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每次開會都是免費「廣告」!Zoom靠這兩個飛輪加速,如何在視訊軟體戰場中脫穎而出?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1年05月12日12:07 • 發布於 2021年05月12日11:50

當新冠病毒(COVID-19)在2020年三月全面襲擊美國時,Zoom趁勢進入了所有人的生活當中。一夕之間,線上學習、居家辦公,甚至遠端舉行婚禮和葬禮已成為常態。而在所有視訊產品當中,Zoom成為了熱門的預設選項。

一年以來,大眾見證了Zoom所取得的商業成功,收益與用戶人數方面都有著巨大成長。對於Zoom的股東來說,Zoom成為視訊聊天的熱門選擇,其帶來的回報是相當驚人的。在這個早已擁擠不堪的視訊戰場裡,Zoom是如何成為新科狀元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Zoom簡單、好用

首先,Zoom的產品就是方便好用,而這也是Zoom迅速崛起背後的關鍵因素。

Zoom執行長袁征,是一位資深的視訊會議專家,在創辦Zoom之前,他在Webex有近十年的工作經驗,而Webex最終被思科收購。袁征在2011年曾嘗試提出Zoom的構想,但他的提議遭到拒絕。最後,他離開Webex並創立Zoom。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袁征作為全球最具經驗的視訊會議技術人員之一,自2011年以來,就不斷鑽研並創建適合現代社會的最佳視訊會議工具。相較於Google、思科和微軟等競爭對手,這些大公司通常只有一兩個團隊專注於此,並把視訊會議工具視為非核心的商業部分,正因如此,Zoom也順勢找到立足之地。

每舉行一次多人視訊會議,事實上就是一次該軟體的演出機會。 這意味著,若Zoom運行良好,便將收穫參與者的正面回饋,對該產品來說,是相當好的宣傳機會。

Zoom執行長袁征。

延伸閱讀:Zoom執行長登《時代》年度企業家!袁征如何獲員工98%超高支持、蟬聯最佳CEO?

不需要下載或註冊帳戶

其次,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的Zoom,都要比競爭對手更易於使用。或許這聽起來不算什麼,但這就是飛輪效應的潤滑劑。若使用其他工具,可能還要先下載其他東西或必須記得以前的登入密碼,但如果有人發送一條Zoom的連結,只需要點擊一下連結就能使用。

綜合這些因素,有助於解釋Zoom為何能在視訊會議的戰爭中獲勝,甚至早於新冠疫情爆發的時機。這段摘自2019年4月《富比士》對袁征的介紹,他在2013年首次推出Zoom時,就描述了該產品的優越性:

當Zoom推出時,它擁有幾項與眾不同的關鍵。它幾乎可以立即知道網路客戶使用哪種設備,這意味著Zoom不需要針對Mac或PC提供不同版本。它還提供了一道軟體層,遮蔽Chrome、Firefox或Safari等瀏覽器推送更新時,可能會出現的任何錯誤。即便在40%數據丟失的情況下,Zoom也能夠運行,因此它依然可以在不穩定或較慢的網速中運行,且每個主機帳號一個月僅需14.99美元,其價格低於競爭對手。Zoom的客服主管吉姆.默瑟(Jim Mercer)曾為競爭對手GoToMeeting工作,當時一位同事開設了Zoom的帳戶,想看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吉姆表示,「只要點擊一下就進去了,而且同時有25個參與者的資料。我們當時就在想,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延伸閱讀:疫情下當紅炸子雞!Zoom亞太業務成長573%,走出資安泥淖後,下一步要做到比擬真人會議

Zoom的「飛輪效應」

考慮到這一背景,便需要仔細研究一下Zoom的飛輪效應。Zoom的飛輪便是網路效應和專有技術的有趣組合。這兩部分都很強大,但對Zoom來說卻也相對脆弱:

1、網路效應

一切始於提供一次成功、便利的Zoom視訊通話,而在它成功之後,你會莫名愛上這項產品。一次令人愉快的使用體驗,其效益將比你預期的更為強大。

由於每次的視訊通話都是Zoom無需付費的產品演示,成功的通話品質將帶來更多使用者與收益。

2、專利技術

除了相對直接的用戶數之外,Zoom的優勢在於,這項視訊技術的便利性。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它在所有裝置及環境中都能運作。Zoom的使用者越多,它就能學會如何處理更多的邊緣案例,且它有足夠的現金能用來投資基礎設施。

