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台灣要強化民主韌性 反制中共對台統戰、滲透刻不容緩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01月04日09:03 • 新聞編輯採訪

日前,陸委會宣布暫停批准《海峽導報》駐台記者申請,理由包括曾捏造民調影響台灣選舉,以及從事對台統戰:此外,內政部也召開政黨審議會決議聲請「統促黨」(中華統一促進黨)違憲解散,可以說是台灣政府祭出「反統戰」舉措,絕對不能放任中國恣意對台統戰。

當然,台灣政府的「反統戰」動作,可能和去年底網路名人「八炯」揭露中國統戰紀錄片有關,畢竟過去中國對台統戰時有所聞,中方統戰人員的對話內容在八炯的影片中血淋淋被呈現,不但讓那些被收買的中共代理人、代言人人人自危,台灣社會更看清中共對台統戰的醜態,台灣相關部門是有必要展現反制中國統戰的決心。
中共對台統戰就是要分化台灣 進而破壞民主社會運作

由於兩岸地理位置相近,語言又相通,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首當其衝,受到中國的統戰及滲透更直接更廣泛的影響,2024年3月,瑞典哥德堡大學「多元民主中心」(Varieties of Democracy Institute, V-Dem)發布「2024民主報告」,在各國遭受外國假資訊攻擊程度中,台灣連續第 11 年位居全球第一,而中國在「對外傳播假訊息的國家」名單從第 6 名上升至第 4 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近年來,中共對台統戰作為受到國內社會輿論關注,尤其是在八炯揭露統戰行徑及相關單位之後,也暴露中共利用中間人拉攏台灣民眾申請中國身份證,其中更傳出包括台灣民意代表,中國對台統戰的樣態及模式引發熱議,尤其是對台灣民主政治運作的影響。

當然,中共對台統戰不是近期才有,早在1949年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關係對峙的情勢之下,「統戰台灣」是中共推動「祖國統一」的必然之舉,只是,隨著時代背景的變化,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中共對台統戰已從過去「政治」、「軍事」擴大各種統戰的方式及途徑,尤其1980年代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以及台灣解嚴後開放台灣民眾前往中國探親之後,兩岸民間交流絡繹不絕,中共對台統戰涵蓋了經濟、社會、文化、族群等面向。

然而,台灣自1990年代開始邁入民主化的階段,民主自由的社會價值深化,成了中共對台統戰的機會之窗,各種統戰模式相互影響,甚至是衝擊民主制度的運作,因此,放任、輕忽中共對台統戰,將對台灣的國家安全、政治、社會、經濟運作帶來考驗及破壞,這不單要從政府政策來因應,也需要從學術研究、社會機制、人民識讀等方面進一步強化反統戰意識,是民主台灣不可迴避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RTI

中共不會停止對台統戰 台灣需建立反統戰、反滲透機制
所謂的「統戰」就是「統一戰線」,中國的統戰思維是政治戰(Political Warfare)的一部份及延伸,中共藉由對外統戰實現國家利益的核心手段,這是中共在推動「共產主義」思想的政治鬥爭方式,中共藉由聯合不同個人、團體及組織等力量,建立共同的政治使命來合作達成目標。

事實上,中共統戰一開始是仿效蘇共在建立蘇聯前的統一戰線經驗,進而應用在與當時國民黨政權的競逐之中,結合不同的階級,以推翻資產、封建等為政治目標,進而達到聯合作戰的效果,以及取得政權。中共自1921年建黨以來,已有不同的統戰軌跡,1923年及1937年的二次國共合作,一方面與國民黨合作,另一方面同時聯合其他力量來對抗國民黨政權。

中共對台統戰除了要致力於「祖國統一」的戰略目標之外,同時藉由「反對台獨」來奠定中共統治的使命感及正當性;因此,中共對台政策以「一中原則」為基礎,採取各種方法,例如招待台灣民眾、收買台灣公眾人士、吸引台灣青年前往中國等,支持在台代理人進而對台灣滲透,擴大台灣內部親中的「愛國統一力量」,對台統戰有著聯合、裂解、分化及統合的任務。

近年來,中共利用台灣自由開放社會特質,對台散布符合中共立場價值言論,例如2019年經常發表武統言論的中國學者李毅以觀光名義來台參加政治性公眾活動,2020年中國東南衛視駐點記者違法在台錄製政論節目企圖引導輿論方向;此外,中共透過各項交流機會進行統戰,例如2024年5月中共官媒示意台灣藝人表態兩岸同屬「一中」,進而影響台灣輿論及分化台灣社會。

中共不會停止對台統戰,且統戰手法也會與時俱進,因此,台灣除了要由政府部門主動落實由上至下的「反統戰」之外,也要由下至上強化反統戰及反滲透的社會韌性,此外也要與其他民主國家進行橫向合作因應中共的政治戰。中共就是利用台灣民主自由的環境,散布虛假訊息、宣傳統戰理念,以及透過複合性施壓製造內部矛盾及對立,因此,台灣建立可操作的「反統戰機制」已刻不容緩。

作者》吳瑟致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海基會無給職顧問。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