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產業研究報告】運價即將飆翻倍?航運三雄再次揚帆!

CMoney
發布於 05月30日10:29 • 呂嘉恩

圖/長榮海運

2024年全球運費再次迎來大幅調漲,航運業在經歷了一段低迷期後,重新回到市場的焦點,據彭博報導,各國企業擔心美國港口壅塞、中國大陸商品遭加稅,大舉下單進而推升運價。據航運商和出口業者流傳的報價指出,亞洲出貨的40呎貨櫃急件,下月運價最高達10,000美元,約高出當前的現貨價一倍之多,反映了航運需求的強勁增長,也透漏航運股即將再次迎來動能。本文將詳細探討航運業的現狀、各類航運指數的變化、運價趨勢以及台灣的航運三雄在此波運費調漲中的表現與未來展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貨櫃市場三分天下、散裝航運百家爭鳴?

航運業是全球貿易的重要基石,負責將大量貨物從一地運送到另一地。航運業的運行主要依賴於貨櫃船、散裝船、油輪等多種類型的船舶。航運業的運行狀況往往與全球經濟形勢緊密相關,經濟繁榮時,貿易量增加,運費上漲;反之,經濟低迷時,運費下降;然而還有諸如油價、國際航線局勢等因子會影響航運表現。

而航運主要分為貨櫃航運和散裝航運兩種類別,貨櫃航運主要運載貨品為民生工業用品(如家具、紡織)、電子零組件等製造業成品,以標準化規格的金屬櫃搭載運送,為目前全球主要貿易運輸方式,據統計,2023年全球運輸了8.49億個貨櫃,約佔總貨物運輸量的80%,台灣主要的貨櫃航運概念股有大家熟知的航運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呈現「寡佔」現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而散裝航運則顧名思義,運送許多「散貨」,散貨意思是像穀物、礦石這種僅需要簡單包裝的貨物,也因此沒有像貨櫃航運那樣的標準化運輸櫃,動能也有區別,相較於受全球經濟景氣左右的貨櫃航運來說,散裝航運基本是跟著全球的基礎建設走,而航班也較為彈性。目前台灣的散裝航運概念股大約有四維航(5608)慧洋-KY(2637)新興(2605)裕民(2606)中航(2612)等,進入門檻較低,因此呈現完全競爭市場。

三大指數各有千秋,哪種航運看哪個指數一目了然

接著我們來看看航運股價賴以為生的指標,基本上船隻運行狀況可以通過各類航運指數來反映。這些指數包括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hanghai Containerized Freight Index,SC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hina Containerized Freight Index, CCFI)、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altic Dry Index, BDI)等,而每個指數又對應了不同類型的航運業和運輸產品。

  • 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SCFI會根據上海出口貨櫃運輸市場裡,15條不同航線所彙總出來的現行運價上下波動,是觀察航運市場的重要參考,主要影響的是貨櫃航運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新聞上看航運三雄時,SCFI也常常一併映入眼簾。 而上週五(5/24)公布的SCFI指數(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連續七周維持上漲態勢,來到2703.43點,周漲幅7.25%。各亞洲線漲幅來到一成;遠美東線每FEU則分別來到6482美元(漲幅7.57%);南美線來突破7000美元(漲幅5.66%)。
資料來源:MacroMicro
  • 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再來要介紹的是CCFI,主要用於監測中國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南京、寧波、廈門、福州、深圳、廣州10個重要港口的貨櫃運價,其涵蓋了12個重要的貿易領域,橫跨遠東、亞洲、歐洲、地中海、大洋洲、南北美洲、非洲和中東等重要市場,範圍非常廣泛,相較SCFI僅專注於「上海」這單一港口而言,提供的數據較全面。當然,其受眾自然也是貨櫃航運。
資料來源:MacroMicro
  •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再來是大家應該也同樣耳熟能詳的BDI,該指數主要反映了全球乾散貨運輸市場的運行狀況。它涵蓋了鐵礦石、煤炭、穀物等主要乾散貨物的運價,因其對全球經濟的敏感性,被視為經濟景氣的領先指標,指數組成為40% 海岬型(BCI)、30% 巴拿馬(BPI)、30% 輕便型(BSI)三種指數加權計算得出。而我們顧名思義,看得出主要影響對象是散裝航運。
資料來源:MacroMicro

