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太空產業台灣不缺席,而且要像火箭一樣一飛衝天!以此為信念,科技部長吳政忠還喊出,2023年預計要發射的福衛八號,有7成要採用台灣自製元件。
科技部今(20)日舉行「榮耀三十,迎向未來,國家太空中心成立30周年記者會」,會中吳政忠表示,太空產業就包含了太空、資通訊與機械等產業,過去台灣用了30年來打地基,接下來要以此基礎向上提升,搶奪2030年、2040年太空產業的新商機。
他提到,未來將有好幾萬顆低軌通訊衛翱翔天際,串聯生活的每個角落,低軌衛星兩千多公里外的視角,也帶來新的商機,透過整合國內電子五哥、新創公司的各種能量,將為台灣邁向下一個30年帶來嶄新面貌。
細數太空中心過去30年的成果,除了初步完成我國太空基礎設施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本土太空技術能量,包含小型衛星、探空火箭、衛星操控與衛星影像處理等。
截止至今,太空中心已發射完成福衛一號、二號、三號、五號及七號衛星計畫,其中,福衛五號是台灣自主研發的一顆衛星,採自製光學鏡頭,是台灣衛星發展的關鍵里程碑。
下一步衛星發射計畫,將分別於2022年、2023年與2025年發射獵風者、福衛八號與B5G衛星;其中,更是目標兩年後預計要發射的福衛八號,有7-8成採用台灣自製元件。
從政府政策的角度來看,行政院2019年通過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10年內將投入251億元;2020年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時,正式將太空產業列為我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2021年更進一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太空發展法」,為台灣太空發展建立法源依據。這些舉措逐步完整布局台灣太空發展的藍圖,同時也宣示台灣與國際接軌、積極邁入太空發展新紀元的企圖心。
太空商機不容缺席,台灣要做解決方案供應商
「現在是太空中心『轉大人』的里程碑」,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說道。台灣半導體產業必定會成為太空產業供應鏈後盾,未來10年將是一個超高速運算(Super Computing)時代,受惠於台積電先進製程的進展(如5、3、2奈米技術的領先),讓台灣在運算晶片的製造領先全球許多,同時也加速全球AI、CPU高速運算的進程,解決許多運算不足的難題。
除了超級運算力,超連結的通訊也是眾所注目的焦點。未來十年,量子運算、6G將會相繼誕生,為了讓超高速運算的能力遍地開花,就需要一個能夠涵蓋海洋、太空,甚至是每個產業的超級連接網路。
基於此,太空通訊產業的商用化發展也開始受到關注,包含低軌通訊衛星、監測衛星都開始陸續商轉。他認為,未來智慧地球、智慧社會和智慧經濟將不在只是夢想,隨著各應用的逐漸形成,將帶動更巨大的商業機會,為未來的生活帶來更多、更加智慧化的演進。
林百里強調,如此大的商機墊高太空產業的重要性,台灣不能缺席。台灣擁有重要的發展與供應鏈,過去是提供很多工具成就別人實現解決方案,接下來的台灣要做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讓台灣的軟體與解決方案產業蓬勃發展。
【熱門焦點】
Deepfake大解密!「換臉」技術更簡單,到底怎麼辦到的?
責任編輯:錢玉紘
周大和 飛鼠一號都被逼到出走澳洲了🥴
2021年10月21日05:00
BBC(周哥) 自己國家的衛星,多數採購自己國家生產的零件
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我的生活裡,只要國產有「正字標記」的產品,我都會優先考慮比較、選購!
因為,愛用國貨也能保障更多勞工一家的生計。
早年,政府力倡愛用國貨....
隨著經濟起飛,國人早已改變口味
但看看日、韓,特別是韓國的經濟崛起,不都是先壯大了自己的產業,讓一般國民能消費得起、支持國產製品,進而帶動產品知名度與銷量,提高經濟競爭力!
所以,這篇新聞稿,如果是國外衛星採購我國零件達7成,我熱烈鼓掌!
但只是供應本土衛星,我覺得,這是應該的和必須的...
內宣外,還應鼓勵國人,多買國產製品。
2021年10月21日04:47
洋 還在騙喔
2021年10月21日04:25
hsien 賢 👍👍👍
2021年10月21日03:3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