途徑,他邀請我們找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1.承認沒有「人類價值」這回事。
大衛‧伯恩斯認為「價值」只是一種普遍性的籠統概念,不具任何實際意義,而且價值只會為人們帶來自我挫敗感。因此他建議,與其汲汲追求「價值」,不如為自己設下「務實的目標」,努力實現它們,例如追求滿足、快樂、學習、經通、個人成長,以及在每天的生活中與人交流,才能為自己帶來真實的快樂。
2.承認每個人都有「固有價值」。
大衛‧伯恩斯認為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那刻,都有「固有價值」。而這樣的「固有價值」是無法被衡量,而且永遠不會改變,並適用每一個人。
因此這與第一條路徑相同,我們無須白費力氣去反覆思考或追求個人的自我價值,因為我們本來就有基本的存在價值,至於那些攏統的價值感,即使再如何努力或費盡心力,也無法長長久久的握在手中。
圖片|《周處除三害》劇照
3. 認清「只有想法能讓你失去自我價值感」
大衛‧伯恩斯認為那些不合理、不合邏輯的負面想法,會不斷抨擊與折磨我們,並使自己失去自我價值感。就像是陳桂林因為自首沒被認出,而認為自己沒有「自首的資格」,這樣不合理的想法,毫不留情地奪走了他的自我價值感。
大衛‧伯恩斯在書中寫道:「問題不是出在你的實際表現,而是你貶損自己的批評方式。」也就是說,奪走你的價值感往往是來自於你的想法,而「現實」中沒有人能奪走你的價值感。
所以,他建議我們要選擇有意義的理性,來回應現實事件,並且反駁那些造成自己覺得不夠好的負面想法。如此一來,我們就有機會感受到,一種油然而生的喜悅與自我肯定。
4. 把自己當成好友來看
大衛‧伯恩斯邀請我們想像自己最仰慕或尊敬的大人物出現時,我們會如何善待他?並請我們用同樣的規格,來禮遇自己,同時充分地理解自己的優缺點,以及如實地接納它們。
在成熟的過程中,我們要如實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和限制,並且不帶有過度的自卑或自我貶抑,這就是一種愛自己與尊重自己的態度。
這篇文章並非要大家放棄追求成就,而是提醒大家,當我們只想要透過成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時,恐怕難以獲得內心的平靜與自尊,甚至會變得更加挫敗。
因此,請你記得,你本來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價值,而你想追求的高等價值是虛幻的。因此,當我們在追求價值與快樂的這條路上,除了付出實際的努力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的就是,時刻觀察自己的想法是否過度打壓與批判自己,並且把自己當成好朋友,如實的認識與接納自身的優缺點,這才能幫助你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快樂。
lesane 想像一下另一種情況:
不是想幹票大的,
是因為小票的 事業別人都不準,剛好剩大的 能做。
不是自尊低,是別人嫌自尊不夠低,所以別人不讓做小票的。
不完全是怕死,有一部分是怕死的 沒意義。
若有餘力,大的 事業最後人們總是會處理。只不過別人左封右堵,才會只剩大的 項目,否則,一般會搭配著 去 進行,以求相輔相成。
2024年03月23日15:3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