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基因檢測在癌症治療策略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卵巢癌亦不例外。北醫附醫婦產部教授邱德生醫師指出,目前臨床上建議卵巢癌患者進行 BRCA 1/2 基因檢測以及 HRD(同源重組修復缺失)基因檢測,以協助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這些檢測有助於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例如 PARP 抑制劑和血管新生抑制劑),作為術後維持性療法,從而降低復發風險並延長患者存活期。
卵巢癌術後維持治療:兩項基因檢測助力標靶藥物選擇
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但若病情較重而無法立即手術,可先進行術前輔助化療,然後再進行手術,術後通常搭配化學治療。然而,邱德生教授指出,多數卵巢癌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展至第三或第四期,即便經過手術與化療,仍有 70% 的患者於術後兩年內復發。
幸運的是,現有治療策略中包含 PARP 抑制劑和血管新生抑制劑,這些標靶藥物能夠有效減少復發風險。邱德生教授強調,基因檢測在卵巢癌治療中的重要性,正是因為透過基因檢測可以確認癌細胞的分子特徵,從而針對其弱點精準對症下藥。
基因檢測重點:BRCA 與 HRD 的功能與應用
針對基因檢測的具體應用,臨床建議所有卵巢癌患者進行 BRCA 基因檢測與 HRD 基因檢測。邱德生教授進一步說明:BRCA 基因檢測 聚焦於檢查 BRCA 1 與 BRCA 2 基因 是否發生突變,這兩個基因負責修復 DNA 並維持細胞穩定性。若基因突變,可能導致 DNA 修復能力下降,進而增加癌症風險。HRD 基因檢測則評估參與 DNA 修復功能的多種基因 是否異常,從而提供更全面的基因資訊。
標靶藥物選擇:PARP 抑制劑與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應用策略
目前,健保提供部分 BRCA 基因檢測的給付,並根據測試範圍劃分為小套組(檢測 100 個基因以下)和大套組(檢測 100 個以上基因)。此外,台灣癌症基金會也提供善款補助,幫助卵巢癌患者進行 BRCA 或 HRD 基因檢測。BRCA 基因突變患者:健保已納入 PARP 抑制劑作為維持性治療的給付範圍。根據臨床試驗結果與實務經驗,PARP 抑制劑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此外,這是一種口服標靶藥物,患者可在家服用,無需住院,從而兼顧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
HRD 陽性患者:可考慮使用 PARP 抑制劑合併血管新生抑制劑進行雙標靶治療,以進一步提升療效。基因檢測結果為陰性患者:雖然目前健保未給付,但仍可選擇單獨使用上述標靶藥物作為治療選項。
邱德生教授提醒,PARP抑制劑容易出現疲倦、貧血,及血小板低下等副作用,不同PARP抑制劑副作用程度不同,而血管新生抑制劑常見副作用為高血壓及腹瀉等,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對藥品的反應及副作用不同,治療期間患者需配合醫療團隊,定期監測療效及注意副作用。若疑似有副作用發生,應立即聯繫醫療團隊以調整治療計畫。
政策與基因檢測品質把關:未來展望
基因檢測和標靶藥物的應用已成為卵巢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通過健保部分給付以及修訂《特管法》,對基因檢測實驗室進行規範,以確保檢測的準確性與安全性。然而,邱德生教授指出,政策雖然立意良善,但相關配套措施尚未完全落實,導致部分檢測機構在等待審查時無法順利執行檢測。
邱德生教授建議,政府若能加速 LDTs(實驗室開發檢測)的審查進程,將能更有效推動基因檢測的普及,進一步提升卵巢癌治療的效率。
隨著科技進步與治療方式的多樣化,邱德生教授鼓勵所有癌症病友保持希望,與醫療團隊共同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策略,攜手對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