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公開場合無情批評,私下卻好到不行?解析中國、美國、法國、荷蘭人職場習慣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1月02日05:42 • 發布於 01月02日05:00 • 艾琳.梅爾

一月中旬的某個星期四,我與我的經理人學員在一間黑暗的會議室耗了 6 個小時。那天進行的是團體輔導,每一位經理人有 30 分鐘時間,描述他在工作所經歷過的跨文化挑戰,然後由同桌的其他參與者提供回饋和建議。每個人談起自己的處境,都有許多來龍去脈點點滴滴,因為一直全神貫注在那些挑戰的細節上,我開始頭痛起來。我們已經聽完了 9 個人的故事,現在正要輪到第 10 位的威廉。

一次團體輔導的真實經歷:荷蘭人的文化衝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威廉來自荷蘭,是一位有點害羞的經理人。這個安靜的傢伙,居然是一位行銷經理,讓人覺得很特別。他頂著一頭灰色微亂的頭髮,還有非常友善的笑容,讓我聯想到可愛的聖伯納犬。

威廉遭遇的問題與他團隊中的一位美國女性有關。這位同事住在美國東岸,與鹿特丹 (Rotterdam) 有六小時時差,因此每回團隊進行會議時,她都必須在開車送小孩上學途中打電話加入會議。威廉覺得小孩尖叫的背景聲音讓人分心,希望她能想辦法改善,但是話才一出口,對方馬上翻臉。

「我該怎樣修復我們的關係?」威廉詢問同桌的成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與威廉同公司的另一位荷蘭人馬丁很了解他。馬丁立刻跳出來發表意見,他語帶責難地說:「你這人不知變通又不善交際,才會與你的團隊溝通困難。」在馬丁發言的同時,我看到威廉的耳朵逐漸變紅。(這是尷尬?還是生氣?我不太確定。)但是馬丁似乎完全不以為意,仍然當著整組人的面,冷靜地批判威廉的缺點。

在那當下,其他成員全是美國人,都低頭尷尬地看著自己的腳。團輔結束後,好幾個人跑來跟我說,他們覺得馬丁的評論非常不恰當。

當晚在法國鄉間一家舒適的餐廳,我們籌辦了一場團隊聚餐。我比別人稍晚進去,卻驚訝地發現威廉與馬丁像多年老友一樣,坐在一起吃花生,喝著香檳,開懷大笑。

他們向我招手,這似乎是說出我的看法的好時機,「很開心見到你們在一起。下午那場課程集會後,我擔心你們彼此再也不說話。」威廉驚訝地望著我。於是我把話說得更明白:「當馬丁回饋意見時,你看起來有點不開心,不過或許是我沒搞清楚狀況吧?」

威廉自省:「當然,我並不是很『樂於』聽到這些有關自己的事情。聽人家說自己表現有多差,感覺並不好。但是我很感謝馬丁願意對我那麼坦誠,誠實地給我回應。像這種回饋是禮物啊!謝謝你,馬丁。」末了他還加上一個感激的笑容。

我心裡暗忖:「這荷蘭文化與我們的,真是很『不一樣』啊!」

人生之中總有那麼一回,那種過度直率激烈的批評突然落在你頭上。

你剛完成一項重要計畫,向同事徵求意見,結果他說你「完全不專業」。或者,團隊中某個成員批評你寫的補助金申請書「不可思議的沒用」。你也許覺得這番話讓人非常難受,或是認為這位同事太自大,可能你會就此抗拒對方的建議,同時還對他產生強烈的憎惡感,而那感覺持續難消。

說不定你有相反的經歷。如果你遇過很不直接的回應,你大概會明白,那種對你工作的誠實評價有多麼珍貴;也許你問同事對於你的某個企劃有何想法時,他告訴你:「大體來說很不錯。有些地方很棒,我特別喜歡裡面某些段落。」然後他挑出一些非常枝微末節的小地方,建議你做點調整,再說些「沒啥大不了」、「只是一點小意見」之類的話,讓你覺得你的作品近乎完美。

之後透過小道消息,你發現那位同事在背後嘲笑你的案子,說這是「幾年來看過最糟糕的案子」,你多半不覺得開心,大概還有很深的、遭人背叛的感覺,甚至長時間對同事產生不信任感,覺得他在你眼裡就是一個騙子或偽君子。

掌握跨文化團隊成員的些微差異!荷蘭、中國、美國、法國人職場文化都不同

自大與不誠實的狀況確實存在,甚至有時候人們為了政治目的的追求,或因為個人情緒問題而蓄意攻擊。 但是在某些案例,就像前面談到的那些不痛快的事,卻是跨文化誤解所導致的結果。

世界上不同地區的經理人,會因長年養成的習慣,而取截然不同的方式給予回應。中國經理人學到的是:絕不公開或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同事;荷蘭經理人卻是無論如何都要保持誠實,說話要直接;美國人被教導要把負面訊息包裝在正面訊息裡;法國人則是批評時很熱切,但給予正面回饋時卻保守謹慎。

對跨文化團隊的領導人來說,了解這些差異,同時掌握在這之間悠遊自在的祕訣,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本文摘自《文化地圖(2025全新修訂版)v,好優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老闆口中的「想一想」,差點害我丟了飯碗!小心「弱化詞」的真正含意
工作再忙,也要每天閱讀!Google 台灣總經理林雅芳如何選書?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