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擠擁的衣架,被摷得一塌胡塗扭曲變形的 T 恤,彷彿在繁忙月台上壓扁而失去靈魂的人,每次看到這番景象我都會惋惜:商人又製造了一堆無人愛惜的衣服。一季又一季的新裝,永無止境,不管是否快時尚,始終都與環保永續存在矛盾。畢竟「時尚」也是一時風尚,怎能苛求天荒地老。
既然活著必然會對地球帶來負擔,人已無法像亞當夏娃只用樹葉蔽體,在追逐時尚的路上,也只能盡量反思與補救,務求減少傷害。而我所想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有兩個:
一是找對風格,並只買美得令你由衷喜愛的衣飾。先介紹百年前的時裝精 —— 大家都知道 VIRGINIA WOOLF 擁有獨到的時尚鑑賞能力,她曾力讚貴族 OTTOLINE MORRELL 在派對上穿著的裙子,用「封蠟綠色」來描繪那襲亮眼的綠色絲裙,承認她的造型豔壓全場。而 OTTOLINE MORRELL 的風格亦非只用錢堆砌,她的審美貫徹始終:在英國巴斯時尚博物館的展覽「BRING NO CLOTHES: BLOOMSBURY AND FASHION」裏,展出了屬於 OTTOLINE MORRELL 的一襲黑色天鵝絨晚裝,泡泡袖誇飾了肩臂的線條,而蕾絲邊與魚尾裙卻注入女性柔美氣質。
她因為鍾情這種風格,多年來都反覆穿著,並持續訂造類似款式,其中一件天鵝絨束腰外套的衣領邊緣,還留低疑是化妝品的油性污跡 —— 也許是與朋友聚會時笑得人仰馬翻時,領口擦過臉頰的遺痕,如今封存在博物館裏。一件大衣或一套茶杯,若它每個細節都流露著美的巧思,你總不捨得將它扔棄,並且日久生情,哪怕袖口磨損、新色漸褪,依然願意讓它佔據家中的一個角落。退一步來說,足夠美麗的事物,即使將它捐掉賣掉,也總有人樂意接收,而不會輕易淪為垃圾。
順理成章,第二個方法就是考慮二手時尚。在歐洲旅行,最快樂就是一頭栽進慈善商店或古着店,將保存良好的舊衣舊物收為己有,移居巴黎的友人感嘆,穿二手衣服的風氣也該在香港流行起來才對。VINTAGE 服飾其中難得可貴的一點,就是在快時尚沒有氾濫成災前,衣服的壽命不止於一年半載,品質往往更經得起考驗,甚至比情人的盟誓更長久。
去年在加拿大的嘉年華裏,看到農場小豬依偎跌撞如此可愛,旁邊卻豎著豬肉料理的食譜,讓我決心戒掉了肉類。然後便想到,若繼續購買皮革製品、羽絨或羊毛衣等,在工廠化的養殖模式之下,其實不過也是換個方式奪去動物生命。偏偏我卻不能否認,來自動物絨毛之溫暖,真皮之紋理質感,確是如此誘人難以代替,可以理解為何人類覬覦牠們的毛皮。有時在古董市集望見皮草大衣,戰戰兢兢伸手撫摸之際,總會想起 ANNA WINTOUR 說過:「假皮草比真皮草更是一種污染」,她認為要達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古着皮草才是恰當的選擇。
所以當我在古着店,遇上命中注定的皮包或羊毛外套,總是會格外珍惜與欣喜。如果傷害已經造成,那麼這些動物來源的製品,必須值得長久穿用,才能償還人類對於其他生靈的虧欠。市面上,當然亦已有很多符合環保道德的純素皮革和羽絨,而殘害生命而得來的時裝,在整個生產鏈中都帶來無限污染,本應早就煙沒在歷史裏。
這個時代,說環保好像很容易被群而攻之,「不穿不吃不存在就最環保」說得沒錯,但虛榮貪靚愛新鮮的人,就必然是與地球為敵嗎?錯的是習慣只穿一季,甚至只穿一次的心態,致使人們付出低廉價錢,來換取粗製濫造與剝削人權來生產的衣服。望一望自己的衣櫥,快的不是時尚,它又不像罐頭會貼上過期標籤,快的只是人心,如果可以稍為慢點變心,或者才能貼近「永續」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