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人口老化、家庭變遷⋯⋯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如何想像未來?

愛長照
更新於 2024年06月09日16:17 • 發布於 2024年08月01日00:00 • 銀髮產業聚落✕愛長照編輯團隊
人口老化、家庭變遷⋯⋯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如何想像未來?

文/銀髮產業聚落✕愛長照編輯團隊
訪談/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吳慧靖助研究員
人口老化、家庭型態變遷、長照需求增加⋯⋯對臺灣社會不同層面都造成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想像未來的臺灣社會?
本次愛長照訪問了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的吳慧靖助研究員,和我們分享對臺灣社會的觀察,進入超高齡社會後,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吳慧靖助研究員,研究專長包含高齡與生命歷程、人口學等。
▍人口老化快速
臺灣在國際上屬於人口老化相對快速的國家,且截至2022年6月底止,65歲以上人口佔整體人口比重17.18%,預估將於2025年超過20%,成為國際上定義的「超高齡社會」,走在路上遇到每5個人裡面,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

這樣的人口變遷,讓醫療與長照需求快速增加,加重社會福利資源的需求;且國內消費需求、勞動人口減少,也會造成經濟上的衝擊,對國家社會有深遠的影響。
▍家庭結構的變化
晚婚、少子化,是全球年輕世代共同的趨勢,不過臺灣的晚婚現象在東亞國家中更為明顯,臺灣年輕人平均的初婚年齡也比美國要高。[1]
年輕人選擇不婚、晚婚,高房價、高工時都是可能因素;吳助研究員也提到,結婚對個人帶來的成本高也是原因,特別是女性,由於臺灣社會的家庭價值觀尚稱不上完全平等,女性仍需面臨家庭與個人事業成就之兩難,進入家庭擔任育兒、照顧長輩的角色,亦導致許多年輕女性面對婚姻感到卻步。
晚婚也會造成生育時間點延後,或選擇不生小孩,造成生育率下降。即使政府祭出育嬰假、生育津貼、獎勵等政策也有限,吳助研究員建議,設置足夠的托育中心、提供女性就業協助、男性多參與家務分工,亦會是改善問題的可行方向。
目前臺灣的長照仍然相當依賴夫妻、親子間的家庭關係,然而少子化似乎是往後數十年不可扭轉的趨勢,未婚、單身和離婚的人口增加,「養兒防老」觀念正在受到挑戰,傳統的家庭形式與照顧關係不再,未來由誰來照顧老年人?成為相當重要的問題。
▍夫妻、子女以外的支持網絡
✔ 親友、鄰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家庭結構變遷的背景下,老年人的親友、鄰居、孫輩、外甥等社會網絡,變得至關重要,即使不是伴侶、子女,這些人際關係仍可以提供支持。
許多人結了婚之後可能把重心放在家庭生活,朋友之間的連結逐漸減少,但家庭以外的社交支持系統仍有其重要性。
✔ 親密伴侶
在醫院裡照護病患的家屬,越來越多不是結了婚的夫妻,而是「老伴」、「男/女朋友」,雖然沒有婚姻關係,但仍願意相守到老,擔任照顧者角色。
吳助研究員提到,50歲以上未婚者,若其有關係穩定的伴侶,互相提供心理、情緒上的支持,維持社會參與,會減低憂鬱、孤立或疏離感的情形,對個人身心有正向影響。
✔ 政府資源、專業照護體系
家庭模式改變下,未來可能會更需要政府資源的挹注、建立專業照護體系,台灣或可參考歐洲或其他福利國家等地的模式,思考如何讓家庭的支持照護(顧)功能,與政府提供的福利資源相互補充、彼此支援,以確保民眾可得到適當的醫療照護(顧)等需求。
▍臺灣的長照政策,可以往哪裡去?
人口變化是長時間的過程,透過人口學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在社會政策、軟硬體建設上做好準備,盡量維持老年人口的健康,減輕照顧系統的負擔。
面對人口老化和家庭變遷,會建議台灣的長照政策做出哪些調整呢?吳助研究員提到以下幾點:
• 增加定點的社區資源據點
• 以社區為中心,建立基礎醫療設施、照護機構
• 發展公共集體住宅區
簡單來說,就是「以社區為中心」建設長照所需的資源和設施,讓資源容易取得、提升便利性,減少社交孤立的可能。即使單身或獨居,也有周圍的人會發現老人家的狀況,盡早提供協助,降低因家庭結構變遷而帶來的家庭照顧者縮減之人力問題。
▍個人可以做哪些準備?
現代社會急速變遷,我們一般民眾又可以如何應對人口老化的挑戰?
✔ 年輕世代

可以先思考,自己未來生病了該怎麼辦?老後想維持什麼樣的生活?例如經濟方面可以從財務規劃開始思考,預備高齡(退休)後,如何維持所需的經濟自主,以及規劃可能的醫療照護(顧)方案。
✔ 50歲以上、沒有結婚打算的族群
建議可結交朋友(例如:參與社團活動等),或維持穩定伴侶關係,朋友以及伴侶可以提供心理或是生活上的部分支持,同時維持一定程度的社會參與,協助維護高齡者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狀態。
✔ 年長者
相較於歐美國家文化,臺灣可能因為忌諱等原因,高齡者普遍不喜談論自身醫護(照顧)或是生命末期的等安排,建議可以自身先思考規劃、交代好相關事宜,讓自己和家人都更安心。
臺灣正站在超高齡社會的門檻上,這將是一個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的時代,不論是政府或一般民眾,都需要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人口老化和家庭變遷,並採取積極的行動來應對。政府、民間機構和個人更應該共同合作,找出臺灣在高齡化浪潮下站穩腳步的方法。
▍資料來源
[1]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晚婚、不婚現象因應對策之研究〉
繼續閱讀:
1. 面對人口老化海嘯 你應該先做好這三樣準備!
2. 給四、五年級生:養兒防老已經過時,多交一些朋友比較實在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