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國衛院研究:PM2.5濃度上升 胎兒心臟病風險增21%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19年09月16日11:14 • 發布於 2019年09月16日10:55
國衛院研究發現,PM2.5可能使老年人肌肉量下降、脂肪量增加;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空污是健康威脅,老幼可能更深受其害!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當懷孕女性暴露PM2.5濃度上升時,腹中胎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風險增加21%,而老年人則是在PM2.5濃度升高時,會出現肌肉量下降,脂肪量增加的情形,恐與氧化性壓力、干擾荷爾蒙等有關。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郭育良表示,研究團隊利用2007年至2014年健保資料庫,鎖定782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對照4692未罹病的寶寶,同時比對其母親懷孕期間經常出入產檢醫療院所等地的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資料,再分析空污與致病之間的相關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郭育良指出,結果發現,當孕婦在孕程第3週至第8週、胎兒心臟發育的重要時期,暴露PM2.5濃度為36µg/m3者,會較暴露23µg/m3者,增加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風險達到21%,主要包含心房中隔缺損、心內膜墊缺損、肺動脈瓣阻塞等問題,研判可能是空污的微粒架構會形成自由基、氧化性壓力,進而導致相關疾病。

PM2.5不只是與新生兒的先天性心臟病有關,國衛院的另一份研究更發現與老年人的肌肉量下降、脂肪量增加有關。

郭育良說明,該研究主要透過與多家醫院合作取得樣本,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鎖定台北市、新北市大於65歲、共530位老年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研究團隊在校正年齡、性別、身高、體重、抽菸、飲酒、教育程度、身體活動、疾病、溫度、濕度等共變數後,再對照空污監測的平均暴露量,結果發現PM2.5濃度每增加1.4μg/m3,會下降老年人全身骨骼肌肉量0.4公斤、增加全身脂肪量0.7公斤,即使校正其他空氣污染指標後,PM2.5影響仍有顯著效應。此外,肌肉量減少主要是上肢與軀幹部位,脂肪量增加則是分布於全身。

郭育良認為,PM2.5會影響老年人肌肉量減少、脂肪量增加,可能與空污帶有多環芳香烴等物質,會影響代謝、干擾荷爾蒙有關。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