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童市場為主的國產羊奶,過半供應學校及宅配,「班班有鮮奶」政策上路,尚未對牛乳產業造成正面效益,卻已讓羊乳產業成為最大輸家。
少子化浪潮與近年的 Covid-19 疫情,讓羊乳產業面臨極大壓力,近年羊農咬牙拚轉型,包含發展網路、團購等銷售管道,開發不同產品拓展市場。正當產業奮力轉型,突如其來的「班班有鮮奶」政策,大幅壓縮原本的學童乳市場,訂單銳減 2至 5 成,恐讓讓羊奶產業斷頭。
羊奶蛋白質凝乳較柔軟,比牛奶好消化
許多國人的童年,是從每日晨間一瓶溫熱羊奶開始。與牛奶相比,國人不僅將羊奶當成食物,更視為補品。
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科學系退休副教授林美貞分析,若僅以蛋白質、脂肪含量來看,牛奶和羊奶的差異並不大,羊奶所含脂肪酸為短鏈,因此氣味較重,但相對好消化。牛奶和羊奶進入人的胃後會凝結,但羊奶的蛋白質結構形成的凝乳較柔軟,相當適合小孩、老人飲用。
牛羊生理差異不同,羊奶生產成本更高
以同樣容重量包裝來看,羊奶價格明顯高於牛奶,這是因為乳羊的飼養、羊奶的榨奶等成本都高於乳牛。林美貞說明,每頭乳牛單日泌乳量可達 20 公升以上,每頭乳羊單日泌乳量僅 2 至 4 公升。換言之,若想得到一公噸的生乳,50 隻乳牛即可滿足,但乳羊則需 250 頭至 500頭。
而乳牛及乳羊的生理差異,也反映在榨乳工作量與成本。華南羊乳總經理李明遠指出,牧場榨乳時必須不斷地將設備套上乳頭,但牛有 4 個乳頭,羊僅有 2 個乳頭,光是套上、拆下設備的工序就多了一倍。
且羊生性好動,相當仰賴人工,才能將羊趕進榨乳室,「一個乳牛牧場,每天幾公噸的牛奶只是基本,但一個乳羊牧場,一天產出幾百公斤就算很多,而且很吃力」。
通路未進場,羊農合力經營,在學童市場生存
國內鮮奶四大龍頭統一、光泉、義美、味全均未收購羊奶,僅收購牛奶。國產羊奶的主要收購企業為嘉南羊乳、華南羊乳、豐新鮮及高屏羊乳,且這四家羊乳品牌的股東多為羊農。相較於牛奶,羊奶品牌可謂是羊農合力創建。對此差異,李明遠評論:「因為沒人要幫羊農,羊農只能靠自己。」
李明遠透露,十餘年前,統一、光泉都曾試圖投入羊乳產業,「進來才發現不好玩」,因為乳羊場的規模小且散落各地,收集生乳的時間、運輸距離高於牛奶,在超市販售也並不理想。因多數國人仍認為羊奶要熱飲,超商儲存乳飲品是低溫冷藏,而微波加熱後的羊奶,氣味更重,消費者接受度並不高,兩大企業便退出羊乳產業。
即便過了 10 年,一般超市、量販、超商通路,鮮少看到羊奶。李明遠說明,全台羊乳年產量僅 1 萬公噸左右,約牛乳產量的 2 %,因此羊乳難像牛乳一樣全面鋪貨到通路,「量根本不夠」。
數十年來,國產羊乳是由學童以及宅配市場撐起,7 歲至 10 歲的孩子,是台灣羊乳主力飲用者。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支氣管健康而訂購羊乳,下訂管道包含學校,或是自行打電話訂購、宅配,「完全是夾縫中求生存」。
Covid-19、少子化,持續壓縮羊乳生存空間
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秘書長蘇瑞娟表示,羊乳產業正分別遭遇近期短痛以及多年長痛。短痛便是 Covid-19,疫情導致飼料、牧草價格飆漲,也讓學校全面停課,羊乳訂單急劇減少,羊乳廠不得不減收生乳。羊農面對成本大漲、收入銳減的慘況,不少小場就此收掉。
「少子化」則是羊乳產業的多年長痛,李明遠說明,學童人數年年下滑,羊奶訂單也跟著減少,源頭的乳羊牧場則多是老農經營,羊農一年年變老、體力下滑,「每年都有人做不下去、不做了」。農業統計也顯示,乳羊在養頭數持續下滑,2023 年僅剩 3 萬 1782 頭,創下 33 年新低。
羊奶產、銷雙頭萎縮,將造成惡性循環,高屏羊乳運銷合作社總經理謝坤霖擔憂道,乳羊牧場變少,意味著羊乳廠收乳會更困難,運輸時間、距離都會拉長,運輸成本墊高,若反映在售價,消費意願恐受影響,若由乳廠自行吸收,將讓長遠經營備受挑戰。
乳羊對環境、氣候適應力強,羊乳應納入國家飲食政策
儘管產業持續萎縮,但羊奶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王建鎧分析,世界乳業主力是牛乳,全球羊乳產業、產值確實較小。羊乳生產成本雖高於牛乳,但近年全球溫度持續升高,喜歡涼爽環境的荷斯登乳牛飼養難度會越來越高,反而山羊對環境、氣候適應力更強,更能面對極端氣候頻發的未來。
