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即將步入尾聲,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在 12 月 2 日,選定「腦腐」(brain rot)作為 2024 年的牛津年度代表字。
根據定義,腦腐指的是「某人心理或智力狀態的惡化,特別是因為過度接觸被認為瑣碎或無挑戰性的內容而導致的情況。」套用在網路時代,該詞直指低品質、低價值的社群媒體與網路內容充斥日常生活,可能導致個人及群體智力退化和負面心理影響。
牛津關鍵字「腦腐」:年輕世代對社群內容的反思
牛津網站指出,「brain rot」一詞的使用頻率,在一年內增加 230%。不過,早在 1854 年,美國著名作家亨利.梭羅(Henry Thoreau)的《湖濱散記》中,就曾使用過這個詞彙,批評社會傾向追求簡單的事物,忽視深度思考。他在書中提到,「當英國致力於治癒馬鈴薯腐爛病(potato rot)時,有誰會努力治療腦腐——這種更廣泛且致命的病症?」
如今,在現代網路生活的詮釋下,「brain rot」已成為 Z 世代(1997~2012 年出生者)和 Alpha 世代(2013~2024 年出生者)在 TikTok 等平台上的自嘲用語,透露對網路內容負面影響的擔憂。
牛津大學語言學院院長卡斯柏.葛瑞思沃(Casper Grathwohl)表示,年輕世代作為社群平台的主力受眾,開始產生對短影音等碎片化內容有反省聲音,展現他們對社群媒體影響的某種自覺。
《劍橋辭典》年度關鍵字「顯化」:是正面思考,還是不切實際?
此外,《劍橋辭典》則是選擇「manifest」(顯化)為 2024 年度詞彙,該詞定義為「想像自己實現願望,並相信這樣做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具有代表「將夢想付諸實現」的意涵。
「manifest」一詞在疫情期間開始受到關注,之後幾年持續升溫,尤其是在 TikTok 和其他社交媒體上,數百萬篇貼文與影片使用了 #manifest 標籤。2024 年,許多名人如歌手杜娃.黎波(Dua Lipa)、美國體操天后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等人,都曾提到「顯化」如何幫助他們成功,進一步推升熱度、使其成為全球現象。
例如,黎波在成為歌手、發行第一張專輯之前,就曾「顯化」自己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音樂節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Glastonbury Festival)的壓軸表演者,2024 年她也真的達成這個目標。
現在,「manifest」廣受年輕世代青睞,強調積極思考與目標設定的重要性。著名的方法包括「3-6-9 方法」(3-6-9 method),意思是要求早上寫下想達成的願望 3 次,下午寫 6 次,晚上寫 9 次。
劍橋心理學教授桑德.范德林登(Sander van der Linden)表示,這些行為雖然會讓人們付出行動,卻不見得有明顯好處,「相信自己、帶著正向態度、設定實際目標並努力行動,這些方法是有益的。」
不過,研究也證實,自我肯定與目標設定的確有助於實現改變,但如果只是單純「顯化」財富、愛情或權力,可能會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和失望,「人們必須區分它是積極思考的力量,還是純粹幻想用意念改變現實的天馬行空。」
除了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辭典》外,其他機構或媒體也紛紛選出年度代表字:
《經濟學人》:「劣質政府」展現人民對未來的憂慮
2024 年被稱作超級選舉年,有 76 個國家在今年選出最新的領導政府。《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提到,重返白宮的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將為美國和其他國家或地區,產生許多未知變數和影響。
《經濟學人》以 kakistocracy(劣質政府) 一詞——意即「由最差者統治」,反映出部分美國人民對未來的憂慮。在川普當選第二天,kakistocracy 在 Google 搜尋量暴增,因為當時他提名佛羅里達州前眾議員馬特.蓋茲(Matt Gaetz)為司法部長,然而蓋茲因性醜聞而持續受司法部調查;除此之外,川普也提名擁抱陰謀論的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為衛生部長,頓時引起民眾譁然。
demure:嘲諷社會既定的價值觀
Dictionary.com 分析了大量數據,包括新聞頭條、社交媒體趨勢、搜尋引擎結果等,發現「demure」一詞在今年增長將近 1200%,原因就在於,Tiktok 的網路紅人朱爾斯.勒布朗(Jools Lebron)在 8 月初發布的短影音上,以「very demure, very mindful」(非常文靜、非常得體的)一句話,一夜之間形成模仿熱潮。
「文靜」一詞本來是形容低調且舉止儀態好的人,在勒布朗的短影音中,延伸出「符合各種場合的精緻且高雅的外表或舉止」的定義,嘲諷社會既定的價值觀,在不同場合該穿什麼、化什麼妝,都有潛在的限制。
brat:有情緒但依舊坦然面對生活的態度
在 2024 年夏天,「brat」在社群媒體上使用量增加約 1000%,迅速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流行文化詞語。就連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也將 brat 應用在她的競選標語當中,因此《柯林斯辭典》將它選為年度詞彙。
流行的源頭,來自於英國歌手酷娃恰莉(Charli XCX)在 2024 年 6 月發行新專輯《brat》。原本「brat」指涉的是帶有貶義的「小子」之意,在酷娃恰莉的詮釋下,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她在 Tiktok 中表示,brat 是一個有點混亂、喜歡派對,也許偶爾說些蠢話的女孩,用以表達一種誠實直率、有些情緒化但依舊坦然面對生活的態度,「就算崩潰了也能繼續享受派對。」
一張專輯能帶出新的文化現象,不僅標誌著專輯的成功,也代表這個概念準確地反映出時下年輕世代的部分認同。
核稿編輯:林庭安
資料來源|Oxfo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the Guardian、BBC、The Economist、CNN、dictionary.com、Collins Dictionary
延伸閱讀
12 年來最大「歲末跳槽風爆」醞釀中!逾9成上班族受不了,寧願放棄年終也要逃?
用一個廣告毀了聖誕節!可口可樂、玩具反斗城的 AI 廣告為何引起大眾反彈?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