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6月嬰綁母胸前成肉墊不治身亡 WHO報告揭示兒童乘坐機車注意事項

信傳媒
更新於 10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 胡晴美
機車作為台灣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許多家長接送孩子的重要方式,家長更需要注意兒童乘坐機車安全問題。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近日,台中發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一位母親以背帶將6個月大的男嬰綁在胸前,騎乘機車時因轉彎發生意外,男嬰不幸送醫不治。事件曝光後,肇事雙方均以過失致死罪嫌移送法辦。這起案件再度引發社會對機車載送幼童安全的高度關注。

機車載童風險高,幼童安全堪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機車作為台灣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許多家長接送孩子的重要方式。然而,據統計,交通事故長年居於兒少事故傷害死因的首位。特別是機車超載、孩童未正確佩戴安全帽或使用安全裝置等問題,讓孩子在道路上失去成長的機會。

WHO報告揭示兒童乘坐機車注意事項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針對東南亞地區的機車使用狀況與兒童身心發展進行研究,並彙整歐洲多國相關規範,提出機車載童的風險分析與建議。該報告指出,兒童乘坐機車應滿足以下條件:1、年齡足以自主控制身體並應對行車過程中的突發狀況。2、身體條件適合穿戴防護裝備。3、能理解基本安全概念。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針對不同年齡層,WHO報告進一步給出具體建議:

1、2歲以下幼兒:因肌肉發展不足以承受剎車作用力,建議避免以機車載送;若有必要,應使用穩定性更高、設有嬰兒座椅的三輪車或邊車。

2、2至5歲兒童:此年齡段兒童因抓握能力弱,且下肢可能無法觸及腳踏板,存在摔落風險。建議搭配兒童頭盔、兒童座椅等防護裝備,並穿著長褲與包覆性鞋子,以減少意外傷害。

3、6至15歲兒童:此階段兒童身體控制力與認知能力相對成熟,但行為與情緒控制仍不如成年人,需在可控環境中逐步學習乘車安全。若足部無法穩穩踩住腳踏板,仍應使用兒童座椅輔助。

WHO的報告特別提到,駕駛應避免讓兒童坐在前方,以免影響操控穩定性。此外,國際上針對二輪載具的兒童座椅尚無統一規範,現有設計多以自行車為基準,時速條件適用於25公里以下的慢車範疇,與機車使用情境差異甚大。

兒童乘坐機車的裝備需求

根據WHO報告,多數歐洲國家要求機車載送兒童時,乘客的足部需能觸及腳踏板,並強制佩戴符合規範的安全帽。此外,機車乘員的防護以穿戴式裝備為主,如安全帽、護膝護肘、手套、靴子等。近年來,模仿汽車安全氣囊概念設計的氣囊衣也逐漸普及,為乘員提供更高級別的保護。

然而,與機車相關的兒童座椅設計主要是防止兒童摔落及防範肢體捲入後輪或排氣管燙傷,事故時的防護效果有限。因此,專家建議應著重乘員本身的防護裝備,同時避免剛性裝載物成為事故中的潛在傷害來源。

從台灣規範看改善空間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雖有對機車附載物品的規範,但目前針對兒童乘坐機車的規定仍有不足。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指出,現有的兒童座椅設計僅適用於低速行駛,對於高速事故中的防護效果有限。她建議:

1、民眾應加強孩童的防護裝備,如佩戴專為兒童設計的頭盔、穿戴包覆性鞋子等。

2、避免將孩童以背帶等方式固定於車體,若不得已採此方式,車速應控制在25公里以下。

3、政府應加速制定兒童防護裝備的規格標準,並將機車與慢車的使用規範明確區分,防止混淆。

守護孩童安全需全民參與

交通事故奪走幼小生命的案例頻頻發生,令人痛心。台中男嬰的不幸事故再次敲響警鐘,提醒社會大眾重視孩童乘坐機車的安全。專家呼籲政府、家長和製造商共同努力,完善兒童安全防護規範,推廣正確的機車載童觀念,為孩子打造更安全的交通環境。只有從根本提升交通安全意識,才能讓下一代免於傷痛,安心成長。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