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一場「貍貓換太子」 看包公如何替宋仁宗生母李妃伸冤

上報
更新於 2022年05月27日13:53 • 發布於 2022年05月27日11:10 • 林淑珺
宋仁宗為《貍貓換太子》故事中的主角。(取自豆瓣電影)

宋朝的故事,以「包公案」、「七俠五義」、「媽祖」流傳最廣。包公,名拯,合肥(今安徽合肥)人,臉孔黝黑,官至開封府尹、龍圖閣大學士,民間傳說他是文曲星轉世。

他為官剛正廉明,判案公平,為民伸冤,人稱「包青天」或「包公」。他手下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勇士,又有精明的公孫策當師爺,幫他屢破奇案。他獲皇帝御賜「尚方寶劍」,可以上斬昏君,下斬奸臣。後人集合他辦案的種種故事,成為《包公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七俠五義》是清朝人石玉崑所著。全書以北宋時在汴京城內外活動的江湖遊俠為主角,其中有一些故事也牽涉到包公。以下我們介紹包公案裡最有名的二個故事:「貍貓換太子」、「鍘美案」,以及七俠五義、媽祖等的概要。

貍貓換太子:中秋節,宋真宗攜李妃、劉妃同在御花園賞月,賜二妃每人各一個金丸,一顆上刻「玉宸宮李妃」,另一顆上刻「金華宮劉妃」。

二妃此時都已懷孕,真宗就允諾二妃,誰生男嬰就立誰為后。節日過後,劉妃壞心,命太監郭槐買通李妃的接生婆尤氏,若李妃生男嬰就要她調包。李妃產期到時,果生男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郭槐從別處取來剝了皮的一隻貍貓,交給尤氏,拿牠換掉剛出生的男嬰。李妃看到嬰兒的怪樣,傷心欲絕,而真宗以為李妃生出妖怪,認為她不祥,將她打入冷宮。

尤婆將男嬰交給劉妃的宮女寇珠。寇珠遵照劉妃的指示,欲將男嬰拋下河中,但她於心不忍,徬徨無措,恰好太監陳琳迎面走來。寇珠知陳琳為人正直,忠實可靠,遂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他,要他設法救此男嬰。

陳琳聽了大吃一驚,接過男嬰,偷偷帶到真宗之弟八賢王的府中。八賢王不敢聲張,只得留男嬰在府中扶養,對外稱是自己得子,取名趙禎。隨後劉妃也生下一男嬰,遂被立為皇后。

但那個小孩只活到六歲就病死。真宗沒了兒子,心情鬱悶,到八賢王府遊玩,見到也已六歲大的趙禎,因父子天性,二人非常投緣。真宗喜收趙禎為子,隨後立之為太子。

一日,太子誤入冷宮,見到李妃,母子天性,相處甚歡。劉妃起疑,審問寇珠,寇珠忠義,撞壁而亡,劉妃遂再陷害李妃。幸好太監余忠代替李妃而死,宮女秦鳳將李妃偷帶出宮,遠送至陳州,給一個貧戶范勝和范宗華父子照顧。

秦鳳、范勝死後,范宗華在不知李妃真實身分的狀況下,仍盡心在破窯洞中照顧她。李妃感懷身世,常流淚哭泣,日久雙目失明。十年後,真宗死,太子登基為帝,是為仁宗。劉妃升為太后。

仁宗登基後不久,宮中鬧鬼。仁宗命包公入宮處理。此鬼為寇珠,她附在太監楊忠的身上,向包公訴說遭害的冤情。

包公答應為她伸冤,宮中才不再鬧鬼。不久,天下大旱,陳州鬧饑荒。包公奉命至陳州放糧。事畢,路經草橋時,突然一陣怪風吹來,將包公的烏紗帽捲走。只見那烏紗帽飄呀飄的,飄到范宗華家的窯洞門口,輕輕落地。

包公見狀,直覺這家人必有冤情。趨前一問,果見窯洞內端坐一位瞎眼老太婆,衣雖窮破但氣度高雅,直呼其「包黑子」,向他訴冤。

包公看到老太婆展現的金丸,再加上前不久聽過寇珠鬼魂的申訴,知道她確是國母李妃無疑,遂決定為她伸冤。包公帶李妃到八賢王府,由八賢王向仁宗說明原委。

仁宗大驚,命包公慎重審理此案。包公傳訊郭槐,郭槐堅不承認。公孫策定計,請一位女孩假扮寇珠,在三更半夜時,突然出現在獄中,向郭槐哀號索命。

郭槐正自驚疑不定,又來了牛頭馬面,將他帶到閻王殿。閻羅王居中高坐,將驚堂木一拍,大喝一聲:「還不快招!」郭槐嚇得半死,立刻認罪畫押。

此時,蠟燭突然全亮,原來閻羅王是包公扮的。郭槐被判死刑。劉太后知道消息後,自縊身亡。仁宗迎母回宮。

*本文摘自《笑談中國歷史,三民書局出版。

【作者簡介】

林淑珺

彰化鹿港人,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