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甲辰龍年到來,最近中國網路上開始討論起龍的英文翻譯,今年許多中國官媒不再翻作「Dragon」,而是採用「Loong」(龍的音譯),甚至有文章指出,中國龍代表好運吉祥,地位崇高,西方龍則是象徵惡、醜,兩者形象有別。外媒分析,這反映中國官方希望掌握話語權,展現「文化自信」,但世界未必會流通這個翻譯。
綜合陸媒、《BBC中文》報導,雖然目前中國的中小學教材中,龍的英文多半仍譯為dragon,但《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在報導「新春龍舞挑戰賽」活動時,將龍年譯為「Loong Year」,「龍舞」譯為「Loong Dance」,央視春晚吉祥物「龍辰辰」的英文名也譯作「Loong Chenchen」。另外,近期許多中國網友曬照片時也自動將龍改譯為「loong」。
相較之下,2012年(上個龍年),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和英文報紙《中國日報》都採用「Year of the Dragon」。
《央視網》引述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彭萍教授指出,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什曼在著作中提到中國的龍,注音是loong,解釋時則使用dragon,後來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出史上第一部《華英字典》,將龍譯為dragon,這個翻譯延續至今。
報道指,西方龍是「口吐烈焰+巨翅長鱗+烈性如火」,形象負面,中國龍則是「馬頭+鷹爪+魚鱗+鹿角+蛇身+沒有翅膀」,象徵好運吉祥。因此,「Loong」更貼近中國龍的原意。
《北京日報》的評論文章則指,很多西方人看待中國的目光、翻譯中國的文化,帶著一種對異域文化居高臨下的審視,文章強調,強起來的中國必須解決「挨罵」的問題,主動進行自我宣介。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耐基中國項目研究員莊嘉穎告訴《BBC中文》,此事反映出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變得更加「民族主義」和強調「文化自信」。他表示,這承襲近年的「去英語化」趨勢,中國一方面盼表現出自主性,同時卻沒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因此在「民族自信」與「國際化」之間迷失。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英語被視為面向世界的象徵,教育部同年將英語學習從中學提前至小學三年級;然而習近平上台後,提倡「四個自信」、
抵禦「西方影響」,近年英語的地位明顯降級。例如,中國各地把英文翻譯改成漢語拼音,北京地鐵將「Station」改為「Zhan」,街道以拼音「Lu」替代「Road」。去年中國兩會期間,更有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取消初高中英語主科地位,或降低高考外語分值。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告訴《BBC中文》,中國共產黨視語言為「思想工具」,也是教育的先天條件,官方的大趨勢是「不希望英語流行。」但他分析:「現階段中文還是無法取代英文,只能在一些的小節上做,用中方宣傳機器來慢慢改變。『dragon』改為『loong』反映出中國渴望掌握話語權,但只是自嗨居多。」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胖董不胖 別老搞虛的行嗎,張大眼睛看看你們身邊的爛尾樓,欠薪失業等更實在的問題不是活得比較真實些嗎,支那鴕鳥們把頭埋入土裏也改變不了支那持續衰尾的國運啦。
02月10日02:35
YM-Yang 共產黨的表現就跟西方龍一樣。
02月10日02:42
An 人家英文怎麼寫
乾你中國的中國字屁事了啊?😊
崇洋媚外
02月10日02:21
邵榮圳 中國龍字看起來像尤字
02月10日02:40
眼鏡張富祺 China應該正名支那而不是中國
02月10日02:5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