不僅如此,Zoom還可以增加額外的使用案例。針對網路研討會和大型會議,Zoom已有能力運行多達1,000人的定期會議。這兩項投資都成為其飛輪效應的起點,更多成功的通話體驗,反饋給更多的使用者。

未來前景與潛在問題

然而,Zoom背後的兩個飛輪卻也暗示出兩個問題:

  • 1、若利用輕度的差異化來吸引使用者是相對容易的,當合適的替代品出現時,使用者會很容易被不同的服務吸引過去。這可能是因為出現一個技術更好的產品,或「視訊會議」的定義以一種不可預測的方式改變,而Zoom尚未準備好應戰。

  • 2、在某種程度上,Zoom已擁有足夠好的技術,早已超越一般的標準。然而,在用戶數超過一定的質量門檻時,難以保證還會對用戶體驗的差異投以關注。

網路效應的弱點

Zoom缺少一道護城河,因此容易受到後起之秀的影響。客戶仍需要一個理由來使用不同的服務,但Zoom在視訊品質方面依舊具領先優勢。我不認為客戶會在短期內主動尋求替代方案。

因此風險在於,視訊會議的形式最終發生了變化 。如今的視訊會議與十年前相比,無論品質如何,本質上都是沒有區別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用戶體驗創新,使視訊聊天感覺更個人化、更親近。儘管有花俏的背景和協作模式,但大多時候僅僅是人們盯著螢幕,鮮少有眼神交流,因為他們正望著自己的臉。

有無數新創公司正試圖對視訊聊天本身的體驗進行反覆運算。例如,Miro主要是一個虛擬白板工具,但其也提供應用程式內的視訊通話,最多可容納25人。 而Zoom可能會在自家的應用程式中建立一個白板功能,但很難比一個專門研發此項功能的團隊做得好。

而實際上問題的關鍵在於,Miro只是視訊發展的眾多方向之一 。若假設(1)無法預測未來何種視訊通話的運算會最成功,但至少有一種會成功,以及(2)Zoom無法將每一種有望發展的功能植入應用程式中, 這也意味著,Zoom在未來的創新面前是相對脆弱的

專利技術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可以了解Zoom專利技術的飛輪效應可能是有時限的。或許,用戶沒有強烈的理由,需要主動去尋找Zoom的替代品。 但最大的風險在於,Zoom可能會因慣性而失去使用者

Zoom並不像其競爭對手微軟和Google那樣控制分發。會議往往源自於電子郵件或日曆程式,而最大的電子郵件和日曆應用程式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視訊聊天工具,他們也希望用戶能加以使用。

面對這些問題,Zoom公司該怎麼做?

1、開發者生態系統

其風險之一,是 未來的創新恐削弱Zoom的現有客群 。與其像Facebook收購或複製新的競爭者,Zoom倒不如創建一個強大的開發者生態系統,允許人們使用Zoom的核心技術去建立自己的應用程式,或是在Zoom的基礎上添加變化,讓Zoom本身更引人注目。

Zoom有一項旁人難以競爭的重要資產:每天都有龐大的使用量 。若Miro不作為Zoom的競爭對手,而是將其白板功能作為Zoom內部的應用來銷售,將會有怎麼的局面?這可能會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並使Zoom能夠(1)隨著技術的變化與時俱進,(2)以獨特的功能鞏固客群。

2、減少對競爭者分銷管道的依賴

如果Zoom真的在微軟和Google的分銷優勢面前不堪一擊,它該如何改變這種情況?答案是: 透過發展或收購,加強自身能力來進行反擊

為了發展分銷,Zoom持續在擴增新產品,如Zoom Phone。但這可能不會讓他們走得更快,而我認為收購才是出路。具體來說,我希望看到Zoom收購或與Slack合併。

Slack是人們在Outlook和Google Workspace等企業協作工具之外,安排會議的一種替代方式。事實上,它在會議漏斗中的地位相當高,有了Slack,Zoom可以避開Google和微軟,在會議本身上滿足用戶。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

責任編輯:文潔琳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