航運巨頭運價調漲翻倍,紅海延燒和中國商品加稅助燃

再來不得不提最近火熱的「運價翻倍」,主要是受到紅海危機持續以及前言提到的對中國商品加稅兩大因素。紅海在過去五個多月發生船隻遇襲事件,自2023年12月中旬以來,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不斷在紅海區域使用飛彈、無人機等武器對貨船發動攻擊,導致運能吃緊,隨著美國和歐洲日益成長的需求,運價自然水漲船高;再來是進口商擔心港口壅塞與罷工、及中國大陸商品將遭加稅,擴大拉貨,也更進一步推升運價。

據報導,全球第三大航運巨頭達飛海運(CMA CGM)已宣布,亞洲至歐洲北部的運價,6月下半為每FEU(40呎櫃) 7,000美元,遠高於目前約5,000美元的價格,而6月上半月的價格落在6,000美元至6,500美元間,加急件則調高至7,500至10,000美元,幾乎翻了一倍。

而我們講完了航運分類、指數和運價後,是時候該來提一下航運三雄了,先前優異的季報和EPS已經帶動一段可觀的漲幅,相信引起不少人的關注,我們進一步做分述來帶大家認識:

長榮(2603):全台最大航運商,美洲線占比最重

長榮海運為全球第7大航運商,市佔率6.1%,屬於航運三大聯盟的Ocean Alliance其中一員。長榮海運總運能為164.3萬TEU,共計擁有213艘船,目前仍持續加入新型船舶,降低營運成本,持續往節能減排的方向努力。公司營運以遠洋航線為主,服務遍及全球五大洲。2022年各航線運費營收占比為:美洲線41%;歐洲線31%;亞洲線占12%;其他航線16%。而根據長榮2024年第一季季報,第一季合併營收886.39億元,年增32.64%,稅後純益為173.82億元,年增244.70%,營業毛利率21.38%,每股盈餘為8.14元,成績優異。

陽明(2609):第一季就賺贏去年全年,獲利表現亮眼

陽明海運為全球第九大航運商,運力市佔率2.5%,屬於航運三大聯盟的THE其中一員。陽明海運總運能為70.7萬TEU,共計擁有94艘船,2024年無規劃新船下水。公司營運以遠洋航線為主,服務遍及全球五大洲,營收超過9成來自貨櫃航運事業。2023各航線運費營收占比為:歐洲線35%,美洲線35%,亞洲線一線12%,亞洲線二線18%。

陽明第一季合併營收438.01億元,年增18.5%,稅後純益93.79億元,年增175.7%,相較上一季虧轉盈,每股純益(EPS)2.69元,光是今年的第一季就已經賺贏去年全年EPS的1.37元;營運狀況十分亮眼,主要受惠於市況優於預期,運價指數維持高檔,推升營收以及獲利表現,持續看好運價走勢上揚,後續行情值得期待。

萬海(2615):比照陽明由虧轉盈,近洋航線地位領先

萬海為全球第11大、國內僅次於長榮(2603)陽明(2609)的第三大航運商,公司目前總運能為48.5萬TEU,共計擁有115艘船,2024年預計新增12艘船下水運營(第一季已下水3艘)。2023年的營收貢獻有95%來自貨櫃航運,其餘為租金占3.9%與碼頭收入占1.1%。萬海的航運服務以亞洲與美洲地區航線為主,穩居近洋航線領先地位,以2024年第一季各航線運費營收占比來看,亞洲線占36%;中東/印度占22%;美國線占26%;南美線占15%。

萬海第一季營收276億元,年成長8.06%,毛利率為12.4%,與上季的1.9%相比迎來顯著提升,單季稅後淨利為46.3億元,EPS為1.65元,公司第一季EPS轉虧為盈,顯見營運表現正在逐步改善。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點開加入→CM財經日報 FB社團,解析第一手股票內幕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