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廢棄牡蠣殼變身「自熱包」!瞄準露營、銀髮族 免開伙就能吃熱食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0年10月19日10:33 • 發布於 2020年10月19日10:33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林慧淳 圖/農委會水試所
廢棄牡蠣殼變身「自熱包」!瞄準露營、銀髮族 免開伙就能吃熱食

現代人生活忙碌,方便易烹煮的調理包應運而生,現在甚至有「自熱火鍋」、「自熱飯」等新型態的食品,不用開伙、加配料,就連微波爐也不必打開,只要加水就能自行加熱,等個幾分鐘,就有一鍋暖呼呼的湯、飯可吃,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團隊也研發新產品,將廢棄牡蠣殼加工製成加熱包,環保、節能又方便。

什麼是「自熱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自熱包的原理是利用生石灰(氧化鈣)加水後產生化學反應的熱能,進而加熱食物。日本火車站販售的「自熱便當」早就使用同樣原理加熱,而台灣也曾有廠商研發製作小量的「野戰加熱式餐盒」供國軍試吃,近年來有少數業者開發自熱火鍋、自熱米飯,但或許因為超商林立、餐食取得方便,因此消費者通常是因為好奇而買來嘗試,卻不會習慣購買,因此自熱食品在台灣沒有流行起來。反倒是中國大陸有許多廠商投入研發,口味愈來愈多,又搭上「小龍蝦」熱潮,自熱產品的銷量持續成長。

不過,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自熱食品對於行動較不便的長者是個新選擇,現在市售的調理包再怎麼便利,也是要開伙烹煮,或是用電鍋、微波爐加熱,而泡麵雖然只要沖熱水很方便,但口味較單一、營養也不夠均衡,這時,若能有內容物豐盛、有菜有飯還有魚肉的自熱食品,長者只要「倒入冷水」一個動作,就能輕鬆享用餐點,既安心又健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用火、不須微波、加冷水就好的自熱食品在中國大陸銷量年年上升。(圖片來源:自熱餐廠商微博)

除了對於長者自備餐點很友善之外,自熱食品也是露營登山的好夥伴,不必扛著大鍋小鏟、沉重食材,甚至不必帶瓦斯爐燒熱水,只要有自熱火鍋就能喝碗熱呼呼的湯,暖身又能補充體力。

廢牡蠣殼變身自熱包,更天然、環保

看準自熱包的市場可期,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也打算用這種方法解決多年來廢棄牡蠣殼的問題。台灣每年有16.9萬公噸的廢棄牡蠣殼,目前約有4成製成飼料、2成製作堆肥、1成用作育苗栽培介質,目前還有2.3萬公噸無法妥善處理,因此養殖池邊經常堆滿廢牡蠣殼,不但占空間,而且廢殼殘肉滋生蒼蠅臭味,汙染環境,因此水試所自107年起開始導入牡蠣殼加值關鍵技術,研發多元化產品,不但要解決水產廢棄物問題,同時也追求減廢及減排的循環經濟。

廢牡蠣殼轉製成氧化鈣,成為自熱包的主要原料。(圖片來源:水試所)

因此,水試所將牡蠣殼碳酸鈣加工成遇水放熱的「氧化鈣」,製成自熱。經過一年多的研發努力,再導入水產試驗所研發的水產調理包加工技術,結台灣鯛、鱸魚、虱目魚等,推出「即食調理餐包加熱套組」,利用牡蠣殼製成的自熱包,比一般化學合成的發熱包更天然、環保、安全。

水試所水產加工組副研究員葉念慈指出,牡蠣殼自熱包發熱後大約6~7分鐘就可讓調理包的外部水溫達到90℃、溫度至少可維持20分鐘,因此可以把調理包食物加熱到50℃左右,稍微放涼後即可食用。也因自熱包當中80%成分都是牡蠣殼轉化製成的氧化鈣,燃燒後的殘餘物以鈣為主,可作為改善土壤的肥料使用。

不過,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提醒,氧化鈣加水會生成熟石灰(氫氧化鈣)的強鹼性水溶液,具有腐蝕性,因此無論是市售自熱包或是牡蠣殼製成的自熱包,使用時切記不要拆開自熱包,以免灼傷皮膚。

延伸閱讀:

原本住豪宅、生活奢華的貴婦媽媽 為何轉變為「零廢棄生活教母」?

口罩也會造成生態浩劫! 一個動作讓環境更友善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