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一提到「顧問」,多數人可能會先想到資深業界前輩,掛名在某某公司,偶爾出席會議給些建議,工作好像蠻輕鬆的。而麥肯錫、BCG 這些知名跨國管顧公司,也會稱員工為「顧問」,且一直有著「剛出社會不久,年薪就能輕鬆突破百萬」的傳說。
這兩種顧問的工作內容,其實大相徑庭。但它們究竟有哪裡不同?
這篇文章將以過來人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後面這種「管理顧問」的真實工作日常,並聊聊我在美國麥肯錫工作時的成就感和挑戰,以及為什麼對於想快速成長的人來說,管理顧問是個絕佳的職涯起點。
文章一開始,先來驗證一下都市傳說:在前述知名跨國管理顧問公司中,即使在薪資行情相較歐美日等已經相對偏低(物價也低)的臺灣區,「入職不久年薪馬上破百萬、甚至兩百萬新台幣」確實稱得上常態,但「爽缺」可絕對談不上。至於原因是什麼?相信你看完本篇文章後,就會非常清楚了。
年輕顧問憑什麼被 CEO 僱用?
管理顧問之所以神祕,連薪資水準都像「都市傳說」,主要是因為他們服務的對象通常是董事長、執行長或營運長等公司高層,一般人生活中很難接觸到這個職業。
你一定想問:「才 20 幾歲沒多少工作經驗,怎麼會有 CEO 請你們去顧問什麼東西?」好問題!的確,這些大老闆往往有著 2、30 年深厚的產業經驗,我們絕對沒有資格在他的專業領域中提供建議。不過一個企業除了專業技術,還需要面對組織管理和策略規劃。
舉例來說,當公司成長到某個階段,往往會面臨組織轉型,可能需要新設一個數位發展部門。但關於部門要怎麼設計規劃、該導入哪些科技工具、該招募或調動哪些關鍵人才,才能讓組織發揮最大效益?董事長們不一定有相關經驗。這時候,就會尋求如麥肯錫等第三方顧問團隊,協助規劃最佳策略。
新部門成立後,管理顧問也會根據企業的財務狀況,規劃未來發展策略,一方面讓新部門不影響原本企業的營運,甚至未來還能貢獻更多營收、有機會獨立出去成為子公司等等。這些商業規劃和風險估算,也都是管理顧問的工作範疇。
為何不找內部團隊?顧問的優勢在哪裡?
你可能好奇,這些決策為什麼不能讓內部團隊處理,而要花大錢請外部顧問?這是因為很多時候,「人的問題」是內部團隊最難解決的。公司內部成員之間有既定的權力關係、長期的工作習慣,甚至人情壓力。尤其每當涉及組織變革、升遷安排這類牽涉到「誰留下、誰走」的決策時,內部管理者要下手真的很難。
外部顧問團隊則往往能站在相對客觀的立場,把該有的分析做透、該給的建議給到位,讓公司高層可以依據數據來做決策。
另外,專業的顧問公司能夠橫向接觸不同的企業和產業,而客戶公司的困境也許早已在其他產業、企業中出現過了,這時顧問就有機會從不同領域的視角,幫忙找到已被驗證、可行性相對高的解法,進一步幫助企業突破瓶頸。
管理顧問升遷快是真的!但你準備好付出代價了嗎?
