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被譽為「靈魂之窗」,一段人際交流的起點,都是從雙方眼睛對到眼那一瞬間開始,才有後續的互動。隨著無數的溝通、人際、自我提升相關書籍的推波助瀾,這類工具書總是不斷提醒著讀者,說話切記要看著對方的雙眼才是禮貌。但…縱使你內心再如何自我提醒、再怎麼努力,心裡終究還是擺脫不了跟人講話時,那種「對視的恐懼」嗎?
#你也有「對視恐懼」嗎?
每次跟別人對話,對於盯著對方雙眼說話,總是感到一絲壓力及尷尬,這類因注視而來的恐懼心理,總讓你人際互動過程中,內心總是想著趕快結束對話、或是逃離現下的社交場域嗎?沒錯,你很可能也有輕微的「對視恐懼」。這類因與互動者雙眼對視而產生的不安感,其實也是社交恐懼的一種,大多是起因於害怕被他人評斷、怕尷尬,或是個人自信心較低不愛社交互動,故不喜歡用眼神與他人直接接觸的緣故。
#男女「對視」壓力也大不同?
據福斯汽車針對公司禮儀接待的研究,發現男性與人交談時,視野範圍較為聚焦,多半停留在臉部及鎖骨以上的位置;而女性在與人對話時,其視野則相對於男性更為廣角,約略落在上半身,甚至連鞋子都能注意到。故從這項研究約略可了解,男性在與人溝通時,其注意力較為聚焦;而女性在與人對話時,其目光則較為整體的掃視。
在兩性對話互動過程中,男性目光較為聚焦,故在於「對視」壓力會比較大,女性因視覺注意力較散,較以整體掃視的方式因此會分散注意力,相對降低兩人眼神接觸的壓力。另外,在傳統兩性社會印象下,男性還得避免過多的眼神接觸,可能帶給異性別有用意、太有侵略性⋯⋯等不好的觀感問題,故這也是男性不喜歡眼神接觸多於女性的原因。
《三招教你克服「對視恐懼」》
#1.目光轉向「眉毛、眉心、嘴巴」
許多有對視恐懼的人,其實就是對於看著對方眼睛說話,感到渾身不自在,總感覺既尷尬又難捱。故在此建議,如兩人面對面說話的距離較近,則可將目光從雙眼轉移到兩眼間的眉心;倘若兩人距離較遠,相隔超過兩公尺以上,則可把視覺焦點,放到人中接近嘴巴較低的位置,由於人們的視線較低時,較能給人柔和一點的形象感受,如此一來,既可以避免雙眼注視的焦慮,又能塑造出較為好親近的外在印象,絕對值得一試。
#2.適時「迴避目光」避免內心壓力
傳統教導溝通之道的書籍,總會教育讀者要注視對方的雙眼,但其實過分注視的目光,其實也可能造成對方的壓力,甚至給人帶有被威脅的內心感受。故即便是基於禮貌的「看眼睛」對話,也應該要適時將目光轉移,避免過長時間的緊迫盯人,給人不必要的注視壓力。而對於有著對視恐懼的人,則不妨可掌握「三秒」原則,嘗試與對話者有三秒鐘的目光接觸,再將眼神自然往下或帶開,然後再回到對視的狀態,藉由反覆眼神迴避「降壓」,讓你降低雙方長期對視的恐懼及尷尬。
#3.從「親朋好友」開始練習起
對視恐懼的來源,大多都是對於陌生人或是與權威人士對話,較容易加劇內心的壓力及不安。故想要克服這種心魔,則建議循序漸進,首先可以從「照鏡子」自我嘗試對視練習起,當熟悉眼神對看的感覺後,而後當你跟親朋好友對話時,也可嘗試時不時對視而談,增加對看的頻率及時間,讓對視成為一種自然習慣;最後,再慢慢將對視的感覺帶入與陌生人、權威人士對話,只要抱持著注視不刻意、眼神自然,不給自己過多「一定要一直對看」的壓力,相信你終將能克服!
【你可能還想知道】