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基金投資術》慘賠後領悟2心法 基金獲利轉存股賺40%

Smart智富月刊
更新於 2018年09月06日02:00 • 發布於 2018年09月06日01:00 • 編輯部 更新時間:2018-09-04


投資基金一定可以賺錢嗎?為什麼常有人投資基金不但沒賺錢,反而賣在低點?卻也有人能夠利用基金這個工具,不斷累積財富、準備安穩退休?

今年47歲,住在彰化,於服務業工作的上班族傑克(化名),20多歲時也曾經投資基金失利、慘賠3成出場。但經過慘痛的失敗經驗,他卻摸索出一套不虧錢的基金投資術:用定期定額的方式,高點逐步獲利了結;帳上遇到虧損,則是停扣不停損,待淨值穩定後,再恢復扣款。傑克和太太一起靠著這套方法,在基金和ETF上,以約140萬元本金,在10年內共同累積出210萬元的資金。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編按:本文撰於2015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早期聽明牌選股、買基金
往往買進後在高點套牢
傑克接觸投資很早,大學時就和同學一起買報紙、填寫表格參與新股上市的抽籤。1996年,傑克拿到自己的第一份薪水,就開始買股票,「途中有聽很多人家講明牌,我也買過。每次買每次賠,」傑克回憶。

到了1998年,共同基金開始引入台灣,在農會上班的朋友向他介紹一檔「元富金滿意基金」(已更名為保德信金滿意基金)。

剛開始,傑克並沒有接受朋友的建議,因為不想讓基金公司和銀行賺取高額的手續費和管理費。雖說不想買,但他還是忍不住會注意這檔基金的走勢,「就看著它淨值一直漲,但是自己的股票沒有漲,就會覺得(自己)好像錯了,」傑克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後來他終於按捺不住進場,果然就被套在高點。到了1999年左右,他又看到當時一檔大聯全球科技基金(已更名為聯博國際科技基金),也是在高點買進、最後慘賠3成出場,「那時候就是不甘心它跌得那麼深,結果就是看著它愈跌愈深,最後只好砍掉」。有了這兩次經驗,一股「不甘心」的想法,逼迫他開始認真思考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靠基金賺錢?

發現股市與人體生理機能相似
盛極則衰、循環不息

於是學習生物的傑克,想到其實投資市場跟人體的生理機能是相似的:盛極則衰、循環不息。「我學的是生物,專精的是人體的生理機能。其實我自己所學運用在投資上,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胰島素的分泌是有循環的。血糖上升就會有胰島素抑制它上升。到谷底的時候,也會有東西去刺激它上升。股票市場也是一樣,這就是一個循環」。

從這樣的體悟,傑克慢慢悟出了自己的投資心法:「控制風險、鎖住獲利」。這8個字讓他從2004年~2015年的10年內,經歷金融海嘯、歐債風暴,投資基金從沒賠過錢,即使帳面上的暫時虧損他也能忍住,持續扣款等到獲利再出場。他怎麼做到的?詳見以下的分析:

控制風險》不迷信第一名基金
選同類型的前段班即可
傑克控制風險的第一步,就是從挑選基金開始。除了要挑選老牌、大型基金公司之外,傑克還特別注意一點:要找績效長期在前段班(前10%)的基金、不迷信第一名。

傑克的記憶中,當初買進大聯全球科技基金時,這檔基金就是同類型的第一名。在景氣高點買進短期績效好的明星基金,結果套在高點,這讓傑克明白,不需要迷信第一名,長期穩健最重要。「我後來發現,當基金績效很高的時候,其實是衰敗的開始。所以我不會去選那種績效很高的,而是去找到那種一直很平穩的基金,」傑克強調。

用這兩種條件,傑克開始幫自己買進以小型股為主的富達歐洲小型企業基金和富蘭克林坦伯頓中小型公司成長基金;另一方面,則幫太太買進以大型股為主的富達歐洲基金和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兩個人在基金選股標的和區域上做出區隔、降低風險。

鎖住獲利》高點便停利
等基金跌深再進場
選定基金後,他們在2004年開始扣款。「剛開始也沒有注意那麼多,就是覺得一檔(基金)績效維持穩健,我就進去了。可是後來發現隨著經濟的高低起伏,還是會把獲利吃掉。」傑克強調。

圖1以他投資的富達歐洲小型企業基金為例,雖然隨著大環境的一路向上,但過程中仍有不小波動,讓傑克體認到鎖住獲利的重要。於是,在2007年當帳面上已經有大約15%獲利時,他決定在當年的5月,一次獲利了結。當時他投入本金36萬元、獲利6萬元,報酬率16%。