Stratistics Market Research Consulting 出版的市場調查報告書顯示 ,2022 年全球羊奶市場規模將達 62.6 億美元,預計 2028 年會成長至 86.1 億美元,成長的機會與都市化息息相關。當中產階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對羊奶的花費便會提高,尤其是注重健康的消費者,對羊奶飲品及加工品的需求,會推動市場成長。
王建鎧認為,從戰略角度來看,2025 年紐西蘭液態乳將全面零關稅叩關,台灣乳業若受到衝擊、自給率降低,關鍵的乳品仰賴進口,「是非常危險的」。台灣鈣質攝取量嚴重不足,作為關鍵營養的乳品應提高攝取量,「牛奶、羊奶都應納入國家的飲食政策」。
羊乳廠轉型,收購乳牛剩奶,拓展多元市場
面對危機,羊乳廠也正在轉型。華南羊乳、豐新鮮羊乳、牧場自營的新生活羊乳等羊廠為了生存,也開始收購牛乳。
李明遠說明,近期冰磚奶、液態乳進口量持續增加,國內乳品大廠不再續約、陸續減少生乳收購量,許多乳牛牧場出現剩乳。羊乳廠為增加產品,也收購牛乳,或為想發展獨立品牌的牧場代工。
來到高屏羊乳運銷合作社的羊乳廠,產線上有各種尺寸、包裝材質及繽紛色澤的羊乳與牛乳,如同萬花筒般持續不斷地輪轉。李明遠表示,各羊乳廠會彼此支援,該廠房每天製作 30 至 40 支產品,上午處理牛乳,下午處理羊乳,全聯超市裡的瑞泉牧場鮮乳、高屏羊乳、華南羊乳等產品等都出自於此。
不只產品增加,羊乳廠也持續拓展通路。李明遠透露,疫情期間為了生存,羊乳廠不得不減收,同時使出渾身解數,發展網路銷售、經營團購主,並頻繁辦理促銷活動。有羊乳廠嘗試上架大型連鎖量販,盡一切努力拓展新的客群。以華南羊乳為例,過去八成營收來自學童、宅配市場,現已降至六成,更發展出銀髮、女性等新市場。
頭過身未過,卻遭學童乳政策斷頭
李明遠坦言,儘管各羊乳廠都在開拓新市場,但學童、宅配依然是羊乳最主要的市場基底。目前轉型「頭過身未過」,一紙學童乳政策來得猝不及防,產業感受如同斷頭刀。
蘇瑞娟透露,羊乳產業事前未被告知、遑論溝通,直到政策即將上路,各家羊乳廠訂單突然銳減兩成至五成不等,「太錯愕了」。
羊乳市佔率最高的嘉南羊乳首當其衝,嘉南羊乳廠物部經理張聲亨透露,「 8 月才聽到政策」,訊息來源更是經銷商,接洽學校的經銷商陸續遭到停單,「我們才發現慘了」。嘉南羊乳的學童、宅配收入分別佔 20%、80%,失去了學童市場,僅靠宅配的收入難以撐起龐大的配送人力。
謝坤霖也擔憂道,高屏羊乳的學童、宅配收入相當,「我們也被影響了」。雖然還不明顯,但每週學童若能喝兩瓶免費的鮮乳,有學校認為一週僅剩三天有羊乳配送需求,便乾脆不訂購。他憤怒地表示:「羊乳產業已經很辛苦了,還要被政策踹一腳,為什麼農業部只記得國產牛乳、豆漿,卻把羊乳忘了?」
豐新鮮實業董事長尤鋒林也直言,下游經銷商陸續傳來學校不訂羊奶的訊息,才讓公司驚覺學童乳政策的嚴重性。「為了救酪農,政策要把我們羊農害死」,且即便學童乳政策納入羊乳,政策定價過低,「我們虧不起」。此外,羊乳廠銷售仰賴經銷商配送,但配送量能有限,根本無法參加學童乳政策。
李明遠則分析,相較於一戶戶宅配,學童羊乳一次可送一批,每瓶配送成本低,倘若學童乳政策每週只喝一次,「那不至於衝擊」,但若每週提供 2 瓶免費牛奶,許多學校便會考慮不再協辦羊乳訂購,羊乳的銷售、配送體系便會快速崩壞,「羊乳市場會就此崩盤」,轉型中的羊乳產業更直接被「斷頭」。
農業部:羊奶與鮮奶市場不同,影響有待商榷
民間認為學童乳政策衝擊羊乳,農業部畜牧司司長李宜謙回應,訂購羊乳的國人是基於特殊營養、健康需求,且羊乳會加熱提供,「這是鮮奶沒有的服務」,且有明確的市場區隔,是否真的會影響羊乳,還有待商榷,此外,農業部也歡迎羊乳業者投標學童乳,但羊乳多是區域型供應,目前看起來很難參與政策。
但李宜謙強調,對於羊乳產業的擔憂,農業部也會提供協助,國人多將羊乳視為機能性飲品,對小孩、老人來說更好消化,除了學童外,也非常適合長照,農業部近年來在農村設置綠色照護站,接下來也會編列預算將羊乳納入,成為銀髮族的補品。
延伸閱讀:
「班班喝鮮乳」政策倉促,採購價低於行情、缺冷鏈配套成「班班保久乳」、重擊羊奶產業
班班有鮮奶政策突襲,羊乳業者措手不及,訂單驟減2至5成,產業如遭斷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