在顧問公司裡,職涯成長速度是真的很快。剛畢業進入管顧公司一般會從「Analyst」或「Associate」開始,主要工作是分析數據、整理報告、做 PPT,並在與客戶的互動中慢慢學會實戰溝通技巧。
管顧業組織架構非常扁平,同時提供快速的升遷通道。以我的前僱主麥肯錫為例,一般來說工作 2-3 年能晉升到「Engagement Manager」(專案經理),開始帶團隊、追蹤專案進度和成果,再過 2-3 年,可能就能升任副合夥人。甚至順利的話,出社會 10 年內成為合夥人都是很常見的。
除了升得快(當然若扛不住壓力和績效,淘汰也很快),管理顧問也能在職涯早期,就有機會和世界頂尖企業的董事長、CEO 同桌開會,從他們的一言一行與決策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到層峰商業菁英的思維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有野心的年輕人,畢業後找第一份工作時,會拼命想擠進管顧業的窄門。
壓力點滿、挑戰點滿,就是管顧的日常
然而,管顧業的高壓和高工時也是出了名的。客戶通常都是大老闆等級,工作強度和壓力自然非常高,顧問的工時基本從每週 60~80 小時起跳。除此之外,顧問常需要飛到客戶辦公室駐點,有時甚至是偏僻地區。很多顧問週一飛到客戶所在的城市,住在商務旅館,週五再回家。這種生活模式對有家庭的人來說真的很不容易,很多麥肯錫同事後來選擇離開,原因往往就是為了家庭。
如果我們用底下這張雷達圖的 6 個象限來評估工作條件,那麼管理顧問在「薪資」、「成長機會」的得分絕對會點滿,但「工作生活平衡」什麼的,幾乎就不用想了。
此外,顧問的工作節奏飛快,一般以 15 分鐘為單位來分配任務。例如會議紀錄通常在會議結束的同時就要統整完成,因為主管會直接根據會議結論分配任務,不可能會後才來慢慢整理。
關於這點,我在進麥肯錫的第一天就被震撼教育了:當天連續開了 10 小時的會議,主管指派我做會議紀錄,現場除了我以外全都是英文母語者,語速超級快,而我當時的英文程度完全跟不上,只勉強記了些片段。
主管看了紀錄後問:「Harvey,你確定這是你要交的會議紀錄嗎?還是你有記另外一份更詳細的版本?」那一刻的挫敗感,我到現在仍記憶猶新。
資料來源/AAC Talent Hub 課程簡報;圖/Dr. Harvey 提供
這種壓力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至少我在公司前半年,幾乎每天都是「適應期」。會議中也遇到不少挑戰,像是美國人常用俚語、各種比喻,甚至聊起一些共通的成長經驗(比如小時候的卡通或體育比賽),我一開始完全無法融入。這段時間確實充滿挑戰,但也逼著我迅速學會如何適應和應對,現在回想起來仍是一段非常寶貴的學習歷程。
這麼辛苦,值得嗎?
我的經驗是「非常值得」。儘管顧問業壓力不小,但成就感也很真實。首先薪水給得很到位,而且長時間出差讓你幾乎花不到自己的錢,很快就能累積一小筆財富。
另外,由於客戶給的任務,通常都是為了解決內部無法處理的棘手問題,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去「救火」。因此若能即時完成任務、達到預期或以上的目標,其成就感也是一般工作難以比擬的。
記得有一次,客戶在專案結束後,很激動的和我們說:「幸好有你們,最後才能在一個月之內解決這個問題!不然我們可能花整一年都解決不了。」那一刻,真心覺得自己在做有意義的工作,所有的辛苦也都值得了。
管理顧問的職涯下一步?
在顧問公司,很多人都不會待超過 3 年。管顧公司敢給也敢要求績效,時間一到「沒升遷就該走人」的潛規則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高壓力、超長工時和頻繁出差,也讓許多顧問在技能練到一定程度後,就會主動選擇轉戰其他行業。
而由於顧問工作中訓練出來的「將複雜問題拆解為可執行細節」以及「建立商業論點」(make a business case)的能力,都是各大公司的搶手技能。因此,很多顧問會在此時轉向企業的策略或商業部門,在新領域中繼續發展。
如果你希望在職涯早期培養稀缺的職場技能,管理顧問是鍛鍊這些組合技的絕佳訓練場。像是商業英文、會議溝通、提案表達、職場社交,這些能力都非常值得在 20 多歲時就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培養。
優先選擇能精進這些能力的機會,並思考「在哪裡可以學到最多東西、培養最多核心能力」。管理顧問或其他類似的高成長性職位,能讓你接觸到更多資源、解決更複雜的問題,並承擔更重大的責任(通常是和錢直接相關的任務),在短時間內鍛鍊出不論何時何地都值錢的職場技能。
【延伸閱讀】
●管理顧問業的論古知今: 130 餘年歷史的起點,與雄霸天下的「三巨頭」們
●終於進入令人稱羨的美國管顧業,然後呢?完整分析:晉升路徑、轉職出路與必備覺悟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