2007年5月獲利了結之後,全球市場仍走了將近半年的多頭,這段期間傑克也不斷懷疑自己是否錯了,直到金融海嘯出現,才證明沒賣錯!2007年底,金融海嘯開始出現徵兆、2008年3月狀況急轉直下。到了2008年11月,見市場跌深,傑克開始進場,「等到它跌了1/3之後,我就進場,然後開始加碼。」

採訪傑克的投資歷程,其實感觸最深的不是他的方法有多厲害,而是他從2004年以來投資基金的歷程中,沒有因為帳面出現虧損而放棄,反而還會不斷反省、改善自己的投資流程。以鎖定獲利來說,2007年5月賣出後,市場持續上漲,這讓他反省該怎麼調整獲利了結的方法。再以市場下跌進場為例,2008年見市場已跌深,但進場後才發現市場仍持續下跌。這對個性保守的他來說,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經歷金融海嘯後調整策略
停扣不停損+分批停利
經過這些經驗,他調整自己控制風險和鎖住獲利的方法。在控制風險上,當帳面出現10%的虧損時,停扣不停損,讓自己保留實力。這時候,他會持續觀察基金淨值穩定8週沒有再大跌後,再開始扣款。在鎖住獲利上,當獲利10%至15%時,先獲利了結50%的資金,並持續扣款,站好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剩下5成的資金,則是待獲利30%之後再分兩次逐步賣出。賣出後,因為已經漲多,他就會停扣這檔基金,直到有下跌再買進。

傑克強調,以上這兩個方法,雖然讓他「賺得比較少」,卻也因為夠謹慎、夠保守,讓他能夠有信心挺過金融海嘯和歐債風暴的大跌時期。

用以上的方法,傑克持續操作富達歐洲小型企業基金和富蘭克林坦伯頓中小基金。以富達歐洲小型基金為例(詳見圖1),上一波他在2008年11月進場開始扣款。到了2013年,逐步獲利了結。第一筆先在2013年初獲利約7.2%、然後到了2013年底獲利29.6%、到2014年5月,把剩下的20%資金也以27.8%的報酬率贖回。總共累計約47萬元的資金、報酬率17%,本利和約55萬元。

這一套方法,傑克近年也開始複製在買ETF上面:低買高賣。從2012年底開始,他看中跌深的中國市場買進安碩A50中國ETF(2823.HK)。從圖2可見,他從成本港幣12元左右、分成5波,一路往下買,買到最低時成本是港幣7.91元,前後總共投資約港幣6萬元。

從2014年底開始到2015年3月間,陸股持續飆高,傑克則陸續獲利了結,獲利港幣2萬4,000元(約合新台幣9萬6,000元),報酬率達40%。而目前,傑克則是抄底布局拉美基金和巴西ETF,慢慢建立部位等待市場上漲。

回顧從2004年以來,過去10年多傑克操作基金和ETF。他自己計算,總共投入70萬元資金、本利和累計120萬元(太太的資金也由他用同樣方式操盤,兩人本利和共累積約210萬元)。

為了替退休生活做準備,傑克也逐漸將基金上面獲利的資金轉入股市,擇低點存股。以上述投資安碩A50中國的例子,獲利了結後,他就轉入中國銀行的股票。

傑克的這套操作方式,其實說穿了並不複雜,就是謹守低點買進、高點獲利了結的鐵律。但有投資過基金的人一定都知道,困難的不是方法,而是如何克服自己人性上的弱點,不會追高殺低。

問到為什麼他能謹守紀律,傑克毫不猶豫的說,「因為我後悔太多次。你後悔1次OK、後悔2次太笨。後悔4次,天地不容」。也因為不想讓自己後悔,不斷改善投資流程的結果是,投資愈來愈上手,傑克也有信心可以在55歲退休,輕鬆地享受生活了。

為退休生活打算,將部分基金獲利轉入存股
為了替退休生活做準備,傑克也逐漸將基金上面獲利的資金轉入股市,擇低點存股。以他投資安碩A50中國為例,他總共投資約港幣6萬元。獲利之後,他就轉進投資中國銀行(港股代號3988),成本大約港幣4.32元。以當時的價位估計,股利率約4.5%。「這是我另外一種鎖住獲利、讓獲利再去增長的辦法。因為這個(指安碩A50中國)比較衝,我預估它跌也會跌得很凶。我必須把獲利鎖住,但我獲利不能讓它(放在)現金,」傑克強調。

除了投資中國ETF轉做存股鎖住獲利外,傑克投資基金的獲利,也逐步轉出在台股擇低點、好標的存股,為退休做準備。(文◎賀先蕙)

●小檔案_傑克(化名)

出生:1968年
學歷:大學生物系
現職:服務業員工

延伸閱讀
靠3條線買基金年賺10%! 軟體公司董事提早退休陪女兒
每月6000投資基金息滾息 小資也能存千萬退休金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 Smart智富月刊 的文章

生技醫療類股成資金避風港
Smart智富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