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5年,歐盟史上最嚴格的碳排放標準即將上路,對車廠來說,這是一場關乎生存的硬仗。未達標者將面臨高額罰款,總金額恐飆破 150億歐元。面對電動車滲透率不足、燃油車排放超標,各大車廠該如何突圍?
歐盟新規超嚴,超出一克就罰款95歐元!
自2025年1月1日起,新法規要求新車的平均碳排放量不能超過 93.6克/公里,比2024年的標準又降低了 19%。對車廠來說,這可不是件小事:
每超標1克二氧化碳(CO₂),就要罰 95歐元,累積起來的罰款總額可能飆破 150億歐元!其中,福斯(Volkswagen)光是罰款就可能高達15至47億歐元,Stellantis 也面臨高達30億歐元的風險。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最新數據,2024年初到10月的純電動車(BEV)市佔率只有 13%,距離2025年歐盟設定的電動車市占率 22% 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換句話說,車廠必須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電動車銷售,否則罰款將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罰款壓力山大,「減碳救命三招」大公開
為了避免巨額罰款,車廠們正積極出招,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招:燃油車漲價、電動車降價
車廠一方面透過調高燃油車售價,減少高排放車型的銷售,另一方面則大力推動電動車降價促銷。例如:
● Stellantis旗下的 Peugeot 在法國將非電動車售價提高最多500歐元。
● 雷諾(Renault)則將部分純燃油車型價格調漲約300歐元,但混合動力車價格維持不變。
● 福斯(Volkswagen)將旗下電動車ID3在德國的價格降至3萬歐元以下,以加速電動車銷售。
這樣的做法雖能縮小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價格差,但也壓縮了利潤空間,對車廠來說是個兩難的選擇。
分析師指出,車廠可能會推出更多電動車折扣活動來刺激銷售,然而這樣的策略無疑會進一步侵蝕本就微薄的利潤。例如,在英國,電動車促銷目標將讓汽車產業承受約60億英鎊的財務壓力。
第二招:碳權共用/碳排放合作(Pooling)
一些碳排放成績不佳的車廠,開始和電動車領先企業合作,透過「碳權共用」來達標。例如:
● 鈴木(Suzuki) 已和 Volvo 達成合作,降低碳排壓力。
● 特斯拉(Tesla) 和 比亞迪(BYD) 則成為大贏家,不僅電動車銷售成績亮眼,還能靠出售碳排放權賺取額外收入。
第三招: 推出更多平價電動車
各大車廠紛紛規劃推出售價25,000歐元以下的電動車型,進一步降低消費者門檻。例如:
● Fiat Grande Panda、現代 Inster 及 比亞迪 Seagull 等平價電動車,將陸續在未來幾年上市,成為市場上的主打選擇。
市場新局:誰能勝出,誰將受挫?
這場碳排放大戰,最有利的自然是電動車領先者:
● Volvo 以其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大量佔比,在降低碳排放方面領先業界。
● Tesla 和 比亞迪(BYD) 不僅擁有高市佔率,還能透過出售排放權大幅獲利。
反觀傳統車廠如福斯、賓士(Mercedes-Benz)和福特,依舊面臨龐大的排放缺口。數據顯示,福特和福斯的碳排放超標達 21克/公里,未來若無法加快電動車布局,恐怕罰款將成為壓垮企業的一大重擔。
為了應對這一壓力,歐洲多國政府與產業代表紛紛向布魯塞爾喊話,要求提供更靈活的政策調整。
德國經濟部長 Robert Habeck 提議,允許車廠將 2025年 超標的排放罰款與 2026至2027年 的碳排放表現相互抵銷,減輕短期壓力。同時,奧地利、義大利和羅馬尼亞等六國則直接要求歐盟委員會提前審查 2026年的汽車轉型法規,並適度調降罰款標準,協助車廠渡過這段轉型陣痛期。
這場「減碳生存戰」不僅考驗車廠的調整速度和市場策略,也顯示出政策靈活性在這場產業變革中的重要性。電動車滲透率能否快速提升,將成為歐洲汽車產業未來競爭格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